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飛科技:為每一塊農田建立專屬檔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大數據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為一家農業大數據服務公司,麥飛科技不斷進行技術突破和服務升級,開發了新的農田種植模式。
我國農業基數大,農業作業流程有著巨大的智能化、標準化提升空間。隨著技術發展的成熟,人工智能、云計算等走進了農業領域,加上一系列的政策利好,讓越來越多的資本轉向了農業市場。同時,傳統的農業生產資料的售賣和農機的銷售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業需求,傳統種植模式正在向科學和數據化的種植方案進行轉變,農業技術服務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在這一背景下,不少第三方農業技術服務公司涌現,麥飛科技就是其中一家。麥飛科技目前正在逐步建立中國農業的一套基礎數據的采集體系。據其創始人兼CEO宮華澤介紹,“這個數據采集不僅僅有遙感數據,還有氣象信息,更為重要的是農田的基礎數據。數據會一直跟蹤到最后的產量,相當于麥飛給每一塊服務過的農田建立了一個定量化檔案?!睋ぃ滐w科技2019年將全面加速技術研發與落地,提升業務規模,開始發力于數據價值。
遙感技術,根植農田
所謂遙感技術,就是可以進行非接觸的遠程探測,包括探測肉眼不可見光,獲得更多維的數據。遙感的一大應用領域就是農業,但更多做的是宏觀層面的監測。將幫助農戶做病蟲害監測及作業作為發展切入口的麥飛科技是一家聚焦視覺光譜技術智慧農業大數據服務商。2018年12月14日,在極飛科技的2018年新品發布會上,宮華澤表示,麥飛已經連續兩年在很多農業的主產區主推業務化技術,通過全國各地的線下團隊搭建數據采集網絡。
宮華澤認為,病蟲害防治是農民非常著急的一件事情,而過去大部分農戶習慣憑傳統經驗施藥。麥飛科技利用遙感技術幫農戶節省種植成本,同時保證效果,核心邏輯是通過優化成本而生成利潤。麥飛科技所做的并不是探測農田中蟲子的數量、蟲卵的數量、病害的位置、咬過葉片的形態等因素,而是基于健康植株體受到病蟲害侵犯時所產生的一種異常譜,這個異常譜會直接反追溯到農作物在生長期暴發病蟲害的整體過程。通過大量的田間實驗,麥飛科技形成了比較業務化、標準化的服務集成。
目前麥飛科技的產品主要是硬件層面,包括傳感器、監測機和植保機,未來會搭載集成病蟲害算法的軟件。麥飛科技的遙感監測除了探測病蟲害的空間分布,且能夠將病蟲害的程度分為五個級別。在技術上,麥飛科技的創新是麥視探測器的設計和整個數據處理流程,使用傳統的探測器無法達到麥飛科技的實效性和精度。具體實現方式是,首先,在初步了解種植作物情況后,由麥飛在各地的“飛手”啟動監測機對農田進行數據采集,監測機上帶有探針、高光譜相機等設備,通過光譜識別技術,可以利用反射電磁波的光譜曲線判斷作物的健康情況。當可見光進入健康葉片,會有一個綠色的反射峰,如果葉片因病蟲害導致色素含量發生變化,反射峰就會呈現差異化的狀態。通過遙感技術,麥飛的監測機可以對農田病蟲害情況進行識別,綠色就代表作物健康,紅色則代表病蟲害嚴重。而在掌握農田病蟲害的程度及分布后,監測機會傳輸回一個通過GPS定位形成的經緯度數據包,由植保機進行第二步的精準施藥。簡單來說,就是農田的哪些范圍病蟲害較嚴重,需要重點噴灑農藥,反之則可以少噴灑或者不噴灑,以此節約農藥噴灑量,達到節省植保成本的目的。
麥飛科技團隊之前抽取了湖北省一處1000畝農場做實地驗證,監測的病害程度和實際情況完全吻合,對染病作物的探測準確率平均能達97%,農藥節省量平均可在50%以上,積累的光譜數據超1.6億組。對于無人機植保,準確獲取病蟲害分布和程度,并“對癥下藥”,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此外,麥飛科技建立了大數據模型,通過數據標注,結合遺傳算法和深度學習算法,來提高監測的準確度和施藥預測的有效性。
精準施藥,拓展服務
病蟲害是影響作物產量的直接因素,是世界各國的主要農業災害之一。大規模的病蟲害會給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每年世界糧食因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占糧食總產量的20%以上。利用遙感監測技術跟追病蟲害進展情況,有利于展開精準治理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也有利于早期防治。
2018年9月3日,麥飛科技與百度云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發力智慧農業建設。麥飛科技使用百度云邊緣計算架構實現了麥視監測機上的機上處理算法,監測效率大幅提高。該架構不用經過云端處理,直接在監測機飛行業務中實時生成病蟲害監測圖。極大地提高了“麥視探針”的計算處理能力,并完成精準科學施藥,能夠將農藥使用量降低50%。這不僅意味著糧食種植成本大幅降低,更意味著糧食更加安全。
