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體化視野下“君子之道”思想的當代價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君子之道”對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構成起基礎性作用。其包含的兼濟天下、求同存異的思想,是中國古代社會教化、國家持續發展的推動力量?!熬又馈钡乃岢娜胧烙^對當代社會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亦對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構建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重要價值。
【關鍵詞】君子 道德 文化自信 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B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60-02
近年來,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推進了西方文化的傳播,并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持與傳承有所沖擊。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強大與國際地位的提升,有必要將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提上日程,將根植于中國文化中同時關照個人內在思想提升與社會教化、國家治理的“君子之道”思想進行梳理和傳播,以此重塑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在全球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一、“君子之道”思想的起源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發軔之初,“君子”最早是對統治階層的稱謂。文獻中對君子的描述隱含著社會階層的責任劃分和人民對于統治階層的道德訴求?!蹲髠鳌こ晒辍费裕骸熬忧诙Y,小人盡力”;《左傳·襄公九年》言:“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此時,“君子”是指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和貴族階層,而“君子之道”是指治理國家的能力。
到了春秋時期,西周奴隸社會的階層劃分土崩瓦解,中國人開始思考天人關系、秩序重建、社會發展等哲學問題,各諸侯國基于文化認同而重新構建起民族共同體格局,原先僅有貴族階層才能獲得的文化教育逐步向平民滲透。在教育普及的過程中,人們將對“君子”的向往付諸行為上的追尋,“君子”的概念也逐漸失去了權力象征,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君子”的標準不再是社會地位,而變成了道德品行——“可與人德”。
孔子在傳道授業過程中,也對君子做出了多次闡述。孔子認為“君子”是指有德之人,并從個人禮儀、知識才能、道德品質、政治修養等方面對君子做了多角度的充分闡釋?!墩撜Z·為政》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里仁》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以高下立現的對比塑造了“君子”的鮮明形象,最終將“君子”立為社會道德典范,并成為儒家思想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鬃尤康恼軐W體系和道德教誨可歸納為“君子之道”思想。
“君子之道”對倫理道德的高要求大大限制了社會動蕩的原由乃至統治階層濫用權力的可能性,從而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穩定發展的基礎。而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君子之道”思想于社會教化的作用逐步顯現,受到大家敬重的“有德之人”成為廣大人民所追求的人格規范,“君子之道”成為了中華民族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
二、“君子之道”的豐富內涵
“君子之道”思想不僅局限于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它是一個多維度的思想體系,同時包含了道德修養、知識才能、社會教化、國家治理等方面的內容,以修身為本,以濟世為上?!熬印钡男袨橐幏逗蛢群鬄樯鐣鲗哟翁峁┩ㄟ^努力可達成的目標與可踐行的規范,促使人們的思想與行為向積極方向發展,從而達到人與社會的內在和諧與穩定發展。
?。ㄒ唬┚討數赖赂呱?
君子應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吨杏埂愤@樣定義“君子之道”:“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不僅概括了君子所應具備的禮儀、知識與能力,同時還把道德作為對個人修養的最高褒獎,指出踐行君子之道之人可稱為“道德模范”。孔子還在《論語·季氏》概括了君子言行舉止所應達到標準:“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并提出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綜合起來正是后世所宣揚的溫、良、恭、儉、讓、忠、孝、仁、義、禮、智、信等君子美德。
君子要內外兼修。豐富的內涵是成為君子的基礎,而一個人的內在品質會通過言談舉止所表現,因而,君子同時還應關注自身的行為?!百|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說,過于樸實則失于粗野,過多修飾則顯得虛浮,這就要求人同時具備優雅的禮儀和樸實的本質,才能稱為君子。于內,要有知識,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才能順勢而為;于外,要懂禮儀,才能構建良好的社會關系,在社會上立足。只有內外兼修,才能成為真正的君子。
?。ǘ┚尤绾谓袒鐣?
君子是社會道德的風向標,承擔著社會教化的責任。如果只是止步于知“道”——提高自身修養,則僅邁出了一小步,君子還應當“志于道”——將自身所學知識與才能奉獻給國家,參與社會教化、國家治理,積極創造社會價值。
君子要做好道德表率。君子能獲取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社會資源,普通社會百姓本能地對有知識、有文化的君子有仰慕順從之意?!白佑贫裆埔印>又嘛L,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孔子認為君子的道德操守就像風,老百姓就像草,君子的道德示范可以輕易地左右百姓的行為。因此,君子必須要以身作則,才能夠教化百姓,使全國上下同心同德,促使社會安定。
君子的行為受到人民的監督。統治者和道德標桿都是高高在上、萬民仰望,其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受到人民的監督?!墩撜Z·子張》中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本拥男袨槿私砸娭?,犯的錯誤就像日月之食一樣,人人都看得到,如果及時改正,人民仍會敬重他。
?。ㄈ┚討斀浭乐掠?
