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爸爸”呼喚爸爸回歸家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日,某品牌家居企業推出了一款“共享爸爸”的小程序,在小程序中,用戶可以體驗選擇不同類型的“共享爸爸”,但在下單后卻跳轉到視頻廣告頁面,隨后又跳轉到產品推薦頁面。品牌方回應稱,小程序只是創意營銷方式,通過公益倡導大家關注父親角色的缺失。
(5月16日 澎湃新聞)
想要什么樣的爸爸?“商務型”“暖男型”“運動型”“文藝型”“幽默型”總有一款適合你,按照自己的需求即可選擇下單,定制一個“共享爸爸”服務。雖然部分人認為這樣的廣告涉嫌欺騙誤導、違背社會公序良俗,但不可否認的是,“共享爸爸”一詞出現揭示了“喪偶式家庭”的弊端,令人在捧腹大笑之余,也不由得陷入深思,反省現代家庭教育的不足之處,積極探索適宜的解決辦法。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研究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后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然而現在,很多家庭的教育工作都是母親為主,母親承擔著接送孩子、陪寫作業、上興趣班等責任,父親的身影則不多見,往往以工作忙、賺錢養家、應酬等作為借口,推卸家庭教育責任,形成了特有的“喪偶式教育”。
很顯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國部分家庭教育存在父親角色缺失,進而誘發母親焦慮疲憊、孩子缺少父愛、性格成長缺陷等諸多問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影響到家庭生活的和睦,埋下很大的家庭隱患和社會隱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無論缺少誰,都會留下很大的遺憾。僅有母親參與家庭教育是不夠的,父親也要盡責任,主動參與到家庭教育里來,共同努力培養孩子,構建一個完整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
“共享爸爸,比爸爸更完美的爸爸。”是啊,誰不希望自己的爸爸隨叫隨到,是一個人格完美、無所不能的大英雄?這句廣告語雖然是一個營銷噱頭,卻道出了在孩子和母親心中,父親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對父親角色的無比期待。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且是不可逆的,一旦錯過,就會永遠失去機會,甚至連補償的可能性都很小?!肮蚕戆职帧币辉~出現提醒全天下的父親,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家庭的陪伴,不要給孩子的童年留下遺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