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非體育專業本科生日常能量消耗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及數理統計法對寧夏大學非體育專業本科生進行能量消耗的研究。結果表明:(1)在工作日與休息日之間的能量消耗上,休息日的能量消耗顯著低于在工作日的消耗。(2)在日常能量消耗和步行量上,男生的整體平均值均顯著高于女生。(3)傳統理工科學生在身體活動能量消耗上明顯高于文科生。該研究旨在通過研究在校大學生能量消耗特征,分析學生參與運動情況,對于提高學生身體活動量與改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大學體育課程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寧夏大學 本科生 能量消耗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a)-0171-03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中的中流砥柱,他們的身體素質狀況,直接關系到了祖國未來發展的繁榮昌盛與穩定。根據我國2018年健康大數據的結果來看,在青少年的健康調查中:青春期貧血的發病率為38%,全國肥胖兒中脂肪肝的發生率為40%~50%,大學生的近視率竟高達80%。從人口健康問題上看,疾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各類慢性病、亞健康等一系列健康問題的發病年齡逐漸降低,這一令人堪憂的結果讓我們不得不重新認識當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并成為擺在教育和體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寧夏大學非體育專業本科生日常能量消耗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抽取的1300人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等期刊網站,以“大學生身體健康”“身體運動”“能量消耗”為檢索詞,從1998年至2018年共檢索到核心期刊203篇。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認真研讀40余篇,最終選取20篇作為參考文獻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實驗法
對隨機抽取的1300名方體育專業本科生進行身高、體重、肺活量、身體指數(BMI)、體表面積等指標數據的收集;并對研究對象日常步行量的數據進行初步處理。
1.2.3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所測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寧夏大學非體育專業不同年級學生日常能量消耗
如表1所示,2017—2014級女生日常能量消耗總體無顯著性差異;2017—2014級男生日常能量消耗都有差異性(P<0.05);2017級男生與2014級男生相比有差異性(P<0.05);2015級男生與2014級男生比較有差異性 (P<0.05)。這是由于大學生所處在的年級不同對身體鍛煉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大一到大三年級的學生參加活動比較多,身體能量消耗大:大四學生參加活動量比較少,身體能量消耗較低。
2.2 不同年級非體育專業學生工作日與休息日能量消耗分析
如表2所示,在工作日時,2017~2014級學生能量消耗總體無顯著性差異;在休息日時2017級學生工作日與休息日無顯著性差異;2016級學生工作日與休息日無顯著性差異;2015級學生工作日能量消耗顯著高于休息日(P<0.05);2014級學生工作日能量消耗顯著高于休息日(P<0.05)。根據吳暅曄對大學生日常生活習慣的研究中表明,在學生的課余時間之內,有17.88%的大學生在自習室或圖書館學習,23.92%的大學生選擇休閑娛樂活動,其中男生傾向于網吧和電子游戲,女生傾向于聊天、電影和逛街;有15.87%的學生選擇勤工儉學兼職賺錢,僅有20.04%的同學會主動選擇體育活動。對于周末時間的管理,通過段洪濤的調查表明,網絡休閑已成為主流的休閑方式,學生活動出現“少、散、懶”的特征,并且嚴重缺乏計劃性,學生活動與社會相脫離。
2.3 寧夏大學非體育專業男女生日常能量消耗及行走步數分析
如表3所示,男生日常能量消耗高于女生能量消耗水平(P<0.05)。男生日常日均步行量高于女生能量消耗水平(P<0.05)??赡苁窃诨A代謝率上,男生要顯著高于女生,在運動項目的選擇、運動頻率、運動動機、運動強度等方面均好于女生。大量研究結果也充分表明,男生在中、高強度活動的時間多與女生,靜坐及低強度活動的時間少于女生。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男生在能量消耗方面整體高于女生。
2.4 寧夏大學非體育專業文、理、工科男女生日常能量消耗
通過如表4所示,文科、理科、工科女生日常能量消耗總體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文科男生能量消耗顯著低于理科男生(P<0.05);文科男生能量消耗顯著低于工科男生(P<0.05);理科男生和工科男生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赡苁抢砉た茖W生運動量要高于文科生,表現在學習時具有更好的毅力。在對體育的認知上,文科生更加重視考試的結果而理工科學生則更加注重得多是運動的體驗。另外文科學院男女比例相差比較大,對于大強度的體育活動組織比較少,因而導致學生的參與率較低,使學生的身體活動處于較低的水平。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是相一致的。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在工作日中,學生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大部分學生的身體活動量能滿足身體對運動量的需求,在周末時間的安排上,存在嚴重的不合理性。對于體育活動的重視遠遠不夠,身體活動量不能達到標準所要求的水平相比于工作日。 (2)男生的參與活動的質量要高于女生,60%以上的男生每日或每周的運動量能夠滿足身體對運動量的需求,但還有43.66%的女學生身體活動量嚴重不足;對于體育運動的重視情況還有待于提升。
?。?)傳統理工科學生在身體活動能量消耗上明顯高于文科生,尤其是文科學院男生的能量消耗要顯著低于其他學科的男生。
3.2 建議
?。?)汗姆運動作為我校陽光長跑的主要平臺,因此對于該平臺的改進和管理有重要意義。在活動距離及活動強度方面,應結合使用者的身高、體重、身體綜合素質等一系列條件,制定出因人而異的運動計劃,并根據身體條件、天氣變化等因素對每周運動的頻率進行調整。
(2)在校園活動、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方面,校園活動應在秋季運動會、傳統足籃排比賽等活動的基礎上,應適當安排一些以身體運動為主、富有娛樂性競爭性且學生參與度高的活動。在課程設置方面,更多加入一些除每周一次的選修體育課之外,應當安排2~3次體適能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更加傾向于中等強度的活動,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形成參與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
(3)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大學生要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各項文體活動,不斷增強自身的鍛煉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摒棄不良生活行為。
參考文獻
[1] 杜亞芹.BMI指數與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相關關系分析——以東北師范大學為例[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28(6):95-98.
[2] 許浩,姜文凱.對江蘇省成年人BMI指數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1(6):39-43.
[3] 付志琴,劉勁松,彭彥銘,等.BMI指數等級分布與大學生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的相關性分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5(3):67-71.
[4] 吳暅曄.大學生日常行為習慣與健康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6(5):383-384.
[5] 段江洪.探索大學生周末生活管理的對策[J].亞太教育,2015(36):243.
[6] 鄭珊.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日常體力活動水平和能量消耗的比較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4.
[7] 盧會醒.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身體活動現狀及抑郁狀況調查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