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平衡原理在高中化學學習中的應用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化學是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與性質以及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習的三大模塊,其中化學反應原理中的化學平衡原理是化學反應原理中的重中之重,學生只有掌握了化學平衡原理,在化學反應原理問題的具體學習實踐中,才能夠形成對問題的有效分析和理解。因此,本文立足于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談談化學平衡原理在高中化學學習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化學;平衡原理;應用;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4.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8-085-1
在高中化學學習實踐中,平衡原理既是化學學習的一大重點(三大基礎模塊之一),又是化學學習的一大難點,貫穿高中化學學習的始終。在高中化學學習的實踐中,將化學平衡原理融會貫通到具體的認知結構領域,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展開對問題的合理分析與具體運用,可有效地化解在具體的化學學習實踐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因高中化學平衡方面的知識原理非常豐富,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若是不能做到有效地融會貫通,對知識系統的前因后果、條理等展開具體的復習、回顧、整理、運用等實踐,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知識的誤差或混亂,進而造成學習效果的低下。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基于學生的認識實際,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通過具體的學習實踐,有效地滲透化學平衡原理,能夠實現學生對化學平衡問題的有效理解和運用。在具體的化學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地將化學平衡原理運用到化學學習實踐中,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欲望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過程中對意義的自我構建過程。學習者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結合自身的經驗背景、知識積累等個體因素,通過與學習對象之間的動態互動,逐步實現對知識過程的意義建構和形態建構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知識的表層結構展開具體的學習實踐,對這些知識形成自己獨到的理解,并在各種相互作用中建構起自身的知識結構。因此,在化學平衡原理的應用過程中,創設契合學生的認識興趣的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地加入到問題的探索實踐中,從而形成對化學平衡問題的有效認識體驗。
例如在復習化學平衡原理之《氧化還原反應》時,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高爐煉鐵就是運用化學平衡原理,在操作實踐中,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吸走,使化學平衡打破,就可以達到提高煉鐵的效率的目的。觀察生活中的化學平衡現象,培養學生用化學的現象去分析和看待生活中的問題的習慣,有效地驅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度興奮機制的驅動下,引入相關例題演練,已知2SO2+O22SO3;△H=-197KJmol-1,向同溫、同體積的三個密閉容器中分別沖入氣體:甲2molSO2和1molO2;(乙)1molSO2和0.5molO2;(丙)2molSO2。恒溫、恒容下反應,到達平衡時,分析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容器呃逆壓強P:P甲=P丙>2P乙
B、SO3的質量m:m甲=m丙>2m乙
C、c(SO2)與c(O2)之比k:k甲=k丙>k乙
D、反應放出或吸收熱量的數值Q:Q甲=G甲>2Q乙
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通過體積放縮構建等同平衡,改變體積觀察平衡的移動得出結論。在生動形象的問題情境的驅動下,引導學生展開對問題情境的生動認識體驗,在具體的分析實踐中達到化學平衡原理的有效理解和運用。
二、結合畫面情境,促進學生的運用實踐
進入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更加復雜深奧,化學平衡原理涉及到的知識點非常豐富,而且設計的范圍非常廣泛,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單純的文字式或講授式的學習體驗很難有效地調動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化學平衡原理的運用實踐中,結合生動形象的畫面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畫面情境的體驗中,更加高效、深入地體驗化學平衡原理。
如在化學平衡原理的運用實踐中,通過利用微視頻設置學生能夠直觀、具體感知的畫面情境,激發學生對學習對象的濃厚的探知欲,通過對畫面的展示,演示差量法解答化學平衡原理的概念,將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識內容,通過形象而生動的真實情境的體驗,學生認識到在化學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量之間會有一定的差異,根據這個差異,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解題方法。這種方法的關鍵即“理論差量”,是解題的關鍵。在生動的畫面情境的驅動下,給出契合問題情境的實題演練“一定條件下,合成氨氣反應達到平衡時,測得混合氣體中氨氣的體積分數為20.0%,與反應前的體積相比,反應后體積縮小的百分比是( )
A、16.7% B、20.0% C、80.0% D、83.3%
在生動的感性經驗的驅動下,學生直接將知識理論運用到學習實踐的具體過程中去,從而達到對問題的生動認識效果。通過假設、求出理論差量,進而得出最后的結論16.7%,從而找到正確的答案。
三、通過具體對比,找到有效思路
在化學學習實踐中,根據問題給出的信息,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題干的給出的信息內容等展開具體的分析和篩選,發現題目中的蘊含條件和信息,從而根據這些有效信息,展開對問題情境的具體探索和發現,在生動而具體的問題探索實踐中,形成對問題的有效理解和認識體驗。如在例題“一個不導熱的密閉反應容器中,只發生兩個反應a+b2c;△H<0,x+3y2z;△H>0,進行相關操作且達到平衡后,分析錯誤的選項,看題干給出的特征和選項,題設不導熱密閉反應器,選項研究恒容和恒壓下的變化,這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狀態和化學計量數有關,前一個反應化學計量數不變,則壓強對之無影響,等壓時,通入惰性氣體,相當于減壓,則后一反應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放出熱量溫度升高,因而可以判斷出最終的答案,在化學平衡原理的運用實踐中,結合生動形象的問題情境探索,激發學生對化學平衡原理的運用需求,在學習動機的驅動下,引導學生積極地融入到對問題的分析和探索過程中去,從而使學習的效果在學生的積極參與的實踐中得到有效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鐵.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平衡原理的應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8(36).
[2]王瑋.高中化學中對化學平衡原理的教學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