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創設科學智慧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教育階段核心課程,與其他主要學科一樣,小學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是一門綜合性課程;這是一門活躍的課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情境,點燃學習欲望;有效提問,激發學習熱情;科學探究,提高學習效率;課外延伸,拓展學習領域。
  關鍵詞:小學科學 課堂 提高 學習效率 科學素養
  一、創設情境,點燃學習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各種情境教學,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點燃其主動獲取知識的欲望。[1]
  1.科學實驗創設情境
  科學實驗是科學課程最重要學習內容和方法,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筆者在執教蘇教版五年級上冊《七色光》時,教師首先為學生做實驗演示,在一個圓盤上涂上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制作成陀螺快速旋轉,學生發現這七種顏色不見了,變成了白色,這樣學生就會會產生困惑,為什么看到的是白色?七種色彩去哪兒了?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熱情。
  2.多媒體導入創設情境
  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突出理科課程的學科特點,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如筆者執教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光的進行》時,用課件展示透過密林的陽光,烏云間隙透出的陽光、夜間的車燈光柱這三幅動態圖片,激活學生思維,聯想到光沿直線進行。
  3.運用懸念創設情境
  運用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機械》單元時,教師采用視頻《加油向未來》中一位小朋友提供21kg的拉力就可以拉動一架空載凈重達13.7噸的“新舟60”飛機,學生在驚訝之余,都在問這怎么可能?自然引發學生的關注與思考,更利于學生探究機械中關于動滑輪的問題。
  二、有效提問,激發學習熱情
  1.提出探索性問題
  學生的認知是經歷一個從已知到最近發展區再到未知的循環,不斷地將未知轉化為已知。所以,當你在設計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會問這個問題在你知道和不知道的地方,最近的發展區域,不太容易也不太困難,所以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并有一定的深度,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將未知轉化為已知。[2]
  2.提出層次性問題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才能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探究,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化地發展。
  3.提出開放性問題
  教師的問題提出要由半封閉性問題到開放性問題,給予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學以致用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新,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
  三、科學探究,提高學習效率
  1.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探究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毫無疑義是問號?!比绻P者在執教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蠟燭的變化》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課下準備蠟燭,課上先讓學生觀察點燃前后蠟燭的特點。又通過做實驗,在燭焰上方罩上一個干冷的燒杯,讓學生觀察燒杯壁上的變化,再在燭焰上方罩上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再讓學生觀察燒杯壁上的變化。最后蠟燭慢慢燃燒,吹滅后又發現了什么?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思考,我們要研究蠟燭燃燒是什么物質變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展開認真而積極的思考,有的認為是形態變化,有的認為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結合實驗研究,學生們甚至自主提出問題,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2.觀察研究,透過現象看本質
  “在小學科學學習中,觀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是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崩蠋熞幸庾R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但是觀察并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引發思考,這才是真正的觀察力。[3]
  3.動手實驗,培養創新能力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提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茖W課應主要以實驗為切入點進行探索性實踐。[4]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太陽和影子》時,影子有什么特征?物體和影子又會有什么關系?讓學生設計實驗來證明,通過實驗,每個實驗組測量物體的長度和兩個數據的陰影長度,總結后,要求學生進行分析和比較這些數據。你可以看到所有陰影的長度與物體的長度相似,此時,同學們就會又有了一個問題,這是巧合還是規律?老師繼續鼓勵他們進行學習探索。通過實驗和觀察,學生們發現這是太陽的位置。
  四、課外延伸,拓展學習領域
  課堂外的探索空間更大,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索能力的培養。我們應該做好課堂探索工作,同時,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探索活動,拓寬他們的視野,增加他們的知識,培養他們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5]
  小學科學課程使學生掌握重要的科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科學興趣和思維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并將其應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曹巍.新課改視野下小學科學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研究[D].長春師范學院.2012年.
  [3]肖菊連.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4]左紹云.小學科學教育文獻資源庫的設計與開發[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5]壽建楊.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探討與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8年09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7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