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勇敢點,別害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前,由于獨生子女的快速增加和家庭結構的變化,許多孩子都有嚴重的膽怯。如何有效的克服幼兒膽怯心理是許多心理研究機構和社會心理學家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有義務研究幼兒的心理狀況,使每個孩子都能在自信,快樂和勤奮的基礎上形成心理素質。經過長時間的實踐研究,發現幾種有效的疏導策略,不僅能有效地克服幼兒膽怯心理,提高幼兒交往、表現能力,它可以增強自信心,培養獨立性和勇氣,促進兒童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關鍵詞】膽怯心理;心理健康;疏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33-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蹦懬釉谌粘I钪惺且环N膽小、怕事,不積極的心理表現,這種現象可以在今天的許多孩子身上看到,有這種心理狀態的孩子往往在社會集體生活中也是比較沉默、壓抑的,對幼兒的健康發展不利。許多父母一提到孩子的膽怯心理就憂心忡忡,擔心孩子將來成不了大器,心理健康受影響——因此正確認識孩子膽怯心理,糾正父母的教育理念,讓更多的孩子擺脫膽怯的陰影,體驗與他人交流的樂趣,大方開朗的生活迫在眉睫。
  一、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膽怯心理的表現
  在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對近萬人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大約52%的人認為他們自己存在膽怯的尷尬;由心理學家伯納多西對500人進行的調查中發現:膽怯者竟占了48%的比例。在我們幼兒園的幼兒調查中顯示,只有30%的人能夠大膽交流,50%的人表現一般,65%的人害怕黑暗,55%的人不能獨自在家。成人與幼兒都存在膽怯的心理,只是成人和幼兒的膽怯程度與時間長短不同。中外專家的研究表明,克服和降低兒童的膽怯確實是可能的。在我與幼兒的接觸中,我發現有許多孩子存在“膽怯”的障礙,雖然沒有辦法能顯著快速的幫助幼兒克服膽怯,但作為一個孩子的老師和父母,我們應該有信心幫助孩子克服膽怯。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的膽怯心理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習慣使用“點頭”和“搖頭”,表達自己的意愿,與他人交流;(二)性格內向、膽小、不愛說話;(3)雖然在一個組合內部,但他們不愿意與其他孩子合作;(三)怕孤獨,不敢獨自一人在家;(4)害怕小動物而不愿意與小動物相處;(5)不愿進入幼兒園,入園后厭園懼園情緒明顯(6)講話聲音小,動不動就臉紅,甚至在與人交談時總是低著頭;(七)做任何事,表現都不自信;(八)從不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九)不敢一人外出,要父母陪伴。
  二、幼兒膽怯心理的有效疏導策略
  1.實施完美個性培養方案。
 ?。?)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自我意識培訓。
  自我意識是對人對于自身的內外所在的認知與理解,自我意識在人的心理活動中起著控制和調節的作用。要克服膽怯,首先要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識,讓幼兒進行自我意識認知,調整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游戲中的成長,成功,失敗和挫折。促進兒童對自己的理解,從而獲得自我肯定,自我接納和自信。例如:開展“我”的故事活動,在談到“過去的我”時,教師和幼兒談論幼兒的成長過程,并借助幼的“成長冊”與他們現在的情況相比,讓幼兒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再談到“現在的我”時,幼兒們介紹了他們現有的技能,讓幼兒們意識到他們已經長大并擁有了相當多的技能。在談到“未來的我”時,引導孩子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大膽表達他們對未來的自己的看法。通過活動,孩子們可以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增強自信心。
 ?。?)對幼兒進行人際交往訓練。
  人際交往中,很多幼兒對與他人交流會產生障礙,這主要源于幼兒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如何傾聽他人。這時候若能讓幼兒學會運用一些禮貌的語言,與同伴協調的方法,溝通技巧和策略,同伴互動合作的精神,則對幼兒的交往會有顯著的效果。例如,通過“拔蘿卜”的閱讀,引導幼兒了解“團結合作”的力量;通過“拔蘿卜”的表演,體會團結的重要性和團隊合作的樂趣;開展“兩人三足”游戲,“拔河”等活動,學習與同行合作,了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合作的重要性。
  2.創設特色訓練活動。
