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怎樣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教師要面臨的研究問題,通過一段教學實踐發現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課堂的趣味化,增大課容量和注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課堂效果顯著。
【關鍵詞】效率;興趣;容量;個性差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53-01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樣的一節課怎樣上才能讓學生在輕松的心情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是一個深刻的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授課老師可能都有自己的見解,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摸索,總結,有以下幾點:
一、備課中體現以“學生為本”,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驗證、培養其推理、應用能力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就不會感覺到學數學是一種負擔,就會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參與。
例如:我在教學六年級圓柱圓錐體積關系一節時,課前讓學生準備丁各種用具如:圓柱形量杯和與其等得等高的圓錐行容器,以及沙子等,課上讓學生充分理解了本節課目的以及實驗過程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一節課下來學生學習興趣很濃,而且完全通過自己動手完成了本節的教學目標。
二、力求知識的趣味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歡歌笑語中學習數學,并在體驗成功中,發展學習興趣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某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數學,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學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則記熟,然后就大量地做題,應付老師的題海戰術?,F在,新教材內容的編排雖然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把數學知識進一步趣味化,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
例如:我在講四年級代數式一節時,首先我讓學生唱兒歌:一只青蛙張嘴,二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唱完后我問學生你能用字母表示這首兒歌嗎?學生們興趣很濃,動手動腦,很快得到了答案。并對學生進行了鼓勵和表揚,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習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的。如聽懂一節課,掌握一種數學方法,解出一道數學難題,測驗得到好成績,平時老師對自己的鼓勵與贊賞等,都能使自己從這些”成功”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更高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平時學習中,要多體會、多總結,不斷從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績)中獲得愉悅,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興趣。
三、增大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目前有些課堂教學存在著節奏緩慢、信息量不足的現象。課堂上供大于求,學生吃不飽,只好等待,一些自制力較差的同學就會乘機開小差,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這也是造成課堂教學效率偏低的一個原因。尤其現在進入總復習階段這種現象尤為明顯,比如課上講試卷,在講比較難并且全班錯誤率較高的題型時全班興趣較濃厚,學生注意力也較集中,等到后面開始講一些基礎題型時,就有部分學生開始開小差,這就要求老師把握好上課的度。
那么如何加快節奏,增加容量。應該做到以下幾點:①減少教學過程中不必要的環節。②提倡精講,少作長篇大論,點到為止,避免“言者滔,聽者瞠目”。③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培養學生快速解題的能力(如規定幾分鐘做一頁口算題或做幾道應用題)④充分恰當運用多媒體或實物教學。實踐證明,由于充分運用了電教手段;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和畫面能夠很生動的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思維能力。并且教師不必再在課堂上一邊講課一邊寫板書,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而且提的問題比較明確,課堂節奏快,教學效果好,做到了這些,我們才能擠出時間,才能進一步增加數學教學的容量,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們可以把預習、練習納入課堂;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拓展知識的教學。
例如:我在講扇形統計圖時就運用了教具,講本節課要用的借個圓都提前做好了準備,課上只是出示實物,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教學,而且節省了很多板書和畫圖的時間,因此本節課內容安排很緊湊而且課容量也隨之加大,本節課基本將扇形統計圖部分所有的知識點都包括在內,大大提高了效率。
關注弱勢群體,合理設計題組,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同時,在教材中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總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一門教學藝術,這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的摸索總結,以期有所提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