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行業間工資增長與勞動生產率增長的對比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對社會和諧發展以及社會公平產生了不利影響,成為集結多種社會矛盾的重要根源。在人們對收入差距問題的討論中,行業之間、企業之間的工資收入差距,越來越成為討論的焦點。本文對我國進入新世紀以來不同所有制企業和不同行業之間的平均工資與全員勞動生產率做了簡單的分析對比。
【關鍵詞】工資增長 勞動生產率 對比分析
1數據描述
1.1工資
工資收入是衡量勞動者勞動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標,可以定義為勞動者單位時間內付出勞動所應得到的社會平均的貨幣報酬。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受多方面的影響,包括外部因素例如經濟景氣程度、區域和行業差異等;也與勞動者自身素質有關。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平均工資這一統計指標,指單位就業人員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資額。它表明一定時期工資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就業人員工資水平的主要指標。(未剔除通貨膨脹因素)計算公式為:
1.2勞動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勞動生產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來表示。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根據產品的價值量指標計算的平均每一個從業人員在單位時間內的產品生產量。是考核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是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職工技術熟練程度和勞動積極性的綜合表現。
2我國工資與勞動生產率現狀
2.1我國全員勞動生產率現狀
宏觀經濟學和勞動經濟學定義了勞動生產率的基本概念,即LP=Y/L,其中Y代表總產出,L代表流動投入?!吨袊y計年鑒》對統計指標的解釋定義全員勞動生產率等于國內生產總值比上社會平均從業人數。也可以表述為在一定時間內(一般為統計年度內),統計區域中平均每個雇員在一年內所產出的商品和勞務的價值總量。我國GDP從2000年的100280.1億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685505.8億元;年末就業人口數從2000年的72085萬人增加到了77451萬人;全員勞動生產率(GDP/就業人員數)從2000年的13911.37元/人口年上漲到了88508.32元/人口年,增加了6.36倍,增長速度非??臁?
2.2工資水平概述
在我國公布的年度統計數據中,衡量工資水平的標準主要是職工年平均工資。本文主要研究職工年平均工資的實際增長率及其與勞動生產率增長的比較分析。2000年我國城鎮職工人均年工資為9333元/人,2015年上漲到了62029元/人,實際上漲了6.646倍,相較于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來說更高,但兩者差距很小。用Eviews軟件對平均工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做一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可決系數為0.995942,解釋變量“勞動生產率”對被解釋變量“人均工資”的絕大部分差異做出了解釋,兩者高度相關。同時,從表1中可以看到,2000到2015年中,職工平均工資占全員勞動生產率的比重均在65%以上。這表明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來,工資上漲與勞動生產率提升的關聯性較強,并沒有出現“工資上漲明顯落后于勞動生產率上升”的情況。表1描述了我國進入新世紀以來工資和勞動生產率的變化情況:
3我國不同所有制單位平均工資與勞動生產率的對比分析
由經濟轉型造成的企業異質性使得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之間在工資與勞動生產率上存在較大差異。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和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形成了競爭程度較高的態勢,利潤最大化導向的企業在確定員工工資水平時更多地遵循市場化原則,員工的生產效率和績效得到了更高的回報。然而,在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工資的形成與水平,以及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等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并且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壟斷程度存在著較大差異,國有單位的壟斷程度往往高于其他所有制類型的企業。
從我國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的不同所有制單位(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外商投單位、其他單位)勞動報酬的變化來看,從2000年至2015年,外商投資單位的平均工資始終保持最高水平,但其增長率的波動幅度最大;國有單位和城鎮集體單位工資的增長率與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變化趨于一致,兩者的增長率曲線基本吻合,保持了較好的同步性,但外商投資單位和其他單位的工資增長率低于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將不同所有制單位的平均工資分別對全員勞動生產率做一元回歸分析,可決系數從高到低的排列依次為:國有單位(0.994105)、其他單位(0.994022)、城鎮集體單位(0.983269)、外商投資單位(0.972629),說明國有單位的平均工資與勞動生產率的相關程度最高。
4我國不同行業勞動生產率與工資水平的比較分析
國家統計局自2012年定期報表開始使用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修訂后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共有門類20個,本文從中選取了七個代表性的行業進行對比分析,其中包括:農林牧漁業、制造業、建筑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從不同行業分的內部平均勞動報酬來看,2003-2015年,農林牧漁業的勞動報酬最低,從2003年的6884元/人提升到了2015年的31947元/人,增長了約4.64倍,但其工資水平遠遠低于平均工資;而勞動報酬最高的則為金融業,從2003年的20780元/人提升到了2015年的114777元/人,增長了約5.52倍,其絕對數額和增長率都遠遠高于其他行業;從2003年往后,各行業工資的極值差和標準差逐漸增大,說明各行業間的工資差距在不斷擴大。將各行業的平均工資對勞動生產率做一元回歸分析,根據可決系數從高到低依次排列為:金融業(0.99897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0.994184)、房地產業(0.993352)、制造業(0.987805)、建筑業(0.985796)、住宿和餐飲業(0.984482)、農林牧漁業(0.976000)。
5結論
從我國整體情況來看,工資與勞動生產率的相關程度很高,工資增長率曲線和全員勞動生產率曲線吻合程度較高,平均工資與勞動生產率保持了較好的同步性,從2003年至2011年,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基本高于工資增長率。不同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平均工資與勞動生產率的吻合程度也比較高,其中國有企業的工資與勞動生產率的相關程度最高,其增長率曲線基本重合,而外商投資企業和其他企業的平均工資增長率則明顯落后于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這種情況在2011年后有所改善。外商投資單位的平均工資始終保持最高水平,而城鎮集體單位的勞動報酬最低。不同行業間的勞動報酬差異更大:農林牧漁業的勞動報酬始終最低,工資的增長率也低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而勞動報酬最高的行業主要集中于金融業等第三產業內部,其平均工資遠遠高于其他行業,且工資增長率也高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由此可以看出:勞動生產率與工資在發展趨勢上保持了較為同步的增長,不同所有制企業間兩者增長率的差距較小,我國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勞動報酬差距有逐漸縮小的趨勢,我國工資的差距更多地來源于不同行業之間的差距。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7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