“君子之道”承襲了儒學的務實精神,不崇尚思辨和清談?!熬又馈睆膶嶋H出發,教人們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引導人們明確人生目標。儒學提倡入世“修齊治平”的思想,若想實現“平天下”的理想目標,就需從自身做起,通過踏實努力才可實現理想目標,努力的階梯則是“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君子之道”主張積極入世,創造社會價值。孔子認為遁世隱居是對國家和人民不負責任的行為,作為君子,學而優則當出仕,以自身的能力服務國家,創造社會價值。他在《論語·微子》中談到鼓勵君子出仕,并對隱者的行為進行了批判:“不仕無義。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君子之道”強調勵志精神與持續發展觀。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勵志精神始終貫穿于中國人歷朝歷代的價值體系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本鸵缶右邆鋸姶蟮囊懔?,能夠承擔重大的責任,并為此奮斗終生?!熬佑G于言,而敏于行”,要求君子摒棄空談,少說多做。這種積極入世的態度推動著人們不斷奮斗、超越、發展、進步,這也是中國在過去數千年一直遙遙領先于世界的原因。
“君子之道”提倡靈活變通、與時俱進?!熬迂懚徽彙本褪钦f君子要有“大信”——遵守事物發展規律,原則問題一定要堅持;同時不必“小信”——不可過于固執,需變通時應靈活變通,發展遇到瓶頸時要勇于變革,所謂窮則思變,于變革中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ㄋ模┚尤绾沃卫韲?
“仁德、信義、正人先正己”是君子治理國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國古代官德文化的基石?!吧虾枚Y,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不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指出了為政者有禮節、有仁德、講誠信,則民生安定。
首先,為政者要修己、正己??鬃诱J為,“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這五點是為政者的基本素質。而為政的根本在于正人,正人的根本在于正己,為政者要“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敝挥凶约簱碛懈呱械牡赖缕焚|,施行仁政于民生,不逆勢而行,才能夠使百姓生活安定、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其次,治理國家講求“仁義”。君子作為統治者,需長懷仁愛之心,在制定國家政策、法律政令之時,考慮人民的立場,“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敝挥腥实轮?,才能夠得到百姓的擁戴。政令的發布還要講求信義,“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即是說君子行事要有原則、有規范、有分寸、講誠信,引申到治理國家則需以民生為根本、以法律為準繩、行事有度、言出必行,若此,便可政令通達、政治清明。
三、“君子之道”思想的當代價值
“君子之道”思想曾是中國古代社會教化、國家穩定、持續發展推動力量,為中華多民族的大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在新時期全球一體化、世界民族大融合的發展趨勢下,“君子之道”思想亦將為人與社會、國家與國家的和諧共處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ㄒ唬┨岢熬又馈庇兄诿褡逦幕娜蚧l展
隨著全球聯系的不斷加強,文化一體化呈現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人們以跨時空的交往、跨時空的實踐,突破了原有時空的限制,實現了文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實踐方式的一體化。同時,外來文化對我國民族文化的挑戰也是不容忽視的。全球一體化是各民族、地區趨同的過程,經濟、文化和思想都逐步失去了民族獨有的特征。當今世界的競爭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文化的競爭上,保護民族文化個性,是提高民族文化創造力,增強民族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一個民族只有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才能不被淹沒于時代變革的陰影中。
君子之道的內涵包括學無止境和與時俱進。自上古至今,中國人一直踐行著積極進取、自強不息、勇于變革、持續發展的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斷裂過的文明。我們亟需重新撿起“君子之道”的精髓思想,不斷提升人民的文化修養,培養社會大眾的新生力量,強壯民族文化的根基,于困境中求生存,于繼承中求革新,不斷探索民族文化的全球化發展之路。
?。ǘ┨岢熬又馈庇兄跇嫿ㄉ鐣髁x核心價值觀
由于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落后,造成人們對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冷落等社會現象。信息化、大數據的飛速發展帶來了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念,深刻影響了年青一代的中國人,動搖了人們既有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出于對強大者的崇拜心理,人們開始盲目追隨發達國家的價值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傳統價值觀的動搖以及社會道德的失范。與此同時,在我國經濟實力日漸雄厚的過程中,也造成享樂主義、自由主義思想的萌發,部分年輕人囿于“小我”價值觀中,視野狹窄、缺乏進取心,與新時期的全球大發展有所脫節?!熬又馈彼岢牡赖赂呱?、經世致用的思想正是治愈上述社會現象的良藥。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生活中,要“正心”——端正自己的內心,“修身”——規范自己的行為,有所為有所不為?!墩撜Z·述而》言道:“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眲撛烊松鷥r值,推動社會的進步發展才是當前經濟社會中所應堅守的價值取向。
