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4×100m接力技訓要點及與強國的對比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短跑是田徑運動的基礎性項目,短跑項目的發展對其他項目的進步和發展具有程度不同的一定影響。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對4×100m接力跑的技術要點和訓練方法進行理論研究,采用對比分析法將我國4×100m接力跑的成績與美國、牙買加等項目強國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尋求努力方向,進一步提高訓練成績,為田徑運動教學、訓練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4×100m 接力跑 技訓要點 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G8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047-02
接力項目是中國運動員走向世界的戰略突破口。目前,中國的短跑項目水平尚低,距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從中國的情況分析,如果以4×100m接力為短跑訓練突破口,對單項的發展也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田徑比賽中,4×100m接力不但是一個重要得分集體項目,而且是最具有觀賞性的運動,教練員、運動員和觀眾都非常注重此運動項目。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文章以我國4×100m接力技訓要點及與強國的對比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所研究問題的需要,通過CNKI資源總庫以及與4×100m接力項目相關的各類期刊論文、雜志等進行統計、分析、綜合整理,以此為本文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1.2.2 對比分析法
將2015年世錦賽中國男子4×100m接力跑的成績與美國、牙買加的成績相對比,尋求差距與不足。
2 4×100m接力跑技術要點與訓練方法的研究
2.1 4×100m接力跑的技術要點
(1)接力棒的傳遞方式:一般分為兩種,上挑式和下壓式。上挑式傳棒方法的優點是接棒人向后下方伸手臂的動作比較自然,傳棒人傳棒動作也比較自然,容易掌握。缺點是接棒后,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如不換手再傳給下一棒時,則只能握住接力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和影響快速前進。下壓式傳接棒技術的優點是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持棒快跑。缺點是接棒時,接棒人的手臂比較緊張,不夠自然。
?。?)接力棒握法:置接力棒于拇指和食指中間的位置,握住棒的后端。
?。?)啟動時的身體姿勢:第一棒持棒蹲踞式起跑,第二、三、四棒的起動采用半蹲距式。
?。?)助跑標志線的確定。
(5)傳接位置和交接過程。
?。?)接力隊成員的配置:傳統的棒次配制方法,僅就平跑實力而言,安排次序一般是2-3-4-1,或3-2-4-1。應該注意的要點是第二棒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交接前的視覺困難——領先或落后所帶來的后續效應),建議第二棒由速度最快實力最強且心理穩定經驗豐富的運動員承擔。
2.2 4×100m接力跑的訓練
?。?)兩人或多人配合,前后站立擺臂(相距1.5m左右),按口令做交、接棒練習。
?。?)兩人或多人配合,在慢跑中做交、接棒練習。
?。?)兩人一組在加速跑過程中完成交、接棒技術動作。
?。?)兩人一組用較快或最快速度在接力區按比賽技術要求完成交、接棒技術動作。
?。?)安排若干個小組(每組兩人)同時在一個接力區域進行高速交、接練習,使參加者體會到臨賽競爭狀態,在激烈競爭情況下,準確判斷助跑起動時機和協同完成交接棒動作的要求。
?。?)實戰訓練——半程(200m)高強度交接訓練(見圖1)。
3 2015年世錦賽男子4×100m接力中國與美國、牙買加的對比分析
表1和表2的數據對比,說明以下問題:(1)2015年我隊百米平跑成績與美國隊當年最好成績相差1.31s(人均0.3275s),而接力比賽最好成績僅相差0.15s(人均0.0375s)。我隊同樣成績與2012年奧運會牙買加隊當年最好成績相差1.9s(人均0.475s),接力比賽最好成績相差1.08s(人均0.27s)。說明我們的個人速度能力(百米平跑實力)是落后的主要原因。而接力比賽成績差距不同程度縮小,說明我們的交接技術明顯優于美國隊,也略領先牙買加隊。牙買加隊作為世界紀錄創造者,其交接技術也優于美國隊。(2)平跑成績與接力總成績之差,就是交接技術水平高低通過數據的體現。自身對比和隊與隊對比,我們都比牙買加和美國更好,說明我們在接力技術上下的功夫更多。而如與日本,波蘭等交接技術好的國家對比,可能差距很小了。
4 中國男子4×100m接力項目的主要經驗
(1)運動員和教練員隊伍根據任務要求,始終保持相對集中和穩定。
?。?)運動員棒次分配上揚長避短相對穩定。
?。?)質量和實效是接力訓練的核心。
?。?)接力交接技術的順利和成功與否,起主導作用的是“接”而不是“交”。
?。?)組建一支以國家利益為己任,愛崗敬業,有較高理論水平、實踐經驗和執教能力的教練員隊伍。
(6)認真貫徹“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認真學習國外先進訓練理念和方法要求。
(7)“以接力促單項”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了“以單項促接力”新局面,形成短跑運動訓練中、集體項目與個人項目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陳玉麗.4×100m接力跑的訓練方法研究[J].成功:教育,2008(7):141-142.
[2] 李成玥.對4×100m接力技戰術的分析與探討[J].田徑,2012(10):37.
[3] 葉福奇.淺談4×100m接力跑訓練[J].田徑,2012(2):16-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