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生物學科是一門自然科學,離不開觀察和實驗,離不開科學思維的培養。傳統的注重知識傳授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和被動的“接受式”學習方法,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難以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科學思維,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葉瀾教授倡導的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積極實踐,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變化。
  一、 做好探究實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目標,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呢?在初一生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一課的探究性實驗的實施過程。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發展水平,聯系生產、生活實踐或生命科學史,創設探索情境,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如:用什么方式可知道葉進行了光合作用?能不能直接把碘液滴到綠色葉子上來觀察顏色變化,從而知道是否有淀粉產生?怎樣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為什么要隔水加熱酒精?通過實驗現象可以得出什么結論?通過具體的問題和有思考度的話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索,自主學習,在思考和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二、 深挖教材,創設一定的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學習
  初中學生理性思維落后于感性感知,在教學中認真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創設一定的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學習。例如在學習心臟結構時,結合心臟結構圖,讓學生觀察心臟分為哪四個腔,叫什么名字,與之相連通的血管是什么血管。學生面對清晰的彩圖很快就會完成以上任務,對心臟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產生探索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老師及時給學生提出問題,在心臟和血管中的血液流動有沒有一定的方向?應該按什么方向流動?問題拋出后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怎樣滿足學生的探索欲望,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此時若用傳統的講授法必然扼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學生知識的積極構建。我設置了讓學生給心臟灌水實驗,讓學生通過親手做,親眼看,親身感受后引發思考,為什么從動脈灌水進不了心臟?從靜脈灌水會從對側動脈流出?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彩圖,找到問題答案,原來有瓣膜控制,使得血液只能沿一定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由于這些知識是學生一步步自己學習探索得來的,所以在大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有很強的成就感和主動學習思考的愿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 改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學能力
  在新教育課程理念指導下,為了學生能主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我幫助學生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主體性的自主學習方式,并采用各種教學方式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來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例如,給學生參與、交流、表現的機會;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觀察、思考、實習的機會;給學生發揮想像、創造和表達的機會;學生的知識不是“灌”的,而是通過思考“悟”出來的。教師是引領學生探索知識的引路人,學習的主人是學生,教師應該用多種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 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發展創新能力的很好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也是自主學習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合作小組的各成員既有明確的分工,又圍繞共同的任務而相互合作,協調統一,貢獻各自的智慧,達成統一的目標。在不同的合作學習中,各角色還進行互換,使得學生各方面得到鍛煉。合作學習以學主為中心,強調知識的建構,學生是主動參與的,小組成員是平等的,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這正是自主學習所要求的。如學生在實習“測胸圍差”的合作學習中開展自主學習,各小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閱讀教材了解測量時注意的事項,測出的數據如何處理,進行自主交流、總結出測量的注意事項和測量要點,再互相測量,成功地完成了實習任務。經過這樣的自主合作學習,學生不但掌握了測量胸圍差的方法,而且加深了同學之間的互助合作和友誼。
  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根本保障。在教學實踐中積極踐行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領者,通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8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