此外,百度智能邊緣和麥飛科技一起,將BIEAI-Board(內置檢測模型和作業模型)部署在無人機上,利用視覺光譜一體化探測器采集作物信息數據,將之上傳至BIEAIBoard,由BIEAI-Board加載檢測模型對作物病蟲害位置、等級進行判斷,并根據檢測結果調用作業模型控制植保機執行植保作業,現該方案己在國內多塊農田里開始實施。
施藥是中國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現階段更多是“飛手”使用無人機代替人力施藥。而農藥成本在植保服務中的占比更高,因此麥飛科技的商業邏輯旨在通過遙感、大數據和AI技術,對農田植株健康情況進行判斷,進而利用麥飛施藥處方圖指導精準科學施藥,達到科學用藥目的,拓寬利潤空間,形成服務閉環。
為了實現精準科學施藥,麥飛科技研發了一套軟硬件解決方案,包括無人機平臺、負責采集數據的探測器“麥視探針”和負責處理高維度數據的云服務平臺“麥云”。2017年,麥飛科技以湖北為中心服務了百萬畝次,總覆蓋面積達數十萬畝。
值得一提的是,麥飛科技團隊人數現己超100人,除了北京母公司負責運營、研發和市場的50余人外,湖北、江蘇、遼寧以及安徽等子公司及運營中心已經依靠精準科學施藥服務以及延伸市場實現了良性財務增長。
創新合作,服務升級
根據業務開展以及公司戰略性定位需要,麥飛科技下設了五家子公司,分屬“麥飛農業”與“麥飛空間”子品牌。與之相對應的,麥飛科技是技術線的,麥飛農業是業務線的,麥飛空間是數據線的。前期以麥飛科技最擅長的遙感監測為核心來打造這個技術體系,未來麥飛科技將不僅僅圍繞著遙感技術?!胞滐w空間”是麥飛科技正在籌劃布局的農業大數據平臺實施主體,承擔平臺化產品與農業大數據商業價值變現的任務。 2018年3月,北京麥飛科技有限公司在“Hack Against Hunger”全球性黑客大賽中榮獲國際獎項。麥飛科技創新性地利用高光譜遙感監測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農田病蟲害的實時精準探測,農藥噴灑的精準控制,極大改善了農藥過量噴灑問題。2018年4月初,麥飛完成PreA輪融資,獲得了2500萬人民幣。2018年主打的麥視系列、探測器以及所有的監測系統都已經完全落地場景化,同時在研發第二代的監測系統“圖靈”。2019年,將會推出新一代的整體智能化植保解決方案。以水稻種植為例,麥飛直接與農戶簽訂服務合同,服務周期是一個生長季。麥飛的這套解決方案能夠幫助農戶降低種植成本達20%-50%。
對于麥飛來說,團隊更傾向于廣泛尋求技術互補、業務互補的合作伙伴。今年,麥飛與中化農業達成戰略合作,在MAP智慧農業體系中為更廣大的農田提供監測服務。同時,借助百度云邊緣計算架構,麥飛科技實現了麥視監測機上的機上處理算法,數據即時處理效率大幅提高。該架構不用經過云端處理,直接在監測機飛行業務中實時生成病蟲害監測圖,極大地提高了“麥視探針”的計算處理能力。
在發展的過程中,麥飛科技將農業遙感、無人機、大數據、人工智能結合起來,以提供精準科學施藥技術。但當前的中國農業環境對于新技術的接受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作為技術提供方,麥飛科技難以找到為農業遙感技術買單的人,因此他們決定輸出服務,成為病蟲害防治的技術服務主體,給農戶提供全程病蟲害防治服務。對于病蟲害服務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賣服務顯然就比賣技術來得容易。
在農業領域,“植保”包括施肥、灌溉、噴藥等環節,是培育農作物的重中之重。麥飛也將識別病蟲害、精準施藥當作面向農民推出的第一步服務。具體來說,麥飛提供的服務可以按照“監測機”與“植保機”兩款硬件機型劃分?;谠诰珳士茖W施藥服務上獲得的市場認可,以同樣的技術方案向種植環節的上下游做延伸是顯而易見的。擁有土地多維度的深層信息,精準施肥是能夠快速延伸的服務之一。除此之外,為種植戶提供種植咨詢會是麥飛科技接下來要重點探索的業務。農戶只有兩個需求:用更低的成本去種植,再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與精準科學施藥類似,無論是精準施肥還是種植咨詢,抑或是收割、烘干與深加工,核心商業邏輯都是在為種植戶降低成本與提升效率,以技術驅動精細化、科學務農,為團隊拓寬利潤空間。
因此,麥飛科技篩選訂單所關注的維度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作物的種類和播種期是否一致,以及農田的連片程度,如果更為集中可以節省監測和施藥成本;二是客戶質量的把控。通過監測設備進行田地信息的采集,得出病蟲害的分布圖以及程度級別,然后麥飛自有的農技人員會實地檢測農藥的標準用量,向AI系統提供高質量的真實數據,生成針對不同級別病蟲害區域的施藥處方圖并完成施藥。這樣一來,麥飛科技給農戶提供了一站式的施藥解決方案,幫助農戶降低了種植成本。目前,麥飛科技已經在湖北、遼寧、江蘇設置自營業務點,在安徽、黑龍江、新疆設置合作業務點。
縱向延伸自身服務之余,麥飛科技今年還會將作物品類從過去的矮性禾本科作物的水稻、小麥擴展到高桿作物的玉米、高梁,以及高經濟作物的棉花以及煙草。由于不同品類農作物的用藥量和噴灑方式都存在差異,該團隊正在做相應的研發與調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