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茬夏大豆機械化免耕高產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為了解決麥茬夏大豆機械化栽培中麥茬過高等問題,結合汶上縣實際,提出了麥茬夏大豆機械化免耕高產栽培技術,包括選種與輪作倒茬、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麥茬夏大豆的高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麥茬夏大豆;機械化;免耕;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021-01
汶上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為濕潤性季風大陸性氣候,境內四季分明,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夏季降水比較集中,日照時間長,空氣濕度大,整體來說氣候條件比較適合種植大豆。目前,汶上縣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常采取“小麥+夏大豆”的栽植模式,在此種模式下,前茬小麥機械化收獲后的麥茬越高,后茬夏大豆種植前的土地整理工作困難越大。為了減少麻煩,不少農戶對麥茬采取火燒的方式,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也帶來了一定的火災安全隱患[1]。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當地農業技術人員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結合汶上縣夏大豆生產實際,因地制宜提出麥茬夏大豆機械化免耕高產栽培技術,現簡單總結如下。
1 科學選擇優良品種,實施輪作倒茬
大豆的產量、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品種自身的遺傳特性,因而要因地制宜選擇綜合性狀優良、適合作為夏大豆栽培的大豆品種,要求分枝能力強、結莢性優良、適宜稀植、抗倒伏能力強、株型緊湊、豐產穩產。適當實施輪作倒茬,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土傳性病蟲害的發生程度、緩解重茬障礙、充分利用地力[2]。
2 控制前茬小麥的留茬高度
上茬小麥機械化收獲時的留茬高度會直接對夏大豆的播種質量造成影響,如果留茬高度過大,甚至會造成夏大豆無法播種,且不便于后期開展田間管理。因此,要盡量控制小麥收獲時的留茬高度,一般不超過10 cm,以6~8 cm最佳;如果小麥的密度很大,則留茬高度要更短,必要時需要先滅茬[3]。
3 科學播種
3.1 播種前進行拌種
為了有效固定土壤中游離的氮素,提高對養分的利用效率,可用根瘤菌拌種,對土壤環境的改善也有著明顯的作用,也可以用高巧拌種劑等農藥進行拌種,提高種子抗病蟲能力。如果田間容易發生蠐螬,播種前可將藥劑與細土拌合均勻后撒施于土壤中。
3.2 創造適合播種的土壤墑情
夏大豆播種時要造墑,如果土壤中墑情太差,則容易出現播種后出苗不均勻等問題;如果墑情過足,則機械化播種時容易粘住輪子,影響播種效率,且會提高平整土地的難度。播種時要保證土壤疏松、易平整、機械不粘泥土等。
3.3 免耕精量播種
要實現夏大豆的高產,關鍵環節之一即為實現一播全苗,此措施對大豆增產的貢獻率至少為50%。汶上縣目前夏大豆的前茬多是小麥,前茬留下的麥茬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夏大豆的播種質量,因而可采取機械免耕精量播種,搶墑在適播期內盡量早播,也可創造條件播種,播種要求均勻、深淺一致。目前,多選擇防纏繞免耕起壟播種機,播種量為60~75 kg/hm2,播種株行距為16~20 cm×40 cm,密度控制在18萬~24萬株/hm2之間。結合汶上縣的氣候特點,夏大豆播種一般于6月中旬開始,確保大豆開花時的雨水條件適宜,降低大豆的花莢脫落率。播種結束后及時覆土,以防止土壤跑墑,創造適合大豆出苗的土壤墑情。
4 田間管理
4.1 中耕
出苗后適時中耕,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及時將長勢過弱、發生病蟲害的苗鏟除,控制田間密度在合理的范圍,確保幼苗長勢健壯、均勻,打下豐產基礎;二是中耕可以將田間的雜草徹底鏟除,減少化學除草藥劑的使用,避免污染環境;三是中耕可以適當鏟碎田間上茬作物留下的麥茬,促使其更快腐爛,轉化為有機養分;四是中耕可以提高土層耕作層的疏松度,使土壤的保溫保墑能力更佳,為大豆植株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五是在降水充足、過多施用氮肥的情況下,適當中耕可以將大豆植株的毛根切斷,避免其長勢過旺;六是在土壤養分缺乏的條件下,中耕可以為施肥提供便利;此外,在中耕的基礎上培土,對避免大豆植株的倒伏有很好的預防效果[4]。一般大豆植株齊苗后展開第1片復葉時進行必要的中耕,可以使大豆產量增加5%以上,如果大豆分枝時期再適當增加1次淺中耕,增產幅度可達到10%。
4.2 防旱排澇
不同的生育時期大豆對水分有不同的要求。以大豆花莢期時為例,當土壤中含水量在16%以下且未來1周左右沒有有效降雨的情況下要及時灌溉,防止對大豆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一般灌溉時間要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可在10:00前或者16:00以后進行,防止澆水時溫度變化過大造成嚴重的落花落莢現象。如果田間積水過多,要及時排水,避免田間發生漬害。
5 病蟲害防治
大豆生長中后期容易發生病蟲害,常見的有灰斑病、霜霉病、潛葉蠅、紅蜘蛛、甜菜夜蛾等,要做好防治工作。鼓粒期蟲害防治,可以選擇20%甲維鹽乳油等藥劑噴在田間地頭、溝渠等位置?;野卟?、霜霉病等病害防治,可在大豆3成左右的葉片發生病斑時噴施68%~72%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8%~52%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用量為1 500 g/hm2兌水600 kg/hm2,每隔1周左右噴1次,連續噴2次。
6 收獲
為了保證大豆的品質優良,要在其成熟時結合天氣情況適時收獲,防止遇到長時間的陰雨天氣造成大豆霉變,降低大豆品質。
7 參考文獻
[1] 孫化軍,張琪,閆向前,等.麥茬夏大豆機械化免耕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15(2):71-72.
[2] 方利.麥茬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4(9):47-48.
[3] 陶西俊.淮北地區麥茬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2):46.
[4] 劉靜.淺析安徽省麥茬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4):160.
作者簡介 蔣曉(1976-),男,山東汶上人,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