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太陽情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家鄉篇
  楊家河,一條默默無聞的小河,河兩旁星星點點布滿了村莊。河的西邊有一個小村莊,叫劉家街,河的東邊是村民的田地。我的家就在劉家街。
  小時候,每天父母早早起床,扛著農具,走過楊家河上的小石橋,到河東田地里勞作;夜幕降臨,摸黑回到家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落后的生產方式,帶給村民的是勞累和貧窮。
  麥收的時候,太陽炙烤著大地,父母揮汗如雨,彎著腰用鐮刀一把一把在河東的麥地里割麥子,我跟在后面捆麥子。母親見我熱得臉通紅,用粗糙的手給我擦了一把汗,心疼地說:“到河堤上去涼快涼快吧”。我解脫似的爬上高高的楊家河河堤,河堤上長滿了核桃樹,透過密密的核桃葉,往東遠遠地望,聽母親講東邊就是兗州城。
  北廠篇
  懷揣著夢想,發奮學習,可現實是無情的,我高考落榜了。老實木訥的父親更加沉默,母親則四處求人幫忙。
  通過親戚介紹,1994年我到兗州造紙廠上班。聽親戚說,兗州造紙廠是個了不起的企業,廠長李洪信更是一個有本事的人,他靠三萬元貸款起家,炸過油條,烤過面包,企業的發展經歷了反反復復。幾經挫折后,靠著艱苦創業和勤儉辦企的信念,兗州造紙廠終于生產出了自己的第一張紙,很快占領市場,廠子辦得紅紅火火。親戚又說,李洪信廠長看重高中生,他廠子的大門始終是向高中生敞開的,聽了以后,我的心情格外激動。
  天一亮,我就騎車三十多里來到造紙廠大門口,金色的陽光灑滿了廠區,大門內外,車水馬龍,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沿著南北大路,經過楓葉公司,造紙公司四、三、五車間,往西一拐就到了我上班的金鷹公司。金鷹公司主要生產掛面牛皮箱紙板,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暢銷海外。金鷹公司東門外,排滿了等待裝貨的大車,我看到了希望和生機。
  我被安排到制漿車間碎漿工段負責拉料,拉料的搭檔是一個穿藍色工作服的工人,臉白白凈凈,身體略微有些瘦,年齡和我一般大小,他叫明會,明會朝我笑了笑,他那么平易近人一下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讓初來乍到的我安心了許多。
  拉料就是用板車把料場大垛上的廢紙拉到上料處。板車有大大的膠皮輪子,寬寬的車架子,像一輛貨車似的。料場里矗立著一個又一個大廢紙垛。看得我有些分不清東西南北。明會把板車放到廢紙垛跟前,又伸手把我拉上廢紙垛。他爬上一個高處,扒開散廢紙,雙手抓住草繩,一使勁一個紙捆就被拽了出來,不一會,就拽了一大堆。他又手把手教我如何裝車。我干得滿頭大汗,心里卻是很高興。因為有了一份充滿希望的工作。
  我們把廢紙料拉到上料處,上料工用鋸條鋸開草繩,仔細挑選,再把料打入碎漿機。十幾個人一起工作,男女分工合理,互相配合,不時有笑聲傳來……我們勞動著、幸福著。
  初冬的一天,金鷹公司一車間正在運轉的芯漿碎漿機突然停了下來,此時,正值下班時間,正在點名的田主任二活沒說,立即趕到現場,保全工們迅速跟了過來。田主任指揮工人關掉白水,芯漿改由底漿碎漿機打,保全工小魏使勁地用管鉗松碎漿機刀頭,待松到底后,重新啟動,仍然不行。田主任立即下令!搶修!!
  此時,天已經黑了下來,北風夾雜著雪粒,不時抽打在窗戶上。
  要修碎漿機必須先清理碎漿機內留下的滿滿一池漿。在田主任地指揮下,馬上有人找來了水桶,幾個碎漿小伙子把棉襖一脫,干了起來。他們干活速度真快,一會便把一池漿清理干凈了……
  一切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大家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碎漿機修好。小魏帶著工具順著梯子下到碎漿機里,一陣“叮叮當當”的金屬撞擊聲后,他滿身濕淋淋的爬了上來。
  碎漿機又平穩地運轉起來。外面的風雪更大了,工人們的心卻是火熱的。當然,他們只是造紙廠里普通的一員,但每一名太陽人都有著這樣愛崗敬業、拼博奉獻的精神。
  興隆篇
  在1996年年終總結大會上,李總要求辦好興隆造紙廠,搞技改,上檔次,擴大規模,迅速膨脹,增強后勁。
  1997年1月1日,金鷹公司經理李紀飛信心滿滿帶領各路精兵強將奔赴興隆造紙廠。幸運的是,我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原興隆造紙廠,由于經營管理不善,瀕臨倒閉,廠內貨物亂堆亂放,塵土飛揚,污水橫流,人心慌慌,設備運轉不正常,經常出現停機現象。太陽紙業兼并后,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廠區里到處呈現繁忙的景象,一件件新設備陸續安裝到位,在技改現場,我經常見到李總一個人精神抖擻,健步穿行于忙碌的工人當中。李總凡事親力親為,不僅懷揣著信心和夢想,心里還裝著廠里的每一件事,每一名工人。
  李紀飛經理更是把被子帶到興隆公司,吃住在車間,和工人們一塊干活,哪里有問題就到哪里。2月15日興隆公司1#機在太陽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拉出來了第一張紙。質檢站站長顏翠玲檢驗后,她高興地宣布,紙的外觀和內部指標完全符合標準。聽到這個消息,員工們沸騰了,孫副總、白副總、興隆公司李經理更是相互握手表示祝賀。
