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阮協奏曲《云南回憶》的藝術特征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云南回憶》是中阮第一首協奏曲,自1987年上演,到現在已經有30余年。中阮第一協奏曲《云南回憶》使用了多種演奏技巧和作曲方式展現出了不一樣的中阮音色。本篇論文通過具體作品的分析與觀察和對《云南回憶》的創作背景、創作特征、藝術價值的分析,把曲子所表達的意境呈現出來。
  關鍵詞:《云南回憶》;創作背景;創作特征;藝術價值
  一、云南回憶的創作背景
  中阮是我們中國古代的樂器,因為它的形狀和演奏方法都和我們國家的琵琶差不多,所以我們也叫中阮“秦琵琶”,中阮在以往一般都處于樂隊里中音聲部擔任伴奏,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還有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的,中國古典樂器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云南回憶》是中阮第一協奏曲是由劉星先生創作完成,運用較為現代的技法和多變的節奏并且充分發揮了中阮渾厚的音色,使得人們在整個樂曲當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中阮。劉星先生在七十年代跟隨馮少先先生學習民族樂器月琴,之后劉星先生便成為了一名月琴專職演奏家,中阮協奏曲《云南回憶》就是在劉星先生青年時期創作的一部作品,在他接受了西方流行音樂,爵士音樂等風格以后與傳統樂器相結合創作而成。劉星先生在創作《云南回憶》這首樂曲之前是沒有去過云南的,他帶著對云南的憧憬和向往將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了樂曲中,并且使用了少數民族的一些音樂形式然后使得樂曲情感豐富多彩,更加生動。
  劉星先生不僅擅長中阮和月琴演奏,而且還對吉他等西方的樂器超級感興趣,作品范圍廣泛交響樂、民樂等都在他的創作范圍之內,并且對新音樂的創作也很大膽,《云南回憶》就是在這樣一個創作背景下寫出的音樂作品,新穎生動又不乏傳統的味道。
  二、云南回憶的創作特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樂器的改革中阮的演奏技巧從開始很簡單的演變成幾十余種演奏技巧,在中阮第一協奏曲《云南回憶》中這首樂曲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演奏技巧就是靠近琴碼演奏,它不同于我們之前所追求的柔和的音色,更不同于靠琴品演奏的技巧,這種新音色給人一種干脆,簡單的感受,它的出現不僅使得樂曲變得更加生動,而且讓中阮的演奏技巧變得更加多樣化。
  除此之外,《云南回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第一樂章中的提弦,每次演奏到這里每提一下就像是一個拳頭砸到了心口上振奮人心,在樂曲中提弦沒有多余的余音干凈也不華麗,和靠碼演奏同樣的是它們都干脆利索,直擊內心。
  同時在中阮第一協奏曲《云南回憶》中不得不說的是劉星先生對中阮演奏技巧中常用技巧的運用,大篇幅的運用這些傳統的技巧,比如在第一樂章中大篇幅揉弦的運用,使得樂曲的樂感更豐富,聆聽者也會覺得身臨其境置身其中,仿佛云南的微風拂在臉上,柔和舒心讓自己的內心跟著平靜下來,并且也感受了一把實實在在的云南映像。
  更突出的是大量掃拂的運用,使樂曲由第一樂章的慢板進入了激情澎湃的快板,烘托著進入了樂曲的高潮部分,大量掃拂激發了演奏者的演奏熱情,而且一掃一拂也擊打著聽者的內心,相比提弦,掃拂更厚重下錘更扎實,渾厚的音效帶著聽者走進了云南深處感受到了更濃厚更淳樸的云南民風。
  第一樂章的每一個音就像是以前我們曾形容琵琶的那句話“大珠小珠落玉盤”,每一個音符每一個樂音扣動了我們的心弦。就是這些簡單的音色、節奏、配器、和聲等因素組成了這么美妙的樂章,在中阮協奏曲《云南回憶》的第一樂章中我們記憶深刻的是中國民族樂器笙和竹笛的聲音并且還會有民族打擊樂器出現它們的結合并沒有顯得很突兀并且樂曲出乎意料的和諧,幾種民族樂器相互融合但是也沒有領中阮失去原有的音色并且還突顯出了中阮渾厚的音色。第一樂章的第一部分一直重復前八后十六和兩個八分的節奏,運用了音樂美學中整齊劃一的原則就像是馬路邊被修剪好高度的花草不失整齊的魅力。中阮協奏曲《云南回憶》的第二樂章呆滯的慢板——全曲到了第二樂章,抒情平緩讓人在第一樂章稍稍激動的心情平復下來。
  開始,笛子單獨出現,好像就預示了第二樂章具有平緩、安靜的特點,樂隊伴奏用彈撥樂柳琴、月琴、琵琶伴奏,有出眾的結像力和通透感,樂隊伴奏一直用保持不變的八分音符進行,尤其是揚琴極為鏗鏘有力,音符立體到讓人感覺有一種觸感,具有顆粒性,擁有非常強烈的質感,層次感被體現出來。由于中阮的音色比較渾厚,而柳琴、琵琶等樂器的音域又是比較高的,所以在音高上形成了一種明顯的對比,而作者又是運用了這種明顯的對比使得中阮被體現出來。中阮協奏曲《云南回憶》的第三樂章機械的快板——正如第三樂章的名字,全曲到了快板也表示著這首曲子到了高潮也真正的快接近了尾聲。
  三、云南回憶的貢獻和影響
  中阮第一協奏曲《云南回憶》的創作,提高了中阮在民族器樂中的地位,使得中阮不再是樂隊中不明顯、存在感低的伴奏樂器,它帶著它渾厚、淳樸讓人聽了舒服的音色走到了觀眾面前,隨后中阮的獨奏機會也越來越多并且越來越多的音樂學院開設了中阮這個專業。
  《云南回憶》創作對中阮今后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它改變了中阮的演奏方法,在八十年代以前中阮的演奏基本上是琵琶演奏員來彈奏,她們為了方便演奏基本上都是帶著琵琶指甲繼續來彈奏中阮,由于中阮和琵琶琴弦材料的不同,中阮在琵琶專用指甲的帶動下并不能展現出它的渾厚和質樸的音色,但是自打《云南回憶》的出現中阮的演奏方法就被統一了,大家都用一個叫撥子的小片片來彈奏中阮,中阮就這樣變得越來越統一。
  中阮第一協奏曲的創作不僅讓中阮出現在大眾面前而且讓中阮走到了國外,隨著學習中阮的隊伍不斷壯大,演奏技巧也越來越豐富,這讓我們感受到中阮的前景圖是美好的光明的,我們對中阮的未來充滿了期盼,中阮這個中國民族的傳統樂器不僅成為了越來越優秀的獨奏樂器,而且在樂隊中也成為了角色比較重要的伴奏樂器。
  四、結語
  《云南回憶》是中阮第一部協奏曲,所以在中阮的發展上它是很重要的存在,它還促進了民族文化的發展,重要的是它統一了中阮的定弦,它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增添光彩。
  [參考文獻]
  [1] 林吉良.林吉良阮彈撥法[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4.
  [2] 寧勇.阮樂藝術事業50余年發展歷程概述(下)[J].樂器,2010.
  [3] 李冰清.中阮協奏曲《云南回憶》探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3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