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為旁聽者解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家長對孩子之間的打鬧有些擔憂和不知所措,對教師的工作有一些不解和疑惑。本文將引導家長分析認識孩子之間的打鬧現象,從而引導家長更加科學地指導孩子與同伴友好相處,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家長;孩子打鬧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89-01
  上幼兒園的孩子回到家,或多或少會向家長談論自己在幼兒園的所見所聞,而作為家長來說,也特別喜歡聽幼兒的訴說,但是當家長聽到孩子說“某某某今天打我了”的時候,家長們普遍比較敏感,他們馬上就會展開豐富的聯想:孩子受欺負了,吃虧了,被別的孩子打了、推了或摔倒了肯定很疼,肯定是老師沒管好,怎么辦呢?孩子會不會經常被欺負,我要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從而陷入了旁聽者迷的焦慮之中。
  那么這種事情發生以后,家長們該如何面對這種問題來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呢?
  一、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孩子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5歲左右的幼兒,而且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無意識的,并不帶有一定的目的性
  眾所周知,幼兒生活經驗不足,不懂得怎樣解決同伴之間的小摩擦,他們偶爾的動手只是暫時性的,一般多發生在每學期剛開學的時候,有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王子,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別人都要讓著自己。到了幼兒園,也都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先考慮自己的得失,變得互不相讓,不懂得如何與同伴相處,遇到玩不對勁的時候就難免會發生一些爭搶、打鬧、磕碰等事情。所以從開學第一天開始,老師無時無刻不在教育孩子與人友好相處,但還是會有個別幼兒稍有不合自己心意便會動手,不考慮后果。他們會速度極快地在別人臉上抓一下或者掐一下,因為考慮到老師在(幼兒的身邊始終有老師陪伴),雖不用力,但是幼兒的指甲十分尖細,孩子的皮膚很嫩,很容易就劃出或掐出指印。有時候還會去推一下別人,小朋友的平衡能力不足,很容易摔倒摔傷。對于有這些行為的孩子,老師都會及時教育并且與家長溝通,共同對他們進行教育。孩子的可塑性很強,都能改變自己的行為,因為當他動手抓別人或推別人之后很容易使小伙伴留下指印或摔倒,看到這樣的結果,自己也會對自己的錯誤行為產生后悔之意,慢慢的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二、很多時候孩子的“打”未必就是打,小朋友分辯是非的能力有限,我們要引導孩子區分同伴的行為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來到幼兒園很喜歡小朋友,有時候輕輕地拍一下或者推一下,只是自己想和同伴玩鬧。比如:我們班的一位小朋友萌萌特別愛哭,稍有不如意就會流眼淚,蘭蘭在區角活動時輕輕地彈了一下萌萌的臉,萌萌還在呵呵的笑著,樂樂和幾個小朋友看見了,馬上向老師告狀:“老師,蘭蘭欺負萌萌,彈萌萌的臉了。”這一切老師看在眼里,對小朋友們說:“蘭蘭在和萌萌玩,并不是想要欺負萌萌,但是以后別用彈臉的方式跟小朋友玩,容易彈到眼睛。”還有一次我從教室走過,樂樂跑過來對我說:“老師,蘭蘭打你了。”我疑惑地說:“有嗎?我怎么沒感覺到?!蔽覇柼m蘭:“你打我了嗎?”蘭蘭笑著說:“我跟你玩呢?!蔽倚χ戳艘幌聵窐罚瑢λf:“有時候小朋友拍一下是跟人玩呢,這不叫打?!蔽耶敃r確實一點感覺都沒有,樂樂想了想就離開了,從此樂樂再也沒有告過類似的狀了。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就喜歡像小鳥一樣快樂追逐,有時候因為玩鬧互相推一下,沒站穩摔倒了,爬起來繼續玩,等老師看到擦傷的部位而詢問時,幼兒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弄的,更不會去計較,我們只能教育孩子小心一點,如果家長因為怕摔不讓孩子自由奔跑嬉戲,對于孩子來說是多么的可憐!
  三、應平和地看待孩子們之間的小打小鬧,理性認識,引導小朋友之間的打鬧問題,相信、支持老師的教育
  首先,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老師每時每刻都在照顧著他們,引導著他們的言行舉止,當真正有攻擊性行為發生的時候,老師都會及時的教育幼兒,有必要時會及時聯系雙方家長共同引導教育。因此當孩子說有人打他時,我們除了要引導孩子區分他人的行為,還要學會寬容原諒別人。在孩子成長和交往中,他們會把父母的話深深地記下來,用到自己以后的成長和交往中。例如:班上一位小朋友佳佳在坐座位時不小心碰到了旁邊的同桌馨馨,她急忙道歉:“對不起。”可是馨馨馬上生氣的回復:“我媽媽說對不起沒有用!”說完之后生氣地推了一下佳佳。家長的話是指路燈,時刻指引著孩子的言行舉止,因此我們家長要在孩子小小的心里種上一顆寬容的種子,讓他們學會寬容和原諒。
  其次,不要教孩子以其人之道還致其人之身的手段打回去。經常會聽到孩子打了別人之后,理直氣壯地對老師說:“他先打我的,我媽媽說,誰要是打我了,讓我打回去?!弊屑氁幌耄@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后果真的很可怕,我們的孩子會形成了一種習慣,誰碰到我,哪怕不是故意的,我都要動手打誰,因為是別人先動手的,當孩子互相還手時是不會考慮有 什么后果的,打到哪里都有可能,也許用這樣打回去的方式,孩子會一時得手,覺得自己沒有吃虧,沒被欺負。但是,總有那么一天,孩子會遇到對手,也就會有吃虧的一天。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得理不饒人,互相動手解決問題,那么孩子將來的生活會處處會充滿危險。
  再次,當孩子受到欺負的時候,我們不用害怕孩子會變得懦弱、膽小,從而擔心孩子會一直被欺負,孩子會學著與各種性格的人友好相處來保護自己。例如:以前班上有一個孩子晨晨特別喜歡打別人,老師和家長沒少教育引導,可就是屢教不改,時間久了,孩子們會自己想辦法與晨晨交流談判,時不時會有孩子在玩玩具時悄悄對晨晨說:“我給你玩我的玩具,你以后不要打我,好嗎?”他拿著玩具笑著說:“好。”小家伙們會開心地玩起來。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孩子們在一起都會找到屬于適合自己的玩伴。
  最后,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訴說有所擔憂的話,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態和老師溝通一下,及時地了解事情的經過,不要盲目的陷入旁聽者迷中。我們應該信任孩子的老師,因為老師和家長一樣都十分關心孩子,都希望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希望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在幼兒園這個小社會中,要相信孩子,給孩子成長鍛煉的機會和時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太多的智慧、忍耐和寬容,讓孩子用他喜歡的方式去自由地成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2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