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飄逸的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毽球運動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毽球運動囊括了踢毽子、花毽和網毽三種方式,花鍵和網毽是由我國傳統的踢毽子發展演變而來的,兩種運動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文化,前者體現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后者則蘊含西方現代競技運動文化;娛樂性、健身性與教育性等都是它們共同的特點。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分析傳統文化對毽球運動的影響,從而豐富毽球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花毽  網毽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187-02
  伴隨著信息化的腳步,經濟、體育、生活的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劇,傳統民族體育正受著世界體育的沖擊,保持民族體育的獨特性、民族價值觀念的完整性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已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1]。作為我國歷史發展的見證者、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的毽球運動,承載了相當深厚的中國精神與文化內涵。對毽球文化進行研究有助于推進毽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同時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1  中國傳統文化與毽球
  1.1 中國傳統文化對毽球的影響
  毽球運動項目在發展過程當中被儒家文化所影響著。毽球的一種運動方法,就是“踢花毽”。在一群人當中,圍成一個圈,然后互相進行傳遞,有時候還可以采用一些花式的方法,所謂花式,就是有一定的技術難度,而且從美學角度來看,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這種毽球運動方法,很好的體現出了儒家文化思想。我國自從古代開始到現在,未進行過侵略,一直處在自身的環境里面,開展農業,自給自足,蓬勃發展,毽球運動項目,在競技比賽當中,按項群理論劃分的話,它屬于隔網技巧主導類項群,這樣的一種項群類別,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激烈的身體對抗,雙方爭奪比賽的勝利,主要靠的是運動員個體在該運動方面的個人技術以及團隊配合能力來實現的,完全沒有任何身體與身體的對抗,在整個比賽過程當中,只是表現出“巧”,而不是“蠻”。這就是毽球運動項目與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結合與體現。
  1.2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毽球的影響
  我國的傳統文化思想,主要是陰陽五行之說、天人合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等等。 陰陽五行之說,陰陽即就是一件事物的對立統一方面,通過一定的方法或者在一定的條件下,對立面與統一面既可以相互轉化,同時二者又是共存的。就是說,陰與陽的每一個側面都以另一個側面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2]。沒有陰,陽就不能存在;沒有陽,陰也不能存在。陰陽共存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們伴隨事物終身,決定事物發展的進程。 據記載:“毽者,運動身體之妙品也,柔中有剛,堅中有軟,雖柔軟而武,上亦有可練,雖堅有可為。欲急則急至,欲緩則緩隨,曲而就伸,斷而復連,動高則高,動低則低,遠而能退,瞻前顧后,千變萬化,未歸一理,然非用之久,不能豁然貫通”[3]。和莊子所提出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非常符合, 在中國古代養生學中非常重視“呼吸吐納”的方法,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做出調整,時而踢得慢, 時而踢得快,自然而然呼吸也隨著自身的調整而做出有節奏的變化,從而增強肺活量。 毽子之所以延續到今天是與古代人們追求的養生觀是有緊密的聯系。在毽球運動當中,特別是在毽球競技比賽當中,教練員對于本場比賽的戰術安排布置,都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比賽的時候,無論比分領先,或者暫時失利,都不可以掉以輕心,有優勢的時候,要保持住,通過采取一定的手段,將比分一直保持到比賽結束,然而在比分落后的情況下,也不能著急,要及時的進行戰術調整,變換戰術打法,或者采取換人等相應措施,來彌補目前落后的不足,從而改變場上的敗局。
  2  網毽與花鍵的文化特點及其差異
  2.1 產生的時期不同
