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實踐能力現存問題及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音樂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是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推動音樂教育發展的重要所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是培養未來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搖籃,但從目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教學實踐能力來看,高師學生普遍存在專業技能欠缺。本文從中小學音樂教學對高師學生教學能力的要求為出發點,結合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現狀、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實踐能力現狀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課程,提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實踐能力現存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師;音樂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不能較好地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于是筆者對中小學音樂教師教學現狀展開調查,發現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需求。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應該以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為主,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教學實踐能力。由此看來,目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與中小學音樂教育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縫隙,由此引發筆者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產生了一定的思考。中小學音樂教育具有獨特的性質,音樂課程在新時代背景下不斷創新和改革。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音樂教師將會肩負更多的責任與使命,所以,提高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音樂教學實踐能力是當下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高師音教專業教學實踐能力普遍存在的問題
中小學音樂教育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個方面,課堂教學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主要途徑,課外活動則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補充和提高。教師應當抓住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幫助學生掌握音樂基本知識、技能和技巧,借助音樂的教育、審美、娛樂三個功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審美力。但現今高師音教專業教學實踐能力普遍欠缺,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組織能力相對薄弱。
?。ㄒ唬┮魳氛n堂教學能力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包括唱歌、音樂理論知識、欣賞三個部分,而音樂課堂教學能力則包括引導欣賞、教唱歌曲、彈唱、即興伴奏、引導創作、綜合學科等。在中小學課堂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育收到實質的效果,對教師教學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
在音樂新課標要求下,唱歌課程不僅僅是帶領學生學唱歌曲,更要圍繞唱歌教學進行一系列音樂知識和欣賞的教學,同時還要兼顧三個部分的系統性。音樂教師上好一堂歌唱課不僅要會彈會唱,還要掌握理解音樂的風格與內容,了解音樂作品的時代與創作背景、思想內涵和情感特征。在教唱課上,老師首先要進行范唱,范唱對音樂教師的吐字、發聲、音準、節奏等有著極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掌握正確的發聲方式和聲樂技巧,正確引導學生學唱歌曲,使學生克服因唱而唱的問題。在學唱課教學中需要鋼琴伴奏,這就對音樂教師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同時,音樂教師要對音樂題材、風格、旋律進行分析,運用一些專業理論知識選擇適合的鋼琴伴奏。大多數音樂教師在學校中學習音樂教學法、樂理、和聲、聲樂、鋼琴等課程,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和音樂專業技能,但是當進入學校開展學唱課程時,卻存在歌曲教唱、自彈自唱、即興伴奏等方面的不足。
欣賞教學是音樂課中開拓學生音樂視野、豐富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措施。欣賞課幫助學生了解和熟悉音樂語言,感受音樂作品。欣賞課教學要遵循啟發性教學原則,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喜歡音樂,使學生能夠在聆聽音樂時產生情感共鳴,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高師雖然開展了中西方音樂史、曲式等課程,使得學生具備了基礎的作品分析能力。然而,在學校教學過程中,中小學音樂教師卻容易忽視學生的審美體驗,忽視音樂與相關文化相結合,缺失對學生欣賞音樂、理解音樂、表現的引導。忽略學生的審美體驗也是大多數音樂教師在欣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注重音樂文化知識的傳遞,忽略了對美的感受與體驗,缺乏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形成的引導。
(二)課外音樂活動組織能力
