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課堂提問的注意事項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們每上一課都要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出恰當的,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注意不要太深、偏、全、淺,課堂提問要有啟發性,要做到難易適度,靈活運用設計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啟發學生思維,為課堂教學服務,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本文就如何注意課堂提問“五注意”作簡要闡述。
關鍵詞:課堂提問 注意事項
我從教多年的語文教學,在這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從自己以及聽到其他教師課堂提問而得出:課堂提問千萬不要提得太深、提得偏、提得全、提得淺,如果這樣的話,教學效果不好,達不到教學目的。我認為課堂提問要注意四不要和要有啟發性。下面我舉幾個教學案例說說,僅僅供大家參考。
一、課堂提問注意不要太深
在教學語文時,因為課堂提問提的太深了,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這樣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才任教幾年時,由于我才教書不久,還沒有什么經驗,提問的深淺度把握不準。比如,有一次我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提問學生:“《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當時是怎樣的歷史背景?”我們農村小學生對東漢末年歷史根本不了解,作為農村學生他們沒有這些課外書,農村學校那個時候也沒有好多課外書,學生沒有讀過《三國演義》,當然他們就無法回答。這樣不切實際的提問必然是失敗的。所以,課堂提問,我們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因人而提。既要有一定難度,又要使學生經過努力可以說得出來或基本答得上。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課堂提問注意不要偏
教師要把握住文章內容,提問要準確。如果把握不住文章內容,提問不準,就會轉移與學生心理活動的指向,達不到預定的學習目的。
記得有一次,我們到一個學校聽公開課,一位教師在教學《看圖拼音識字》一課中的“米”字時,提出這樣一個問:“小朋友們,你們每天回去吃的什么?。俊边@老師的目的很明顯,他是要讓學生們回答每天回去吃的是米??墒怯捎谔釂柶?,不準確,而事與愿違,學生回答說:“我們每天回去吃的飯,還要吃菜”。這位老師沒有結合文中圖意提問,給教學設置了不必要的障礙,這就是把問題提偏了,造成課堂提問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還把學生思維引向他方。教師在精心設計教案時,對提問的內容要進行周密的考慮和安排,要圍繞教學中心盡可能地使它在提高教學課堂效率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要不然,你的課堂提問就毫無意義。
三、課堂提問注意不要太全
如果課堂形成滿堂問,這樣不受學生歡迎,更無重點,弄得學生什么都沒有學到。
例如我發現有一位老師在上一堂語文課時,本來想讓課堂始終保持活躍,讓學生把各方面的知識都學到,連續不斷的提問,就像放連珠炮似的,結果把學生搞得暈頭轉向,一堂課上下來,造成學生什么也沒有弄清楚,什么也沒有學到,老師累了一整堂課,卻勞而無功。因為這樣的提問,使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光只考慮課堂的活躍,整堂課雜亂無章,看似很熱鬧很活躍,可沒有一點實際效果。當然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不會好的。我認為一堂課要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學的需要來設計問題,精心準備,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點和主次,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好高騖遠,急于求成,脫離實際是不行的。課堂提問設計要恰如其分,課堂氣氛動靜相間,有序進行,靈活多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課堂提問注意不要太淺
如果課堂提問設計得太淺,學生不假思索地就能脫口而出,這樣不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更達不到對知識的深化,也不可能提高教學質量。就課堂提問深淺的問題,要根據學生實際水平而論,也就是說,對那些差生結合課文內容,要提淺顯一些的問題讓他們能夠回答的上來,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優等生要提得較難的問題,設計這種有梯度的問題,通過他們積極思考能夠答得出來,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和信心,又培養了他們積極地去進行思考,開發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五、課堂提問要注意有啟發性
課堂提問要依據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規律,要圍繞一個中心,層層深入。教師需要通過教學的深入,不斷的提出問題,首先要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提出有水平的問題,難易恰當的問題,既能讓學生感到問題非常的難,又能讓他們確信自己能解決好它。問題的難度要介于學生的最近水平區內,能夠更好的調動全體學生都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解決問題,超越已有的思維水平,達到獨立解決問題的狀態,促使學生智力逐步發展,逐步提高。
總之,每上一課都要設計好,要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出恰當的,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要注意課堂提問不要太深和偏;不要只顧課堂的活躍而面面俱到,也不能提的太淺。要注意課堂提問具有啟發性。課堂提問要做到難易適度,靈活運用設計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啟發學生思維,為課堂教學服務,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培養新時代的有用人才作出貢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