  這第一張合格的紙,離不開從總公司抽調到興隆公司的技術人員和生產骨干,是他們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把太陽集團先進的管理方式,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工作作風帶到了興隆公司。
  1#機車間主任劉衛東望著一件件整齊的紙輥,深有感觸地說:“確實變了,生產出這么高質量的紙,怎么能沒有市場?我們的生活今后有了希望,每一名職工都會盡心盡責地工作。”
  1#機的試產成功,為興隆公司以后正常穩定生產開了個好頭。
  剛來興隆公司那會兒,我們幾個人都憋了一股勁,一定要把興隆公司的計量工作干好,可現實工作中,卻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興隆計量科負責著全興隆公司原材料的進廠和產成品的出入庫。檢斤房負責人付新梅第一天接管興隆檢斤房就對公司用的衡器認真校對,確認無誤后,方才使用。她對工人的要求很嚴格,要求看準、記準數,絕不能差一格,每差一格都是錢??!   以前興隆制漿車間燒堿、漂液全憑工人經驗,造成很大的浪費,生產工藝也無法準確執行,得知這種情況,我們馬上為他們配備了標尺,解決了困擾生產的問題。李紀飛經理讓凡需要計量數據的崗位通知我們,我們心中十分高興,立即為生產崗位配制了標尺,濃度測控儀等生產工具。興隆公司的生產效益逐步好轉,離不開準確數據的指導。
  南廠篇
  時間過得真快,1998年底由于工作關系,我被調回到南廠,太陽紙業南廠更是李總創業的大手筆。時值國家產品結構調整項目,年產10萬t高檔涂布牛卡紙生產線開工之時,我趕到南廠,看到南廠優美的廠區環境,規劃有序、高大的廠房,驚嘆不已。走進生產線安裝現場,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的忙碌著,“叮叮當當”的敲擊聲此起彼伏,電焊機耀眼地電火花照映著一張張充滿希望的臉龐……有的人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回家了,在即將投產的關鍵時刻,他們深知自己所肩負的責任,為了使車間早日投產,安裝人員困了、累了就睡在車間的一個倉庫里,這里面放滿了用烘缸支架和木板搭成的“床”,“床”上除了一張席子,就是被子了,干部、工人加班晚了,脫了鞋往床上一躺就是為了打個盹。
  年產10萬t高檔涂布牛卡紙生產線的安裝集體,就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集體。12月1日8時30分新落成的年產10萬t高檔涂布??埳a線正式開機。該生產線的投產,標志著太陽集團整體裝備水平已達到國內領先,已經具備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和實力,產品投放市場后,倍受廣大客戶的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太陽公司料場的選料工。要想出好紙,必須要有好漿,可沒有好的原料又從哪里出好漿。正是有了太陽公司選料工,才有了太陽公司的好紙板。選料工大部分是女工,她們風里拉料,雨里送料,不分黑夜白晝,精挑細選。選料女工一上崗就始終保持激昂的戰斗氣息。在南廠的日子里,我一直從事上料工作,基層工人不怕吃苦,樂于奉獻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這一切都源于工人們對太陽紙業的熱愛!
  重回北廠篇
  2014年為適應新的發展需求,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李總和公司領導高瞻遠矚進行戰略調整,對原3520車間(現太陽公司16#機)進行提升改造,這是公司轉型升級調結構的重要一環,是公司技改,引領技術創新的又一重大舉措。
  9月30日我們10人接到通知,10月1日早前往16#機報到。明天就要離開朝夕相處16年的南廠,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睡。想起南廠的工友,車間的設備,甚至西大路上的一草一木,都那么令人不合。這里有我付出了的太多的青春和汗水。
  時隔18年后,當我再次來到北廠,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個巨型的漿塔矗立在空中,16#機、19#機、20#機高大寬敞的車間一字排開,道路整潔,綠草如茵,花兒艷麗,環境優美。
  16#機采用了QCS、紙病在線檢測系統、全自動包裝運輸機,VOITH雙軟輥壓光機,安德里茨的備漿、流送設備,PMP稀釋水流漿箱,德國蓋康雙靴,全是造紙行業一流品牌。
  這么好的設備用在16#機上后,16#機提升改造非常成功,生產出各種定量文化用紙、食品用紙、包裝用紙,又開發出了高松厚度輕型紙,產量、質量穩步提高,效益逐年攀升,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成為集團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和品牌閃光點。
  太陽紙業的發展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歷程,我和太陽紙業也有了20年的情緣,由一個農村娃成長為思想過硬、技術全面、能吃苦的太陽人。希望太陽紙業借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東風,繼續發揚“愛崗敬業、拼博奉獻、自加壓力、爭創一流”的企業精神,發展得越來越好,讓太陽紙業的員工過上更好的日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5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