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一種履帶式微耕機驅動裝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章設計研究出了采用主動輪內置輪轂電機的固定連接裝置作為履帶式微耕機的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不僅避免了原來完全依賴柴油機或汽油機提供動力來實現車輪行走的局限,而且大大減少了發動機的油耗,使微耕機的結構更加簡單,獲得更好的空間利用率,同時傳動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關鍵詞:輪轂電機;履帶式微耕機;驅動裝置
  中圖分類號:U4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19)08-174-02
  前言
  近年來以小型柴油機或汽油機為動力的微耕機,因其具有重量輕,體積小,結構簡單等特點,被廣泛適用于平原、山區、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園等地方。各種類型的微耕機配上相應機具不僅可以進行抽水、發電、噴藥、噴淋等作業,還可以牽引拖掛車進行短途運輸。微耕機可以在田間自由行使,便于用戶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農用機械無法進入山區田地的煩惱,是廣大農民消費者最佳選擇。
  微耕機的結構主要由工作部件、機架、傳動系統和動力部分組成。目前應用在林業、農業方面的履帶式微耕機的動力大多都由汽油發動機或柴油發動機來實現。發動機一方面要為車輪的行走提供動力,另一方面它通過V型帶將兩個皮帶輪連接起來,皮帶輪獲得動力后通過減速箱減速將動力傳遞給刀軸,進而為旋耕刀提供工作動力。隨著輪轂電機技術的發展,輪轂電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將動力、傳動和制動裝置都整合到輪轂內,大大省略了大量的傳動部件,讓結構更加簡單。如果微耕機的行走動力我們采用在主動輪內置輪轂電機的方式,讓輪轂電機代替汽油發動機為車輪提供動力,這樣不但會大大減少發動機的能耗,而且也會使微耕機的結構更加的簡單。
  1 驅動裝置的主要結構
  本文設計了一種履帶式微耕機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包括: 1、主動輪;2、蓋板;3、圓柱頭內六角螺栓;4、輪轂電機;5、U型支架;6、螺母;7、墊圈;8、圓柱頭內六角螺栓。該驅動裝置的立體圖見圖1,剖視圖見圖2。
  2 驅動裝置的技術方案
  (1)U型支架的底部設有一個或多個通孔,其與微耕機的車架連接;上部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圓型開槽,用于與輪轂電機兩端的連接桿相匹配,再用螺母、墊圈固定,用此種連接方法使輪轂電機與微耕機的車架牢牢的固定在了一起。
 ?。?)輪轂電機與微耕機的主動輪連接,用于提供動力;為了簡化結構主動輪可采用半包圍輪轂電機的設計方法,此
  方案主動輪見圖3;為了美觀,主動輪可采用全包圍輪轂電機的設計方法,此方案主動輪見圖4。
 ?。?)蓋板設計方案也可采用兩種,一種為6分式蓋板,見圖5,為了安裝方便,省去對位孔制作不精確的麻煩,可將6塊小蓋板的限位孔分別與輪轂電機上的內六角螺栓相匹配,再用螺栓將它們固定到主動輪上。為了美觀和結構的整體化,也可采用整體式蓋板,見圖6,將整體式蓋板中的6個限位孔直接與輪轂電機上的內六角螺栓相匹配,以此保持轉動時輪轂電機的位置固定不動,再用螺栓將蓋板和主動輪連接。
  3 結論
  大部分微耕機的動力通常用汽油機和柴油機作動力,但用汽油機作動力,動力容易損壞,以柴油發動機作動力,整機重量偏重,轉運困難;因此本文通過采用輪轂電機驅動微耕機本體的主動輪的方式來代替汽油機和柴油機,不但簡化了微耕機的動力結構,而且大大提高了能效。
  參考文獻
  [1] 王帥,曹磊,劉欣等.微耕機發展現狀及趨勢探討[J].農業科技與裝備, 2010(12):63-64.
  [2] 張柯柯,盧劍鋒,張富貴.微耕機的結構設計與動力學分析[J].農機化研究, 2012, 34(4).
  [3] 時玲,張海東,翟兆斌等.我國微耕機技術現狀與發展方向[J].農機化研究, 2004(5):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1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