“君子之道”思想在愛國主義精神、社會責任、個人道德修養等方面所做的闡述,是構成個人價值觀的基礎?!熬又馈币笠粋€人應當具備忠恕守信、重義輕利、勇而無畏、和而不同等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及知書達禮、志存高遠、胸懷天下、為國為民等經世致用的思想與能力。放到新時期,就要求一個人具備愛國主義精神,在工作中勤勤懇懇、積極奉獻,在生活中與人為善,講求誠信,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這與當今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準則——愛國、敬業、友善、誠信——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新時期傳承和弘揚民族價值觀的精髓,提倡“君子之道”,對于提升全民素質,推動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積極的意義。
?。ㄈ┨岢熬又馈庇兄诮ㄔO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
為政者有教化社會的責任,人民也有教化社會的義務。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入世思想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為本,人人自正,則天下平。也就是說,和諧社會的建設從來不是依靠強權、法律、組織以強硬的手段得來的,而是每個人都以“君子”的準則要求自身,每個人都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文明、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將自然形成。 君子應當超越個人得失,以集體利益為重,以國家為先,這就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是中華民族文化長存不衰的推動力量,得到了歷代仁人志士的踐行?,F代年輕人應當提倡積極入世,“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將個人所具備的知識才能落實到實踐中,積極創造社會價值。在低位則提高自身修養,在高位則教化社會,不論身處何位,始終起到正確價值觀的示范作用。
?。ㄋ模┨岢熬又馈庇兄谕苿訕嫿ㄈ祟惷\共同體
和而不同、厚德載物的道德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壯大的秘訣,使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持續至今的成功典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華民族對異質文化表現出“知命、知禮”的寬容態度,使得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在歷史上多次的民族大融合中保持了自身的穩定和發展。
君子之道所闡述的“仁德、信義、正人先正己”的國家治理理念,是人與人、國與國、萬事萬物和諧共處的基礎,同樣可以適用于國際關系的構建。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日漸頻繁,形成了一個更大范圍的民族文化融合態勢。中國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以“不憂、不惑、不懼”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以強大的文化自信去弘揚君子之德,以仁求仁,以善求善,體現了和平發展的思想。在國際交往中像“君子”一樣,做到群而不黨、和而不同。所謂群而不黨,要求在國際交流中與各國保持和諧友善的關系,又能夠自成一體,不依附于任何強權政治。所謂和而不同,則要求重視國家外交友好合作的基礎上,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要自己的立場判斷。世界各國相互尊重,在承認差別的基礎上求同存異,實現不同文明兼容并蓄、共同發展,才能構建起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總結
全球一體化帶來了經濟的繁榮與發展,也帶來了社會發展、國際關系發展的新挑戰,多元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持產生的較大的沖擊。面對新格局和新挑戰,“君子求諸己”,我們應當從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智慧中可以尋求經驗,明得失,知進退?!熬又馈敝畠群菨乐畬W,其思想的價值存在于經世致用,與社會發展相通相融?!熬又馈钡乃枷雽⒇灤┲袊鐣l展和全球一體化發展的各個層面,并逐步顯現出其存在的價值和巨大的內在力量。
參考文獻:
[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M].中華書局出版社,1995
[2]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組校點.國語[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陳鼓應 注譯.莊子今譯今注[M].商務印書館,2007
[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2
[5]王國軒 譯注.中華經典藏書:大學·中庸[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
[6]丁永祥.全球一體化與民族文化個性[D].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 2007
作者簡介:
李昊天(1984.10.16-),男,漢族,山東濟南人,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語言與文化傳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