疑是“山窮水盡”后,卻見“峰回路轉”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明,怎么又是你?給我出來!”一看作業登記本,赫然寫著“蘇”字,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這已經是第N次了吧!再看看他那無所事事的樣子,我厲聲喝道。
他耷拉著腦袋走到講臺前,和我對面站著。不用說,他自然知道所為何事。眼睛躲閃著,不敢與我對視,只是偶爾抬起眼睛偷偷地瞟我一眼,又很快地低下去,爾后再抬再垂。這個胖胖的小男孩,要我怎么說呢?經常拖欠功課、上課走神;只要是討論問題,他多半是整個身子橫在別人的桌子上,雙膝撐在凳子上;作業本混亂不堪,沒兩天,作業本肯定是被他“剝了皮”;下課了,你不可能在他的座位上找到他的影子;上課鈴一響,才悠哉悠哉地回來,經過別人座位時還要說笑;全班起立時,他就開始翻書包找上課用具,……這是怎樣的一個男孩子呀?怎么全占齊了呢?
這諸多“罪狀”,最讓我們幾位老師頭痛的要算是每天的功課了。他總能不按時完成功課。留過堂,明天依舊;找過家長配合,忙得沒空,就是問一聲,做完功課沒有?他大言不慚:完成!不再追究。我甚至抱怨過家長,難道你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么?花幾分鐘幫孩子檢查一下作業都做不到么?他們真的做不到。如何讓他“愛”上做作業,成了一道難題。請一個同學專門檢查,每天一早到校,就檢查他的作業,可他不做呀,檢查后你更生氣,因為他總能找借口:忘了帶、沒有登記、玩得很晚。噢,這就是他的理由。只得花時間給他補,補完后輕言好語地勸導: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只要你認真、堅持,你會是個出色的學生的。他美了一陣后就又不知所以了,濤聲依舊,只是我教育的舊船票已然登不上他的客船了。
所有的積憤在這一刻傾巢而出,我不再克制自己,劈頭就是:“好,我是沒有辦法教育你了。從此,我們不再有師生之緣。你不許再叫我老師!我沒有這樣的學生!記住,不許叫我!我不是你的老師。走!離開我的視線!”每一句話都帶著我的憤怒,他卻一動不動,只是臉漲得通紅,抬起眼睛,然后又垂下去。一會兒,他向前移了幾步說:“老師,我——”“聽清楚,我不是你的老師,一邊去!”不容他說完,我又擋了回去。他退了回去,學生們在早讀。不覺中他又向前挪了,和我只隔講桌。我再次“野蠻”地說:“離開我的視線,我不想見到你!”“老師,我——”,他想再次解釋什么?!霸俅紊昝?,我不是你的老師,別叫我老師!”我根本不想給他說話的機會,他的理由已經夠多、夠重復的了。我向全班同學宣布:“以后就不再收小明的作業了,是他不想進步,我們勉強不了他?!?
下課后,科代表找我說:“真不收么,老師?”“他自覺交就收,不找他就是了?!笨拼戆胄虐胍伞?
一整天,我都不理睬他,只是遠遠地觀察他,看得出來:他不難過,但若有所思,不像往常那么生龍活虎。
第二天,交上來的日記本里居然有他的,這可是破天荒呀!怎么可能?還來一番懺悔,看起來挺明白事理的嘛?!敖裉?,蔡老師很生氣,因為我多次不完成作業,她還說不讓我做她的學生——以后我要完成功課——”誠懇之至呀,不過也不是第一次了,盡管我從不讓學生寫過檢討書,口頭保證卻是偶有。哪那么容易輕信他?我依舊不依不饒,根本不給他解釋的機會。同事還笑我和學生斗氣呢,就算是吧。
兩個星期過去了,小明的作業一直有交,只是偶爾沒有讀書簽名,卻總在第一時間告訴我:“蔡老師,放學后讀給小霞(語文課代表)聽,行不行?”我就是愛理不理,其實心已經軟下來了。但他卻做到了。
這時剛好有個同學轉學走了。小明主動要求接替他的澆花工作。我懷疑他的耐心,因為輪流值日他有時還遲到呢,卻也不置可否。算是默許,卻暗中觀察他的“行蹤”,甚是滿意。
我向英語老師、數學老師了解他交功課的情況,都說不會缺交了,數學老師也不用每天留他先做完中午作業再回家了,想是真的有所變化,連音樂老師也夸他進步了,想必是真的。我們的關系也日益趨于好轉,這是很自然的事。因為他的進步、努力,因為他每個笑容的燦爛,我怎能忍心將他的笑臉摔壞呢?何況我真沒有不理他,只是一時生氣而已呀。一個每天都要叫上無數次“蔡老師”的胖男孩,只要見面他準會叫,不管有事無事,生怕我再不讓他做我的學生;在別的老師面前,他也是很禮貌地打招呼的。怎么這陣子又變得如此可愛了呢?這個胖男孩,老師該怎么評價你呢。
數日以來,我還為自己的“野蠻教育”進行反思,不可這么粗暴的,但也是抵不住忍耐的限度呀。難道這咆哮發揮了作用?若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把他該做的事情還給他,不可一味地遷就和鼓勵。因為任何一種辦法都不是萬能的。不同的學生所能接受的方法并不一樣。我們希望鼓勵,表揚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也應該讓他們嘗試由于自己的失誤應當承擔的相應責任。一味的表揚、鼓勵是否會降低他們抵抗挫折的能力呢?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我們既不能以呵斥來扼殺一個個“天才”的成長,卻也不可助長他們愛虛美的思想。
看到學生的進步,是老師最大的安慰。事后,他總是樂呵呵的樣子,不是我想象中那樣失去自信和我形同陌路。相反,有事沒事總愛跟在你后面叫“蔡老師”。親昵、自然。他的改變讓我吃驚,因為按常理推斷,我一定是狠狠地打擊了他的自尊心。這個胖得可愛的男孩。
我不敢說,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因為愛。因為我知道不可以以愛的名義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但我知道自己沒有真正恨過哪一個學生。當了老師,才真的知道:為師沒有偏心,但有脾氣。你總會想方設法幫助他們進步。想到那天我在“山窮水盡”后的無奈咆哮,卻迎來“峰回路轉”的效果,意料之外的驚喜。
教育是一門藝術。我們對藝術的領悟尚淺,需要我們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中總結、積累,不斷地汲取、借鑒他人的先進經驗來豐富這一藝術的內涵。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