 ?。?)使用閱讀指導方法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選擇一些合適的故事或圖片來講述故事,組織討論,樹立典型榜樣激勵幼兒。如《不再害羞》中的毛毛兔從膽小害羞成長為大膽大方的與人交往,讓幼兒在閱讀繪本、談論繪本中感同身受,學著在人際交往中做一個大膽、不害羞的孩子。同時,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早起讀物了解一些昆蟲,動物,并教育幼兒一些關于事物或現象存在的科學真理,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懼。
 ?。?)通過情景游戲,培養獨立勇敢的精神。
  在“黑暗訓練”游戲中,教師創建場景,營造良好的訓練氛圍。教師與幼兒們一起等待黑暗的到來,了解夜晚的常識;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們在園內的各個地方散步,觀察周圍的環境,意識到夜晚的一切都與白天一樣;在幼兒園的各個教室里進行捉迷藏活動,通過趣味性的隱藏和搜尋,為幼兒在黑暗中的獨處與行走創造條件,讓孩子在黑暗中尋找東西。激勵孩子在黑暗中探索自己的興趣,使他們能夠面對黑暗,逐漸消除對夜晚的恐懼。此外,通過模擬地震,火災,遇到壞人,燙傷,流鼻血等,讓幼兒學習一些急救常識,并記住常用的報警電話“110”,“119”,“120”,提升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克服膽怯心理。
  3.創設積極的環境,將心理優化教育融入一日活動中。
  環境具有良好的暗示功能,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若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并經常滲透到一日活動的心理訓練中,對幼兒的健康心理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講“心情故事”。
  為了讓孩子每天都心情愉快,我們安排幼兒們在早上的談話活動中開展“情緒故事”,讓孩子們談談今天的情緒怎么樣,是什么事情造成了現在的情緒,如果面對消極情緒我們改怎么進行調節而不會被壓抑。通過晨間談話的傾訴與表達,有利于一日活動的愉快發展,也并為每個孩子提供表達的機會。
  (2)開展戶外活動,進行強化訓練。
  幼兒園每天都保證幼兒有兩小時左右的戶外活動時間,這就占了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因此教師要重視戶外活動中幼兒心理健康的優化。教師可以設置一定難度的活動,激勵幼兒用于挑戰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尤其要重視引導膽小的孩子,為膽小的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從簡單的活動開始逐步練習,從而克服恐懼畏難心理,并抓住所有教育機會,抓住亮點,鼓勵孩子的發展進步。
  如戶外活動中跳箱子主要鍛煉的是幼兒的跳躍能力,有的幼兒擅長跳跳得高,教師可以采取表揚法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挑戰更高的箱子;對于能力弱膽怯的幼兒,教師可以先讓跳小箱子,難度低的活動讓這些孩子也能輕松完成,在教師的適時鼓勵下循序漸進,以提高幼兒體能活動的能力和勇氣。
  幼兒階段是幼兒人生的起步階段,是性格、能力、習慣的養成階段,是最有可塑性的重要時期,因此我們要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積極應對幼兒的膽怯心理。通過教育與環境的積極影響,克服幼兒的膽怯心理,不僅能提高幼兒的交流和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自信心,培養獨立和勇氣,促進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在這過程中,疏導策略的選擇起了關鍵作用,因為它接近兒童生活的特點,為克服膽怯的心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特色訓練針對性也很強,幼兒對此也很感興趣,參與活動積極性很高,從而達到了游戲訓練的目的。雖然個別幼兒膽怯現象還有,這說明要克服膽怯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與家長應有足夠的耐心,欲速則不達,不能一下就取得進展,要長期堅持訓練,孩子的膽怯心理一定能克服,最終,孩子學會了自我鼓勵,自我肯定到自我滿足。
  參考文獻
  [1]朱月龍主編.《心理講堂——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海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112頁.
  [2]王振宇編著.《兒童心理發展理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簡介:婁穎穎(1993.1-),女,漢族,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心理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8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