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評價的現狀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通過分析我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評價的現狀,針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評價存在的部分問題提出建議,望能促進體育舞蹈在我國高校的進一步發展。體育舞蹈,又稱國際標準舞,是一項風格多樣、入門簡單、能量消耗大的競技性運動。它將體育、舞蹈、音樂融為一體,并具有休閑娛樂、健身健美、提升審美以及提高個人修養的功能。作為一門新興的體育藝術項目,基于其獨特的“韻律與節奏恰合”的致趣規律,將“娛人致趣”融入到體育教學之中。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陸續開展了體育舞蹈課程,既拓寬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范疇,又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由于體育舞蹈是一門新興項目,傳入我國較晚,其課程評價體系還有待完善。
關鍵詞:體育舞蹈 高校 課程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G8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162-02
1 體育課程評價概述
施良方認為,課程評價指對課程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1]。目前我國對于體育課程評價觀點眾多,但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崔偉在《體育課程論》[2]中提出,“體育課程評價是在一定價值觀的引導下,采取特定的技術、方法及途徑對體育課程及其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或特點作出科學判定的過程?!辟¤T等在《體育教學評價現狀及改革趨勢》[2]中提出,“從狹義上來看,體育教學評價是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一般評價活動在體育教學領域的具體表現,它是以既定體育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有效的評價技術和手段,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測量、分析、比較,并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
由于學者們對于課程以及評價的理解的不同,造成了對體育課程評價的不同理解,但在這些不同的理解中也存在著共性,一是體育課程評價是對體育課程進行判斷的過程,二是都強調對體育課程進行價值判斷。
泰勒課程評價將課程目標作為課程評價的核心,根據學生上課后的行為變化,對課程目標的達成度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評價。
終結性課程評價指在一門課程結束時或一個學年結束時進行的評價,主要評價的是一個階段教學所達成的結果,多以考試的形式進行。
過程性評價即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情感、所塑造的價值觀、以及學習態度、效果等多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評價,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
發展性課程評價強調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情感、技能等的發展,在發展中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進行反思繼續發展。課程設計評價、課程實施評價、課程成果評價三者互相交錯、滲透,又互相影響。
2 我國現行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評價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舞蹈的課程評價多為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其他評價模式為輔的評價方式。學生的最終成績一般由理論成績、平時成績以技能成績等部分組成。其中理論成績即體育舞蹈理論部分的考試成績,通常以紙質試卷的形式進行考試;平時成績一般取決于學生課堂出勤情況以及學生課上表現情況,由任課老師給出評價。理論成績與平時成績在學生最終成績中占比較小,一般不超過40%。學生技能成績的評價主要以考試課的形式進行,學生分組、編號,佩戴號碼牌對規定組合進行展示,規定組合包括單人、雙人兩個部分,主要考察學生對教案規定內容的掌握狀況。隨著體育舞蹈分支中體育舞蹈表演舞的發展,部分學校開始重視體育舞蹈的藝術性及創編能力,并將最后技能考試的形式改為創編考試,即學生自行創編具有情節的體育舞蹈表演舞進行展示,對此表演舞給出成績,作為技能考試成績。技能成績在學生最終成績中占比60%~70%,各個高校略有不同。
3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評價存在的問題
3.1 忽視了體育舞蹈的競技性和趣味性
考試課形式的技能考試將規定動作組合作為主要考試內容,無法體現出體育舞蹈競技性的特點及其獨特的“韻律與節奏恰合”的致趣規律[4]。體育舞蹈是一項富含趣味的競技性運動,而我國高校當前的課程評價未能突出體育舞蹈的項目特點,將體育舞蹈動作技術混淆與體育舞蹈運動技能,剝離了體育舞蹈的致趣規律,造成了學生喪失運動興趣、會跳體育舞蹈卻在比賽中拿不到成績等諸多問題。
3.2 評價方式過于單一,過于強調教學成果的評價
我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評價大多是由教師進行的終結性評價,教師又將評價的中心放在課程學習的成果及動作技能的掌握上,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及其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實質上是一種不平等。并且終結性評價不利于監督學生積極學習。部分學生平時不進行練習,臨近考試練習以通過考試,并能取得較好的成績,這對于那些平時認真練習的同學來說是極不公平的,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導致認真的學生灰心喪氣,失去信心。
3.3 過分強調教師評價,忽視了學生的相互評價
我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評價大多是由教師獨立完成,雖然現在大多數高校實行了教考分離,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評價的公正性,但是同時也忽視了學生作為體育課程評價的雙邊主體之一的評價功能,造成學生只會跳舞,而不能對優劣作出正確的評價。比賽裁判是體育舞蹈理論知識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互相評價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自我和他人的問題與長處,及時改正問題,取長補短。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體育舞蹈課程在我國高校開展良好,課程評價多為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其他評價模式為輔的評價方式,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評價仍然存在部分問題:忽視了體育舞蹈的競技性和趣味性,剝離了體育舞蹈的致趣規律及項目特點,使學生喪失興趣,在比賽中拿不到成績;評價方式過于單一,過于強調教學成果的評價,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及其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績的不公正;過分強調教師評價,忽視了學生的相互評價。
4.2 建議
?。?)我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評價須進一步完善,可結合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動態發展,使評價方式進一步多樣化結合。
?。?)檢驗學生的起點水平,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幅度、變化狀況等納入評價內容之中,增強評價的公正性,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將學賽結合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可將校內外的實踐比賽作為過程性評價的形式之一,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會跳舞”,并且具備一定的執裁、評價能力,讓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更好的體會體育舞蹈競技性的特點及其獨特的“韻律與節奏恰合”的致趣規律,在快樂中學習。
參考文獻
[1] 施良方.課程理論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 崔偉.體育課程論[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5.
[3] 佟鑄.體育教學評價現狀及改革趨勢[J].體育學刊,2003,10(3):89-93.
[4] 李杰凱,包蕊,賁馳,等.論操舞音樂韻律與動作節奏的本能恰和之美[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8(4):7-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