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核心素養下小學作文教學創新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近年來我國不斷提倡素質教育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貫徹核心素養教育,各學科開始廣泛引用核心素養來進行教學。在這種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也引用核心素養對學生小學作文教學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索,積極創新了小學作文教學方式。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作文教學;創新方法
  語文是我國的母語學科,更是我國的核心學科。小學階段是學生基礎性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打好學習基礎的關鍵,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就是小學作文教學,小學作文教學不能只是固定的教育模式,應結合核心素養及時創新,通過個人素養培育和教學方式的創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一、小學作文寫作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在如今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又要提高自身寫作能力,這就加大了學生的難度。小學作文寫作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是十分重要的,語文寫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現如今學生寫作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方式固化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老師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教學方式也比較固化,慣用以往的教學進行教學,僅僅只是注重訓練學生的文字語言應用能力,并沒有實際地將學生的寫作思維開發,不能讓學生流露真實情感,從而導致學生寫作水平不高。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要積極改變觀念,選用新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啟發學生,發散學生寫作思維,提高寫作能力。
  2.審題不認真
  通過數學教學實踐發現,大多數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不認真審題,看不懂題意,無法真正理解題目要求,又或者是理解太片面,只重首而不重尾,這就使學生在作文寫作時側重點偏離,以致跑題。這就需要學生提高學習的專注度,注重寫作細節,加強對漢字知識的學習,教師也應該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應用、題目要求理解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理解能力,讀懂題目要求。
  3.寫作素材缺乏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寫作素材。杜甫曾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知識素材積累不多就無法展開更好的描述和書寫,以致腦海知識空缺,無法展開寫作內容,即使能夠寫作,但文章整體也是干巴巴的,缺乏文學性和耐讀性。因此,要增加學生閱讀書籍,大量補充學生知識素材,豐富學生知識庫存體系,更好地讓學生進行創作。
  二、核心素養小學作文寫作教學的創新方式
  1.發揮教師引導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新課改教育理念提出:要求教師在踐行核心素養基礎背景下進行教育教學。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積極引導學生寫作,將教師從以往的被動教學轉變為主動教學,教師以身作則,做好一個合格的引導人,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轉變態度,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就是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創建出更好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提供給學生更好的寫作方法。教師只有自身實力水平過硬,才能讓學生打心底里尊重教師,接受教師,并且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專注地投身于學習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獲得更好的寫作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2.培養學生審題能力
  核心素養是對學生個人素質培養的要求與參照,核心素養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培養學生為人處事的能力,更能提高學生做事的專注度。小學階段,學生剛開始學習作文寫作會存在很多問題,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加強引導,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逐步的幫助學生掌握和積累不同的習作方法與技巧。教師總是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通常都是布置一個題目給學生,且內容都是比較刻板生硬的,然后讓學生自行寫作。對學生來說,并不能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不能合理布局文章結構層次,這就使寫作內容比較單一,缺乏新意。因此,教師就需要創新教學形式,在作文教學課堂中要重點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分清作文結構層次。審題就是第一步,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理解題意的具體含義,然后選擇恰當的角度來進行寫作。例如,在作文課上教《我最難忘的一件事》,教師引導學生根據題目展開想象,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根據這個題目讓學生發表自己意見,談談自身看法,首先分析出這是敘述類作文,選好角度,然后開始根據自身經歷、自己的所見所想進行描寫,通過對整件事發生的背景、起因、發展、結果進行敘述,把題目大意與結構吃透,將寫作思緒理清,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寫作,讓作文更具層次感。
  3.積累學生寫作素材
  小學時期的孩子對新鮮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思維方式也比較活躍。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不能夠生硬地將書本知識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和自我探索研究獲得知識,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加深記憶和知識掌握。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經常會感覺自己無內容可寫,缺乏寫作素材。因此這就需要學生補充和積累寫作素材,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增加課外閱讀,增加知識素材的積累。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通過大量的書籍閱讀,才能豐富和積累自身的寫作素材,開闊視野。另外,教師也可根據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素材,通過生活發現積累寫作素材,通過生活實踐獲得經驗積累。
  例如,學生在敘事類、情感類作文寫作時,學生書寫不夠真實,不具備學生的真情實感,內容也只是泛泛而談,教師就根據這種情況設計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如幫助父母做家務、給父母洗腳,給同學制作小禮品,植樹、春游等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根據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進行創作,讓學生有詳細的內容可寫,并且啟發學生,讓學生有感而發,寫出更具真情實感的文章,讓內容更具可讀性和真實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作文教學創新研究中,核心素養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相輔相成。小學作文教學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不僅讓小學教師有效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教師創建出新的寫作教學方式,與此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個人素養與寫作能力,促進了學習效率的提升,從而實現了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曾燕燕.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作文教學初探[J].中華少年,2017(35):263-2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6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