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學實踐與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當前強化、張揚學生個性的教育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體系——“教學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睂逃?、教學仍極具指導意義。教師在教學和管理中應盡可能更新角色觀念、完善管理理念、改進教學方式、構建新的學生評價體系,體現教育的“實用性”;將“教、學、做合一”思想與新課程理念結合起來指導實踐,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克服傳統教學中單純重視知識傳授的痼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把提高核心素養與實踐能力的新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角色觀念;管理理念;教學方式;學生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4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9)05-0066-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5.013
  當前接受高中教育的主體是個性化較強的“00后”?!?0后”的孩子關注自身發展、個性張揚、敢于質疑,是難以“馴服”的一代。與其父母那一代人相比,對他們開展教育似乎更難:在他們眼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道德規范的楷模、一切行動的主導者,尤其是在書本知識的占有、信息技術的使用、班級集體的民主管理等方面,他們越來越變顯現出叛逆的傾向。這對教師的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考驗著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及改革教學方法的主張能夠為破解當前教育所面臨的困境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本質
  陶行知先生對傳統封閉式的僵化教育持堅決的批判和反對態度,倡導開放的、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新型教育。他創立的生活教育理論體系包含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3方面的基本內容。生活教育理論的實質是要使教育與生活和社會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反對把教學過程視為單純的認知過程;遵循教育和教學規律,適應時代和社會需要培養學生的能力。
 ?。ㄒ唬╆P于“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本體論。陶先生認為: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將所以我們特別要注意對學生“自動力”的培養,使之將注意力貫徹于全部的生活、學習之中?!白詣印笔亲杂X的行動,而非自發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經過后天的培養才可以實現?!吧罴唇逃钡暮诵膬热菔恰斑^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在陶先生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蘊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融為一體。他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奔热簧罱逃侨祟惿鐣械?,那么生活便是教育,即所謂“過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①。因此,生活教育就是給人的生活以教育、用人的生活來接受教育、為人的生活中向上、向前的需要而實施教育。從生活和教育的關系來看,是生活決定了教育;從二者發生相互作用的關系來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
 ?。ǘ╆P于“社會即學?!?
  “社會即學?!笔巧罱逃碚摰念I域論,是指要以社會為學校,以普羅大眾的生活環境為實施教育的場所,把教育從學校的圍墻中解放出來,使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陶先生解釋這一原則時說,要“把教育從鳥籠中解放出來”②。因為傳統教育中學校與社會之間隔著一道圍墻,而“社會即學?!崩碚撝鲝垱_破這一藩籬,把學校所開展的一切教育活動延伸到大自然之中;學校要與社會緊密聯系,擴大其對社會的積極影響;擴大教育的范圍、對象和施教內容,把教育推廣到全部社會生活之中,視社會中的實際生活為教材,而大眾皆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陶先生“社會即學?!边@一主張把整個社會、全體國人都納入到教育對象之中,擴大了教育的領域和范圍,這是一種大教育觀的表達?!吧鐣磳W?!笔桥c“生活即教育”緊密相聯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義的不同角度的說明,也是其邏輯的延伸與保證。
 ?。ㄈ╆P于“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與社會生活實際密切結合的新教育,包括3個方面的主張:一是說事情是怎樣做的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二是對事說是做,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學,乃是教人學做事。做是學的中心、教的中心,要想教師教得好、學生學得好,二者就須都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須勞力、勞心,以收手腦相長之功效。因此,筆者把陶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理解為“方法”和“關于生活的說明”兩個方面。在方法上,他主張教的方法要依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依據做的方法。否則就是學非所用、用非所學了?!瓣P于生活的說明”表明:“在做的基礎上實施教學的是先生,在做的基礎上踐行學習的是學生。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上看,做便是教與學:教、學、做為一件事,而非三件事?!雹劢處熌米鰜斫?,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是實學。
  學生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中獲得解放:解放頭腦(去先入之見的束縛)——能想,解放雙手(去操作途徑的束縛)——能干,解放雙眼(去除一葉障目的束縛)——能看,解放嘴巴(去除一家之言的束縛)——能談,解放活動空間(去除教學空間的束縛)——能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取得豐富的真實學問,解放“自主支配”時間(去除不充分教學的束縛)——擁有空閑時間消化所學,且能學到自身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些自己高興干的事情。用“教學做合一”的方法正確處理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找到了融合增知識、強能力、提素質、服務并改造社會于一體的路徑。
  “教學做合一”思想引導下的教學模式將教學的價值指向學生在現實社會中生存能力的培養,這和當前備受重視的核心素養培養的主旨是一致的,都指向學生的終身持續發展能力。素養并非人與生俱來的,是在后天的學習過程中由知識經實踐轉化而生成的。因此,核心素養的養成目標與“教學做合一”培養學生生活能力的指向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本位取向明顯,以教定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從屬地位。而“教學做合一”理論對教與學的本質關系做出了明確的闡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統一的,教師既肩負著傳承知識的使命,又肩負著培養學生終身發展能力的任務;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訴求僅依靠教師的教是不能得到滿足的,要通過做的中介作用才能實現。因此,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之間不是哪一方主導、哪一方依附的關系,而是彼此交互規定、生成的過程。同時,“教學做合一”啟示我們,教師要在教的過程中不斷地學,以適應知識更替周期不斷縮短的時代背景下的學生求知所需,從而達成學生知識增長、能力提高的可能。正如先生所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雹?
