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優化途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自李吉林老師提出“情境教學”以來,其在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運用情境教學,不僅可以將文本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使學生在情境體驗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感知,實現與作者情感共鳴。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應用情境教學呢?這是本文重點說明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境教學  應用對策  以境為趣  以境燃情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059-01
  所謂的語文情境教學是指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教學所需,結合學生的生活、情感等,創設出相應的生動形象的情境,以此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使學生在情境體驗過程中自主地感知文本內涵,實現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學生在語言、思維、審美等方面得到有效的發展,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有效的情境教學是以有效的情境創設為基礎的,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應用情境教學呢?
  1.以境為趣,打造趣味課堂
 ?。?)創設直觀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情境教學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情境教學的該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將抽象的文字語言內容轉變為直觀而形象的場景,以此將其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便學生理解。在信息技術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融合早已是大勢所趨。對此,我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圖片、視頻、音樂等為學生創設出直觀的情境,以此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基礎上,激發其對新知內容的探究興趣。以《紫藤蘿瀑布》該內容教學為例,對于我所執教班級的大部分學生來說,其生活經驗是有限,從沒見過紫藤蘿,由此導致其對作者在文本中所描繪的紫藤蘿瀑布是難以有深刻印象的?;诖?,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借助多媒體為學生直觀地展現了紫藤蘿圖片,使學生在觀察下,感知到紫藤蘿的美。在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我還會利用多媒體播放我課前所錄制好的課件,伴隨著文本內容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向學生展示紫藤蘿瀑布,以此在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的基礎上,使其與作者產生同樣的情感,對紫藤蘿產生濃濃的贊美之情。
 ?。?)豐富想象情境,誘發好奇心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學生自主地由內到外實現意義吸收與思想表達的過程。當學生自主地走進文本中所描繪的場景的時候,其可以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文認知能力的驅使下,自主產生無數的想法,并產生表達欲望。在語文活動參與中,可以說,想象力是學生產生新想法的源泉。對此,我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于學生的這一特點,結教學內容,為其創設出想象情境,以此在情境與文本的幫助下,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從而在其想象力的不斷豐富下,提升其對文本內涵的認知能力。以《使至塞上》這首古詩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立足文本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引導學生自由想象該畫面,并利用紙筆將其繪畫下來。在想象力的驅使下,學生會用不同的意象來描繪該場景。在學生繪畫之后,我引導學生用現代語言來描繪自己所描繪的畫面。在語言描繪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試圖想出一些精妙的語言來描繪畫面,而其他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在其大腦中勾勒出這一千古壯觀的景象。在這樣的想象情境參與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僅可以充分的發揮,還可以在想象力的驅使下,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為壯麗的自然風光所折服。還有,朱自清的《春》是一幅美麗的春天圖畫,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閉上眼睛想象,我描述畫面:“春風暖暖的,吹在臉上,小草像頑皮的孩子,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到處綠茸茸的一片。你和幾個朋友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滾、踢球、賽跑,歡樂的笑聲在綠草地上回蕩?!睂W生想著想著,臉上露出甜蜜的微笑。我知道學生入境了、陶醉了。
  我接著描述:五彩繽紛的春花圖、溫柔和煦的春風圖、細密輕盈的春雨圖,一幅幅畫面在學生腦海中展現出來,學生仿佛走進春天,聞到春的氣息,陶醉在春的懷抱里。這樣既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又讓學生樂在其中。
  2.以境燃學,實現交融境界
  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掌握基礎語言知識的過程中,實現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使其受到精神內涵的熏陶,以此促進其人文素養的提升。李吉林老師提出在情境教學的基礎其實就是“情感”。對此,我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過程中感知其中所蘊含的情感,以此在情感的熏陶下促進其人文素養的發展。以《濟南的冬天》該內容教學為例,學生對冬天是極為熟悉的,但是濟南的冬天又是什么樣子的呢?這是學生不曾體會道德。對此,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初,會先立足文本情感基調,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樂曲,引導學生在輕音樂的演奏下閱讀文本內容,從中找出能引發自己想象力的句子。之后,則在小組中對所找到的句子進行討論,說一說自己想到了什么內容,感受到什么情感等。在想象情景化創設之后,我沒有直接詢問學生感受了什么,而是再次引導其閉上眼睛,靜靜地請聽過樂曲。在樂曲播放的過程中,我會有感情地朗讀文本內容,以此引導學生再次感知濟南的冬天。在這樣的兩次體會之后,學生不僅可以對文本內容有極具個性的解讀,還可以感知到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以此在情感的驅使下,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優化情境教學,借助多種方式,如以境為趣、以境燃情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情境體驗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實現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促進其人文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譚怡.初中語文的情境教學與營造[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06):27-28.
  [2]李林.解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3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