音樂課外活動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內所學到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有藝術實踐的鍛煉機會,展現他們音樂的興趣和才能,培養他們的集體觀念和組織工作能力,豐富課余生活,活躍和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音樂教師不僅要上好音樂課,更要具有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音樂活動的能力。中小學對課外音樂活動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學校成立了各種課外興趣小組。中小學開展了豐富的音樂課外活動,大多數學校都有合唱團、民樂團、西洋交響樂團等,還開展各類校園音樂比賽、校園音樂節等。良好的課外音樂教學能夠完善基礎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這些課外音樂活動需要音樂教師有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能夠組織合唱團、民族管弦樂團、交響樂團的排練,還要有基本的舞蹈表演及編導能力,課外音樂活動要與音樂課堂教學融合起來,要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結合地區特點、學校特色與學生實際情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二、高師音教專業教學實踐能力欠缺的原因
?。ㄒ唬├碚摯笥诮虒W實踐
高師音樂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教學理論知識和備課教案,但實踐講課時會出現各種問題,如對課堂積極性的調動、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教學語言和風格不被學生接受等。在學校教學實踐實習過程中,高師學生對“教師”角色的轉變難以快速適應,對教學課堂上突發事件的處理存在問題,對講臺畏懼,面對小學低年級孩子無法維持課堂紀律,不知如何應對初次課堂教學緊張語言表達局促、鋼琴彈奏斷斷續續、范唱不理想,使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ǘ虒W實習環節的忽視
高師音教實習是高等音樂師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師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實踐活動。它能夠提高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實踐能力及教育理論水平,培養高師學生從事學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同時,它能給高師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平臺,從而促進學校音樂教育發展的需要。當前的教育實習,往往僅注重前者的作用,對教育實習的反饋作用認識較少。高師院校與中小學之間的來往較少,中小學出于學校自身的教學質量與升學壓力而對高師學生教育實習并不重視。教育實習基地數量并沒有因為高校擴招高師學生人數的增加而變多。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原因,但對高師音樂教育實習環節的忽視、過于強調教學理論、脫離實際是教育實踐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高師音教專業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改革對策分析
(一)制定明確培養方案
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雖明確培養音樂師資的教學目標,但多數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仍存在參照專業音樂院校的情況,音樂教育專業的師范性被逐漸忽略。音樂教育專業被細化為聲樂專業、鋼琴專業、器樂專業,學校劃分主項為了追求專業技能,忽略了提升音樂教學技能的音樂教育學專業,導致音樂教育專業在培養方案上與其他學生并無區別。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主要有: 音樂教育理論課程(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教學法等);音樂專業基礎課程(鋼琴、聲樂、器樂、舞蹈、即興伴奏、合唱指揮);音樂基礎理論課程(基本樂理、基礎和聲、曲式分析、視唱練耳、音樂史);音樂專業實踐課程(社會實踐、教育實踐、藝術實踐等)。音樂專業課程安排受到主項的約束,鋼琴、聲樂課程安排上偏專業化,缺乏與中小學音樂課本歌曲相關的內容,鋼琴課程缺乏鍛煉學生鋼琴即興伴奏、移調的能力。而音樂教育課程大多是對權威或前沿教育理論的分析解讀,缺乏對中小學音樂教學現狀研究,這些方面都需要細致制定對應的改善方案。
?。ǘ┮艚虒I學生職業目標定位
師范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不是為從事音樂教師而選擇這個報考專業,一些學生報考音樂教育專業的原因是從小學習音樂,另一些學生覺得音樂教育專業報考容易,多數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學生在高師學習過程中更關注某學科音樂基本知識與主項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忽略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進入大學后,學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高考主項專業學習上,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沒有良好的對音教專業學生的職業方向進行引導,學生普遍缺乏對自己未來教師身份的認同感,沒有提升教學實踐能力的意識。同時,學??梢葬槍π缘亻_設“卓越音樂教師班”,專門培養熱愛音樂教育工作、滿足基礎音樂教育需求的專業人才。
?。ㄈ┲匾暩邘煂W生教學實習及實踐活動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音樂教育類課程主要側重音樂教學法、音樂教學論,課程內容大多以教材為主,傳統的教育觀念還未完全轉變,對于音樂教育學、音樂教學論等理論課程,教師注重書本知識內容的教授,往往忽視教學實踐,課堂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對理論學習不感興趣,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理論知識也無法有效地運用到學校教學實踐中去。重視高師學生教學實習不僅能夠提升實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而且能夠使得學生在教學實習過程中看清個體差異與個性化發展,使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不斷提升。高師要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就必須提供大量實踐機會,加強教學實踐環節。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開展教師技能比賽,聘請一線優秀中小學音樂教師做評委,多角度考察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并提出寶貴修改意見。同時,還能有效針對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調整現有課程設置,多提供教學實習機會,這樣就能夠發現學生教學實習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通過運用專業理論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指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實施。
作者簡介:李曉璇,女,江蘇連云港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