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工匠精神的培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伴隨著國家頂層設計的優化與企業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經過完善師資隊伍將“工匠精神”教育列入課程體系中,開始重視教育教學方面的引導與培養。會計成為近幾年熱門專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怎樣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成為教師教育教學重要的研究內容,對人才的培養、企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诟呗氃盒媽I工匠精神培育的內涵及意義,結合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現狀,提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工匠精神的培育建議。
[關鍵詞]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工匠精神;培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 F7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9)04-0176-02
工匠精神強調精湛的技藝和專注、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越來越追求事物的高效、便捷,逐漸缺乏對工匠精神的重視與關注。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尤為重要,有待深入探索分析。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工匠精神培育的內涵及意義
?。ㄒ唬┕そ尘衽嘤膬群?
工匠精神是手工藝人對工藝品質有著精益求精態度和堅持不懈追求的精神理念。具備這種精神的人,他們往往隔絕物質利益的紛擾,憑借著精湛的技藝和專注的精神在平凡中脫穎而出。如今在政府和社會主流媒體的倡導下,弘揚工匠精神已經成為了新時代人們的追求。培育工匠精神反映的不只是當代人對手工藝人職業素養的更高要求,還表達了時代對傳承和創新工藝的迫切訴求。
?。ǘ┕そ尘衽嘤囊饬x
1.會計人才必須要具備的精神品質。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為社會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會計人才,會計人才作為社會經濟流通的管理者有權融入到財務核算與國家財稅政治工作的落實中。這樣一來,對會計專業水平、綜合素養提出了嚴格要求,其中工匠精神就是會計人才必須要具備的精神品質。
2.滿足企業會計人才要求。不同的時代對人才要求不同,較早以前人們對人才的要求是具備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現代社會不僅重視人才的專業能力,更加關注職業道德品質、創新意識。會計人員需要具備高專業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意識才能適應崗位,以積極應對各財務問題。
3.有助于學生個人價值的提高?,F如今,人才市場競爭激烈,而高職院校畢業的會計學生眾多,就業壓力較大。對此,為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工作,學校要打破傳統教學形式,結合企業需求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提高其知識水平的過程中重視工匠精神的培育,引導學生在今后工作崗位中腳踏實地,不怕苦不怕累,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做好本職工作。
4.培育工匠精神是實現五大發展理念落地的需要。五大發展理念集中展示了未來幾年甚至更久我國的發展思想、著力點,詮釋了更加高效、更有效率的發展之路。五大理念的提出掌握了發展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變的特征,對推動社會經濟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為其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道路?,F階段,我們要發揮追求完美、專注的工匠精神的引導作用,從而促進發展形式的改變,提升發展質量。
二、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現狀
?。ㄒ唬┕そ尘衽c辦學理念背道而馳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理念決定著人才培養效果?,F如今,學校之間生源競爭壓力大,很多高職院校為提高競爭優勢而轉向本科院校,缺少對工匠精神的重視。目前,真正能夠冷靜下來分析怎樣創建工匠精神的院校少之又少。高職院校應培養滿足企業要求的工匠,但偏偏投入于創業、技能培養等更高領域,并未真正的注意工匠環境的創建。人才培養的偏差使得教育教學功利性嚴重,技能培養過重。輕視工匠人才培養,隨之而來的是校紀校風的浮躁。
(二)教師缺少對工匠精神的重視
高職院校教師作為工匠精神的培養者、引領者,首先自身就要具備工匠精神。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數量少,教師在綜合水平上需要提升;很多具備工匠精神的教師致力于教育研究,重視自身工作的精細化。但這部分教師的科研、職稱評定任務量繁多,難以投入到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學生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培育。
(三)學生職業認同感差,工匠精神淡薄
相對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學生一些特點和職業教育觀點與工匠精神存在偏差,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缺乏鉆研精神和學習信心、依賴性嚴重。加上當前高職教育存在重技能輕工匠現象,并且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缺乏職業認同感?;谶@一背景下,多數學生在完成一項事情時過于重視結果,輕過程研究,功利心理強,致力于創業,這種導向在學生中盛行。
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工匠精神的培育建議
工匠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執行者,他們用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改變現代浮躁功利的觀念,創造出先于時代的優秀工藝。當代大學生缺乏這種精神意志,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有責任、有必要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引導他們在實踐中錘煉本領,堅持不懈,贏得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ㄒ唬┱邇A向,加強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視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工匠精神培育在高職教育教學中得到了重視,占據重要地位。工匠精神的培育第一要素就是要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支持,通過財稅等經濟政策傾斜鼓勵其他社會力量配合高職院校培育工作的開展,各院校享有相同的法律政策,加大補貼,從而推動社會資源的融入,緩解教育教學緊張現象。此外,完善市場管理機制,創建人才薪酬分配制度,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就業平臺。
?。ǘ┱n程補充
在專業課程設計中重視工匠精神的熏陶,綜合專業課程、強化實訓。第一,優化崗位課程設計,讓教學和崗位工作實現融合。在實踐教學中通過情境創設的形式融入工匠精神。第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面對激烈的競爭,知識更新快速,傳統的記賬、報賬已經落后企業會計崗位要求,對人才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能力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學校應重視學生創造力、學習能力、專研能力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具備工匠精神的人才。第三,培養職業精神。教學中將工匠精神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會計專業必須要具備的工匠精神,確定工匠品質,讓工匠精神和專業技能融合,培養職業精神和高尚的職責品質。 (三)工學結合
基于政府和社會的支持下,高職院校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提出了校企聯合、工學結合。由于會計崗位不同于其他崗位,學生難以深入到企業中集體培訓。對此,學??梢耘c多家相關企業合作或創建工學結合培訓基地實現校企聯合。首先,采取學徒制,校企合作培育人才。企業安排專業人員深入學校與教師合作教學,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得到實踐,盡早的接觸企業經營文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精益品質。校企導師一同傳授職業技能,有助于提升學生職業素質和工匠精神的培養。其次,組織競賽,提高工匠水平。學校推廣宣傳職業競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競賽,開展諸如:手工帳、珠算、點鈔競賽活動。以競賽獲勝者為榜樣,提倡學生分享經驗、共同進步,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獎勵,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ㄋ模┕そ尘竦臉淞?
學校立足于思想意識的引導,將工匠精神作為學校文化創建入口,開展關于工匠精神的演講、辯論活動。創建技能人才展示館、工匠精神文化長廊等,創建濃厚工匠環境引起學生共鳴,從而能夠積極轉變學生的思想意識,提高其責任意識與職業精神。在我國經濟社會升級轉型的過程中,會計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高職會計專業只有明確以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級技能性人才為主要目標,結合相應的課程改革,輔之以文化引導,才能適應會計人才需求。
四、結語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創新精神,創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在這個發展迅猛的信息化時代并不缺少創新,但缺少精細的、優秀的創新。若沒有工匠精神的工人對崗位工作的專研,想要在創新之路走得更遠則無從談起。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培育學生工匠精神,必須要立足于加強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推動社會進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春燕.高職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及其制約因素分析[J/OL].品牌研究,2018(S2).
[2]何麗娜.建設類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探索與實踐——以工程造價專業班集體建設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1):54-55.
[3]李谷音.鄉村振興戰略下高職會計專業“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29-30.
[4]崔興艷,趙丹,桑國剛,王樹慶.高職院校電氣類專業工匠精神人才培育路徑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16-18.
[5]丁昭巧.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9(3):78-81+85.
[6]張芳,張諍言.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2):5-6.
[責任編輯:趙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