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城市化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涌入城市,這就讓城市不論從人口、交通方面,還是從住宅方面,都出現了高度緊張的狀態,這種高密度的城市環境嚴重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和進步。因此有必要進行建筑學思考方式的轉變來緩解城市的緊張狀態,文章將從此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城市高密度;建筑學;重要性;思考
國家經濟建設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城市化發展的影響,尤其是城市整體布局的改變,這種高密度的城市環境阻礙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提高。在城市高密度環境下,怎樣來調整建筑學思想,從而實現城市土地的最大利用是當下建筑行業應該考慮的重點問題。只有對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才能緩解這種高密度的狀況,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1 建筑學思考對緩解城市高密度環境的必要性分析
1.1 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土地
城市化的發展促使更多農村和城鎮人口涌向了城市,這就大大增加了城市的人口數量,從而導致了很多問題的出現,例如人口增加交通變得更加擁擠,住宅問題日益嚴重,有限的城市資源難以滿足急劇增加的人口需要。當前我國城市的住房環境隨著人口的增加越來越緊張,為了解決這一嚴重的城市問題,更多的建筑工程出現于城市中,不但過度增高建筑的高度,還對地下空間過度開采利用,于是高密度的城市環境由此誕生。轉變傳統的建筑學思考,合理、充分利用城市的土地資源,在高密度城市背景下進行建筑方案的合理設計以及建筑的科學分配,能夠有效改善城市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質量。在充分考慮社會環境、人口環境以及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對建筑學進行思考,能夠滿足人們對精神和身體等各方面的高要求,實現城市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
1.2 有利于提高建筑學的實用價值
城市的建筑應該與環境的發展是同步的,對建筑學理論進行合理利用,能夠使得其在高密度城市環境中的實用價值得到提升。建筑本身所涉及到的藝術和技術都比較多,因此要考慮的因素也會有所增加,環境對建筑會產生一定影響,相反在建筑過程中,考慮環境的影響因素,也會促進兩者的協調發展。城市的環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實施建筑的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和建筑的相互作用,對其作出有效調整,能夠改善人們的活動環境,滿足人們對現代社會的高質量要求。
造成城市密度增加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就是人口問題,因此要緩解這一現象,就要從把控人口層面著手,在此基礎上對建筑用地的合理性進行控制和掌握。城市高密度的一個集中體現就是建筑的緊湊化,進行建筑學思考和轉變,不斷使城市建筑的構造豐富化,突出建筑自身的藝術美和實用性,能夠促進建筑群在空間的緊密性,同時還能提高建筑的美感。城市建筑和環境是相互統一的,加強建筑思考的轉變,讓城市建筑與環境相適應,充分顯現出建筑的空間美,讓城市中充滿藝術美和自然美。
2 城市高密度環境下建筑學思考所存在的問題
城市中建筑群的數量正是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而不斷提高的,人們對住房的需求量增加了,相應的就會有更多建筑來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國家經濟以及社會的發展在這種城市高密度的環境中受到了限制和約束,城市的高密度表現形式非常多,主要為各個場所人口的高度密集和擁擠,交通道路不再像之前那樣順暢,住房變得緊張短缺,城市中的各種資源分配滿足不了城市人們的需求等。基于這種不良的城市發展情況,政府部門應該對建筑行業進行相應的調整,充分利用建筑學理論知識,對城市建筑進行合理設計,科學地利用建筑的地下空間,在城市承載能力范圍內,實現土地的最大利用率,進一步緩解城市緊張的住房情況。
3 城市高密度環境下建筑學思考的策略
3.1 進一步實現縮微化戰略
我國城市化建筑的一個最顯著特點就是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密度急劇上升。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進程中,人口的不斷增加對城市的建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在高要求的壓力下,也同樣會給其帶來更多發展的機遇,例如我國城市建筑的形態更加多樣化發展。城市高密度的另一個表現是交通擁擠,城市中的車輛急劇增加,不僅僅給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還為人們的出行帶來很大不便,同時對于車輛和交通的管理與控制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和復雜。所以加強建筑思考的轉變,將造成城市高密度的各種因素充分考慮其中,并根據每個影響因素制定合理的建筑方案,將城市的整體規劃進行縮微和細分,進一步實現城市縮微化戰略。
實現縮微化戰略還要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進行,城市的高密度會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來,在進行建筑思考時,要認真分析每一種表現形式,找到其形成的根本原因,通過制定合理的建筑實施方案實現對空間環境和人們生活品質的改善與提升。城市整體的規劃要結合內部的每個元素進行,只有做好每個小規模的設計和建筑才能實現城市高密度空間的微觀化發展。對城市的街道和各個空地內部進行改造利用,充分考慮兩者的地理位置,加強兩者設計之間的聯系。城市中不乏有一些空地和空間,對這部分元素進行設計和考慮,實現彼此之間的協調發展。另外城市中有很多層次感強并且交叉利用的場所,要對這部分元素進行整體化的思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例如可以通過架空居民建筑的底層空間來實現對城市空間的利用。還可以對高密度的街道進行合理設計,在其中形成一個步行通道。
3.2 充分利用城市空間
為了解決城市人口劇增問題,建筑物的數量不斷增加,同時高度也在不斷提高,這就給城市空間利用率的提高帶來一定難度?;谶@種情況,我們應該對城市的密集空間進行調查和研究,對可以利用的空間進行合理設計,通過科學地運用,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同時滿足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高質量要求。建筑物都有各自的使用性能,據此,我們在對建筑進行思考時,可以考慮功能的混合累疊,把具有同一功能特性的建筑集體安排于一個建筑物中,增強建筑物的垂直度。這樣的建筑思考既能使城市空間利用率達到最大,同時還能滿足人們對于建筑物功能的需求。填充縫合策略在高密度城市建筑中應用非常廣泛,對城市的空間結果進行填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空間的利用率,讓城市的建筑更具有整體性。
3.3 進一步落實高密度要求
在高密度的城市環境中,人們出行的步行街到和公共區域是亟待改善的地區,對于這部分區域的建筑要保證環境的合理化,同時還要能夠保證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適當加高建筑物的高度,進一步推動建筑物的垂直化發展。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特色,其功能也不盡相同,城市的交通要能夠輔助城市功能的實現,因此要對道路交通以及城市空間建筑進行多層次重塑,從此層面上實現城市資源的共享。
3.4 實現設計施工過程中的人性化要求
城市化中的一切活動目的都是為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服務的,在高密度的城市中進行建筑學思考也要以滿足人們的需求為根本宗旨。因此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進行人性化的設計,要能為人們的出行、居住以及娛樂等帶來更多的便利,讓人們的身心得到滿足。高密度城市中的建筑既要滿足人們對功能的要求,還要實現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開展建筑學思考,能夠有效推動高密度城市中建筑行業的發展,對提高國民經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結語
人們的生活水平在國家經濟的推動下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追求的目標也更高,更注重精神的享受。所以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建筑不僅僅要實現最基本的功能性,還要服務于人們的精神生活,注重人們對品質的追求。在高密度的城市建設中,加強對建筑學的思考,同時還能實現建筑與環境、與國家經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子翔,甄紋悅.基于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初探[J].江西建材,2017(10):43.
[2]宋敏.“緊縮城市”中高密度城市環境的建筑設計補償方式研究[J].華中建筑,2015,33(01):103-106.
[3]董春方.城市未來: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J].中國房地產業,2014(10):100-103.
[4]董春方.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思考[J].建筑學報,2010(04):20-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