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猜想思維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速崛起,為適應時代的要求,創新成為教改的焦點內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創新的過程中包含著猜想思維,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創造性思維就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可見猜想是探索與創新的源頭,缺乏合理猜想能力已成為發展創新能力的嚴重障礙,培養學生猜想能力,是高中物理一個重要任務。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猜想能力是必須的,同時應采取一定策略,探索良好方法。
  關鍵詞:猜想能力;高中物理;培養猜想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8-076-1
  引言
  物理學在揭示現象的因果關系和本質聯系過程中,有計劃地適當運用“猜想”方法,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及創新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解決學生不會想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一、從課本中學習科學家的猜想思維,體會合理猜想的重要性
  例如:在必修1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首先是回顧歷物理學家伽利略根據實驗,打破了人們憑直覺得出的力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錯誤觀點,指出:運動的物體之所以停下,是物體受到摩擦阻力的緣故,也就是說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他大膽猜想:一旦物體有了速度,只要沒有力的影響,這個速度將保持不變,伽利略的猜想是否正確呢?由于當時實驗條件的限制,伽利略用一個理想斜面實驗,有力地證明了他的結論的正確性,在這個理想實驗中,他運用了猜想思維,由于實驗條件的改善,現代技術中的氣墊導軌讓我們直接觀察到了小滑塊勻速運動速度不變的情況,但試想一下,若沒有伽利略的合理猜想和理想斜面實驗,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不是要統治更長的時間嗎?可見,合理猜想是多么重要!沒有猜想,就沒有創新!
  二、在物理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猜想思維能力
  1.樹立新穎的教育觀和師生觀,使學生敢于猜想
  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在充滿民主與和諧氛圍下的教學才會使學生得到心靈的解放,他們的思維才能活躍。開始時,學生不敢猜,一是他們習慣了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二是怕時間不允許,怕猜的問題影響教師的教學程序;三是怕自己說錯了,受到老師的指責或同學的嘲笑。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從情感上縮短與學生的距離,鼓勵學生放開手腳,大膽猜想,學生的猜想不可能都是正確的,猜錯了很正常,教師在教學中要防止從言行上傷害他們的自尊,挫傷其積極性,而應該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仔細分析,耐心地幫助他們思考,發掘其中可取因素,鼓勵學生再做新的猜想,效果會更好!
  2.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基礎上進行猜想
  進行科學猜想離不開一定的基礎,演示實驗能給學生提供第一手直觀材料。例如:在做“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時,為了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探索和研究,我們是先讓學生回顧初中所做的導體棒在磁場中運動的實驗,得出當導體棒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才能產生感應電流這一結論,那是不是只有在這一種情況下才能產生感應電流呢?教師接著再演示磁鐵插入,抽出或停在線圈中時,電流表指針是否偏轉的實驗及模仿法拉第的實驗,在獲得這些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并猜想,這三個實驗中,在能產生感應電流時,有什么共同點?有的同學的猜想是:當導體和磁場間有相對運動時,才能產生感應電流,沒有相對運動,就不能產生感應電流;有的同學的猜想是:只有穿過閉合回路的磁場強弱改變時,才能產生感應電流,教師再因勢利導,對學生不同的猜想進行分析、判斷,最終得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電路閉合且穿過回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學生在演示實驗基礎上進行猜想,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思維,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3.運用聯想、類比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物理概念、規律時合理猜想
  在探究教學中,可用已知的現象和過程同未知的現象和過程相比較,通過聯想、類比的方法提出猜想。例如:講解“歐姆定律”時,可引導學生把水流跟電流類比,即用水壓來類比電壓,用水管的阻力來類比導體的電阻,學生很容易明白:水在水管里的流量與水位差和水遇到的管的阻力有關,當阻力一定時,水管阻力越大,水流量則越小,通過類比,學生提出如下猜想: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電流可能與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情況下,導體中電流跟電阻成反比,教師再因勢利導,啟發學生設計實驗電路、驗證猜想的正確性,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這節課的教學。
  再如:學習庫倉定律時,可先想到萬有引力定律,有猜想、驗證;學習帶電粒子垂直進入電場的運動時,可想到平拋運動,再類比、猜想;學習磁感應強度時,可想到電場強度,學習磁感線時,可想到電場線等等。
  三、運用猜想應注意的問題
  1.科學教學是一個有機整體,強調猜想的作用,并不意味著可以削弱邏輯思維的作用,實際上這兩種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中,對這兩種能力的培養應同時進行。
  2.猜想要適度,猜想帶有一定想象、推測的成分,是在已有知識和少量事實基礎上提出來的,在未經實驗檢驗前,結論具有偶然性,在教學中切忌以偏概全、以點帶面。
  3.猜想作為一種非邏輯方法,本身并沒有論證力量,只有與觀察、實驗、歸納等方法結合起來,才能完成物理思維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它們是同時存在,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猜想可以打開思路,比較歸納可以形成知識系統。
  四、結束語
  高中物理教學,不僅僅是把物理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方式,所以猜想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猜想,創設情景讓學生積極猜想,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獲得發現的機會,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王峰霞,林定泉.科學探究中指導學生進行猜想的教學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0(01):25-27.
  [2]湯建國.科學猜想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學物理,2010(04):11-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9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