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記》:你在北上廣過得好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北上廣的魔力讓人無法抗拒。一邊是逃離北上廣的刷屏熱議,一邊是更多年輕人前赴后繼的開始漂泊。對于許多80后、90后來說,在哪一座城市安身立命,成為他們眼下最重要的生活命題。生活在北京的張檸,日前回到闊別多年的廣州,仍然被這里濃郁的生活氛圍打動。這次回來,他帶來了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三城記》與讀者分享。
“我把日常生活放在廣州”
北上廣的城市生活日新月異,對它們進行書寫,其實是很有挑戰性的。如今生活在北京的張檸,對北上廣的生活都不陌生,因為他在這三座城市都生活過,他對三座城市和筆下生活十分熟稔,因而寫作如魚得水。上世紀90年代初張檸大學畢業,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廣州,他一人南下,從不適應到適應,“廣州留下了許多美好和傷心的記憶”。
在張檸看來,北上廣的特質非常鮮明,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精致現代文化的代表,廣州市民生活發達,日常生活舒適,“北上廣就是中國當代文化發展的標識。我對這三座城市太熟悉了,日常生活,城市的風俗方面,寫得非常放松和自如。三座城市四個板塊,我把日常生活放在廣州,把沙龍部分放在上海,把媒體、高校放在北京。”
暨南大學教授、評論家申霞艷很認可張檸對廣州的解讀,她從1992年到中山大學讀書后就留在廣州,“在廣州停留的時間甚至超過了老家,廣州給我一種很安然的感覺,在這里生活自由自在,大家都埋頭做事,讓我對這座城市有深深的依戀。”
描繪80后一代成長史
作為一部小說,《三城記》是張檸多年哲思和理論的形象結晶。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劇變,身為經驗豐富的文學批評家,張檸對當下解決了物質“匱乏”之后新的時代問題有著敏銳的醒覺與充分的好奇,同時,長期以來對城市、城市文學狀況的發現和思考,也為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土壤。
在分享中,張檸提到了自己書寫《三城記》的動因,而在教學中,他與年輕人也有著深入的接觸,因此,他決定塑造一個80后人物形象,讓他直面他們自己一代人的真問題,去行動,去選擇,他試圖在小說中與主人公一起探尋生活的意義。
在書中,張檸試圖描繪80后一代的成長史,直面解決了物質匱乏之后的年輕人所普遍面臨的虛無、焦慮與痛苦。據張檸的觀察,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當物質匱乏的問題解決之后,人的意義在哪里,這是一種新的匱乏。匱乏與拯救,是永恒的主題之一。我在寫評論的時候,經常想,如果是我來寫小說,會怎么處理這種問題?”
《三城記》敘事線索始終伴隨著主人公的成長過程,主人公顧明笛不滿足于安逸的現狀,渴望實現自我價值,卻不斷遭遇挫折,體現出一名理想主義者普遍的焦慮。北上廣的世態萬象,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心理的細致把握,對年輕一代普遍生存困境的診斷與關懷,可以窺見作者以小切口反映大時代的野心。哪里才是顧明笛的安身之處?小說結尾并未提供答案,張檸讓敘事停在生活的中途、生命的中途,給讀者帶來更加豐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間。 陳川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