   二、生活教育思想對當代教育教學的啟示
 ?。ㄒ唬┥罱逃枷雽Ω陆處熃巧^念的啟示
  教師角色觀是教師個體對教師職業的基本觀念,包括對其職業的特點、責任及正確履職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等方面的認識。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思想中滲透出這樣的教師角色觀:一是教師既是生活教育的倡導者,又是踐行者,要正確運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自身工作。二是教師要積極從事科研、教研工作,研究新學問、新情況以應對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新趨勢。即所謂的教學相長——既是學生在教師引導、幫助下的成長,也是教師為滿足學生成長需要而不斷更新觀念、知識、能力的專業發展過程。三是教師要做學生興趣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是學生學習興趣的發現者、引導者,也是因勢利導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將其轉化為學生學習動力的合作者。在引導、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正確面對“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實驗生斷悟,斷悟又產生新的行動,如此演進于無窮”⑤的境遇。四是教師要做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者。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設身處地與學生共同生活、學習,成為學生隊伍中的一員,做與學生聲氣相通,可信賴、可依靠的朋友;教師要虛心向學生求教,拜學生為師,從而知悉學生所處的環境、所擁有的能力及其內心的真正需求。
 ?。ǘ┥罱逃枷雽ν晟平處熃逃芾砝砟畹膯⑹?
  班級是學校日常管理中的最小獨立行動集體,也是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基層組織。生活教育思想認為,集體生活是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學會適應環境的先決性條件。而在當前的中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方式卻對學生的集體生活形成了束縛:總是以家長式的權威來主導管理行動,學生的獨立性得不到應有的發揮。管理方式往往程式化、固定化、單一化,導致了師生之間情緒的對立,影響了學生自主能力的發揮,也耗費了班主任更多的精力。對學生的評價片面化、僵化,忽視了學生人格的變動性、可塑性;忽視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個性被視為“棱角”甚至是“缺點”,學生的潛質得不到發揮,更不可能成長為特長、優勢。這些缺乏應有的多姿多彩的教育生活的現象足以讓班級形成機械呆板、缺乏活力的風氣。
  陶先生主張對學生實施自主管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創造的主人。生活教育思想關照下的教育管理,應積極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功能,讓其自己管理自己,讓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集體生活之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進而發揮同輩之間的模仿、激勵、競爭作用,促進知識水平、行動能力的提高。教師應養成熱愛、寬容學生的心態。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糾錯,進而無限趨近合理軌跡的過程,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態度與成績等方面的不斷進步也要經歷這樣的過程。熱愛學生是獲得學生信任、擁戴的前提,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理解、寬容學生則給予了學生進步的機會、提高能力的信心與勇氣。
 ?。ㄈ┥罱逃枷雽Ω倪M教學方式的啟示
  陶先生指出,我國傳統教育的弱點是“先生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⑥,教學過程成了摧殘人才的過程。盛行至今的應試教育觀念更是強化了當前中小學校中的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書本中心現象。教師多采用灌輸方式授課,要求學生死記書本知識,教育越來越遠離學生的現實生活。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所自營、所必須的教育;教育是為了改進生活,否則教育就失去了意義。因此,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要催活書本知識,而且要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知識,使學生獲得活的思想和向上的精神力量。
  基于上述思考,筆者在主要從事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中力求將教學方式、內容與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一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引入課堂,促進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例如,課堂中講述家庭日用物品中的鐵器生銹現象時就可以導入金屬吸氧腐蝕的知識;在家中打開一瓶酒,大家就可以聞到味道,是由于酒的揮發作用——本身溶解在水中的酒精分子跑到了空氣中,但其還是酒精分子,人的鼻子只要吸氣就可以聞得到;水果去皮后果肉會變色,是因為水果削皮后其果肉細胞中的酚類物質在酚酶的作用下,與空氣中的氧產生化合作用,產生了大量的醌類物質。如此把學生生活中常見而又無法科學解釋的現象引入化學課堂,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緊密結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之感受化學課的魅力,從而提高其聽課的興致。二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到的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F行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要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樹立起社會可出續發展的思想”⑦。因此,高中化學授課教師要以化學的視角,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判斷和解釋,進而加以解決;引導學生理解生活中的物質、環境與化學的關系,將知識運用于生活,形成正確的化學觀念。例如,引導學生認識加工制造色味俱佳的食品離不開食品添加劑、甜味劑、防腐劑、香料、色素等物質,而只有當這些物質超出科學的食品成分限定標準時,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三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參與社會服務。例如,開展高一化學“二氧化硫的性質”教學時,可通過課后活動作業的形式,發動學生找機會測定自己家鄉雨水的PH值,然后分析這個PH值(高低)的成因,并利用所學二氧化硫的性質來完成“城市酸雨的成因及消除對策”小論文。選擇較好的學生作品向報社、網站投稿,引導學生參與到防止污染、保護環境的社會活動之中。如此活用書本知識,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ㄋ模┥罱逃枷雽嫿▽W生評價體系的啟示
