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從教意愿調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科生是否懷揣對學前教育的熱愛從內心樂于從教是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本研究以236名本科生為對象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本科生愿意從教比例尚可,但從教原因更多源于社會因素的考慮。從微觀、中觀及宏觀三方面發揮合力促進該專業本科生愛上學前教育專業愿意從教最為適切。
關鍵詞 學前教育專業 本科生 從教意愿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1問題提出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擴大有質量教師供給。從教意愿是特定主體對專業認知或職業認同顯性的、綜合的表現形態。本科生是否懷揣對學前教育的熱愛從內心樂于從教是提高學前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其高質量發展首要考慮的問題。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非結構性訪談預調查結果,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形成具有良好內容效度和信度的正式問卷《愿意從教卷》和《不愿意從教卷》進行施測。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751和0.723。隨機抽取統招本科、職高對口本科及專升本科生三種類型班學生240名發放問卷,回收236份,有效問卷率98.3%,而后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分析。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總體特點
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從教意愿現狀總體尚可。愿意從教學生以職高對口本科生最高(66.3%)。不愿意從教學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專升本(60.6%)、普高本科(36.0% )、職高對口本科(33.7%)?!对敢鈴慕叹怼繁砻髌湓敢鈴慕淘虻?1個題項中,三種類型班各維度題項的累計得分為:社會層面題項總分>自身層面>家庭相關層面?!恫辉敢鈴慕叹怼繁砻髌洳辉敢鈴慕痰脑驗椋簜€人因素 ﹥社會因素﹥ 家庭相關因素。
3.2愿意從教的影響因素及分析
在調查的三種類型班236名學生中,愿意從教學生數為145人,比例占到61.44%,這一結果雖令人欣慰,但具體分析卻發現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三種類型班學生之所以愿意從教更多源于對社會因素的考慮。以5點量表計分最高分為5分,三種類型班學生在社會因素這個維度均值皆大于4且P= .610無顯著差異。三種類型班中,處于自身因素考慮愿意從教的學生均值依次為專升本(M=3.691)、職高對口本科(M=3.524)以及普高入本科(M=3.443)。在自身因素這一維度三種類型班學生存在差異。在“家庭相關因素”這個維度,三種類型班學生均值整體偏低。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更看重的是熱門專業、工作相對穩定等外在因素而愿意從教,對熱愛教育事業、喜歡小孩子等自身因素的考慮不多。
3.3不愿意從教的影響因素及分析
在調查的三種類型班236名學生中,不愿意從教學生人數占38.56%,這與《意見》中提到的“辦好學前教育專業,大力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顯然有差距。三種類型班學生中不愿意從教的原因主要源于個人因素。三種類型班學生在個人因素這個維度均值皆大于4,P=.051無顯著差異。其中處于自身因素考慮不愿意從教的學生以專升本學生均值最高(M=4.626),依次為普高本科(M=4.403)、職高對口本科(M=4.314)。在“社會因素”這個維度,以普高入本科均值最高(M=3.693),職高入本科均值最低(M=3.054)。可以推斷:總體來看,社會因素對不愿意從教學生的影響不是很明顯。在“家庭相關因素”這一維度,三種類型班學生的均值位于中間值3附近,P=.231,無顯著差異??梢娂彝ハ嚓P因素對不愿意從教學生的影響趨于一般,三種類型班學生不存在差異。
此外,隨機選取的三種類型班學生中男同學的數量僅為2名,均系服從調劑的普高入本科生且不愿意從教。
4討論與建議
4.1存在的問題
從班級類型來看,不愿意從教學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專升本、普高本科及職高對口本科。高等教育大眾化形勢下,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是根和本。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是未來學前教育領域的生力軍,本科生理應對學前教育滿懷憧憬愿意從教,但調查結果卻似不遂心愿。
從影響從教意愿的因素來看,學生愿意從教更看重的是熱門專業等社會因素,不愿意從教則多源于不喜歡小孩、性格內向等個人因素。置身新時代,職業已不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學生基于個人喜愛而選擇學前教育專業愿意從教,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開始?!盁釔劢逃聵I、喜歡小孩子”等是學前教師形成職業理想的基礎,也是良好職業道德修養養成的前提。
4.2建議
學生個人既然就讀了學前教育專業,保持“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尤為可貴。每位同學都應主動接觸和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能,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在學習、體驗中加強對學前兒童的認識,加深對學前教育的理解,塑造自己活潑外向、有耐心有責任心的良好性情。
高校可以通過各種宣傳、主題研討等活動使該專業的學生形成對幼教職業全面、正確的認識,建立起較為強烈的專業歸屬感。通過開設相關課程,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技能比拼,聘請學者和優秀幼兒教師辦講座、開展對話活動等引導學生將知識內容的學習與專業情感統一起來,“愛孩子,樂幼教”,為信念而學,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增強從教信心。采用課堂滲透、課下作業或組織競賽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有效開展《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等文件的解讀,《標準》是對“標準幼師”行為規范的指引也是準幼師良好性格的向導。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推進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始于職前階段。無論哪種類型班學生,從心底喜歡孩子,源于個人對學前教育的喜愛從內心愿意從事學前教育是其持續學習的動力所在,無疑也是職前階段最佳的教育狀態。
(通訊作者:李曉飛)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502068。
作者簡介:李曉飛(1980—)女,漢族,河北萬全人,碩士,講師,張家口學院教育學院,主要研究領域:學前教育等。
參考文獻
[1] 蔣亦華.本科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從教意愿的調查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08(11):P14.
[2] 于小盼.學前教師職前教育發展策略探究[J].教育評論,2017(09):P1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