  作為土生土長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花毽,它延續了中國的歷史,它幾乎沒有被外來體育影響。它是在人們的物質生產資料日益豐富的條件下產生的,是作為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產生的。 隨著歷史的縱向發展,以及不受場地時間人數限制的特點,踢毽子越來越成為一種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但是到了近代,中國遭到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同樣,踢毽子也是如此。 網毽即毽球開始萌芽。它在傳統踢毽子的的基礎上集合了足球的踢法、羽毛球的場地于一身,并且還頒布了毽球比賽規則。 自此,傳統的踢毽子經過改造,并不斷的完善自身,最終發展為今天流行于世界的毽球。
  2.2 文化背景不同
  花鍵,根植于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中,是在東方農耕文明中形成的,較好的保留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在圍踢毽子時,在相互傳遞毽子的過程中給予了每個人展示自我技能的機會和欣賞同伴的表演,保持球一直在人群中傳遞而不掉地是他們共同的目標,以此來表現他們之間的的合作精神以及集體責任感。個人花毽講求的是體育美學,注重的是藝術性和表演性,追求的是毽隨心動、毽舞飛揚、毽人合一的境界,是一個創造美、感受美、欣賞美的過程[4]。不管是個人花毽還是圍毽都體現了儒家的主要思想:“仁”“不爭”“天人合一”和“以和為貴”,然而正是由于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在幾千年的封建時期,毽球運動雖歷經一千多年的發展卻依然沒有衍生出網毽這類追求碰撞、對抗和競爭的踢法。
  然而,網毽是在西方工業文明的強力影響下逐步形成的。它所表現的的競爭是西方文化的典型思想。西方文明是在希臘城邦制中發展起來的,它強調競爭是平等的競爭,是公平的競爭。而網毽運動正是體現了公平、公正、平等的價值觀; 它崇尚秩序,尊重規則;引導和激勵人們既要敢于對抗競爭又要團隊協作,不斷追求進步,勇攀高峰[5]。網毽運動的出現和發展融合了東西方體育文化,使毽球運動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網毽運動是實現毽球運動走出去,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手段。
  2.3 評價方式與衡量標準的不同
  花毽運動不僅是鍛煉身體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優美的藝術表演,是一種藝術與美的結合。高手踢毽動合機宜,舒展大方, 變幻莫測 ,動作嫻熟優美 ,毽子一經被踢起來, 就像是被一只無形的手捏住了似的,能創造出盤踢、磕踢、拐踢、繃踢等多種技術動作,并且能夠隨其意準確而巧妙地落在踢毽者的首、面、背、胸、肩、膝等不同部位,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網毽與花毽不同,它有相當高的標準, 不僅有統一的競賽規則,而且對比賽場地器材以及裁判手勢均有著明確的規定,而且對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行為也有一定的要求。它處處體現著公平與競爭,協作和對抗是它的兩大主題,克敵制勝是網毽運動參與者的共同目標,同時也是衡量比賽結果的標準。
  3  結語
  通過以上論述,毽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在現代體育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我們不難審視和發現花鍵與網毽,盡管在產生和發展過程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仍存在著實質性的差異。網毽從傳統踢毽子中分化是社會發展和變遷的結果,同時是世界文化大融合的必然趨勢。胡建國說:“保持民族性、適應現代性”,毽球運動不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我們應該從多角度去審視踢毽子、花鍵和網毽的發展,才可使毽球的發展呈多元化態勢,才可充分發揮毽球的文化內涵,從而使毽球的發展道路越走越寬,那么,毽球將會以一個嶄新的姿態,活躍在世界民族的家庭中。
  參考文獻
  [1] 謝成超.毽球的體育文化價值探究[J].中華文化設計,2011(4):40-43.
  [2] 韓聃.一個有爭議的實證性文學關系案例分析——芭蕉與中國文學[J].學術交流,2009(1):171-174
  [3] 郭七正.翔翎十論之論花毽級別[EB/OL].http://www.huajian.org/zhuanjia/zhuanjia-207.htm.
  [4] 王媛.逍遙:莊子思想的旨歸[J].陰山學刊,2006(4):73-77.
  [5] 陳良業.毽球運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3(6):121-1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1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