  我國現行學校教育中對學生的評價面過窄、評價方式單一,教師往往依據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其優劣、判斷其發展前景;綜合素質評價、發展性評價雖在時下廣泛興起,卻因升學選拔渠道的束縛而未能產生實際性的作用。這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特征、發展優勢,導致其成為千人一面的應試“機器人”。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對學校完善學生評價體系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結構取代用成績衡量一切的評價模式,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以促進發展為取向的發展性評價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展潛質,促進其創新能力的持續提高。
  如前文所述,學生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中獲得了頭腦、雙手、雙眼、嘴巴、活動空間和自主自配時間等6個方面的解放,因此,筆者主張在評價學生時可以試驗性地將這6個方面列為評價的一級指標,然后再在其下分列二級指標。例如,在解放雙手的一級指標下,可以設計出“生活自理能力”“班級集體活動參與能力”“體育項目參與數量與水平”“實驗課程操作能力”“科技制作能力”“社會活動參與能力”等方面的二級指標,評價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的評價既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成績取向,又能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特長、潛質,真正引導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如此,學生的個性、特長將得到充分的發揮,為其將來走入社會、謀生安身,乃至于為社會創新性地創造物質、精神財富奠定基礎。
   三、結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發布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報告中指出: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相脫節。因此,筆者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視為指導當前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理論源泉。作為教育事業的一線的工作者,要把“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和新課程理念結合起來指導實踐,將教、學、做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克服傳統教學中單純重視知識傳授的痼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把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與實踐能力為主旨的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注釋:
 ?、俣瓕毩?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90.
  ②]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厶招兄?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16.
 ?、芴招兄?如何引導學生努力求學[J].新教育評論(第2卷),1926(12).
 ?、萃跷膸X,徐志輝.陶行知論創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158.
 ?、拗芎橛?陶行知教育名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咄踝婧?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
  參考文獻:
  [1]江蘇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會、南京曉莊師范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文集[C].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5]北京市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會.陶行知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6]毛善云.讓生活走進化學課堂——淺析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生活知識的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8).
  [7]方鴻輝.民族之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ㄘ熑尉庉嫞簞⑿虏牛?
  Abstract: Under 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strengthening and publicizing students individuality, Tao Xingzhis life education thought system——“un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life is education” and “society is school” are still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teacher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role, perfect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build a new student evaluation system to reflect the “practicality” of education. Combine “the un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o guide practic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ctive inquiry abilit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chronic malad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which simp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knowledge imparting, stimulate the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 new quality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core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n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role concept; management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 evaluation system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7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