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爸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自從上初二以后,我就很少與爸爸說話。
記得小時候,他總是穿著一件白領的藍色襯衫。那時的他皮膚白凈,黑發濃密,眼睛十分明亮。我們總在午后一起玩玩具,一起去草叢抓小蟲。他經常騎著單車載我出去溜達,我坐在后座,雙手緊緊抱著他的腰,把臉貼在他厚實的背上。那時候,爸爸的后背,是我最堅實的依靠。
隨著時間流逝,我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好像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每次放學回家,我總會在門外站很久,平緩自己的情緒以后,再推門進去。爸爸經常穿著一件黑色外套,一聲不吭地坐在沙發上抽煙。我壓低聲音叫他一聲后,很少會得到他的回應。但我相信,他肯定是聽到了的。
那年寒假,我們像往常一樣準備回老家過年,但媽媽身體不適,決定留在城里調養身體。于是,狹小的車里就只剩下我和爸爸。
爸爸開著車,我坐在后座玩手機。車里異常安靜,而我早已習慣了我們之間這種沉默的相處方式。
“別玩手機了!”爸爸突然沖我吼道。我放下手機,沒有吭聲,準備“迎接”他新一輪的訓斥。可他沒再說話,車內又歸于寧靜。
可能他也察覺到了此刻尷尬的氣氛,竟開口詢問起我在學校的情況來。短暫的訝異后,我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始跟爸爸說我在學校發生的事情。爸爸似乎也對我“熱情”的回應有些驚訝,馬上接過我的話茬繼續聊著。我們不知不覺地聊了一路,很快就回到了老家。當時具體聊了些什么,我已經記不清了,但是那次父子間對話的暢快感,我則一直無法忘懷。
到了老家后,我們的話明顯多了些。
午后,父親問我要不要去看打糍粑。我從未看過,便欣然前往。
我看到兩個強壯的男人各舉著一個大木杵,不停地捶打糯米飯團,十分有意思。爸爸見我看得入神,就拉著我去試打。
我艱難地舉起木杵,用力砸在飯團上。爸爸站在我旁邊,做著同樣的動作,只是力道比我大些。飯團在我們的木杵下發出沉悶的聲響,我的幸福感隨之蕩漾開來。
?。ㄖ笇Ю蠋煟簵顕?
編輯絮語
敏感、不愛和父母交流……銘泉的文章讓我想起了曾被熱議的“初二現象”。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在進入初二后,變得沉默寡言、性格“古怪”。看完銘泉的文章后,我覺得所謂的青春期叛逆,或許只是我們對孩子的一個誤解。孩子其實并不是不想和父母溝通,而是家長無意間的冷漠傷害到了孩子,才讓他們在容易敏感的年紀選擇和家長“保持距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3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