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敗”給了一篇作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學校決定由年輕的我上一節復習示范課。對我而言,這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機會,也可能會通過首次示范課而“一課成名”。為了上出新意,我決定另辟蹊徑,上一堂作文講評課。于是,我花費大氣力將學生的作文全部認真批改了一遍,發現了部分可以當堂朗誦的一類文,也發現了一篇寫作“失敗”的文章:一是跑題,二是不符合文體要求。高三作文備考,為了求個四平八穩的分數,教師普遍要求學生寫議論文,而該生寫成了記敘文,文中出現了想象、虛構的文字。但對于要執教示范課的我來說,這些問題卻讓我有了底氣——一節對比教學,一定能重點突出。
正常來說,課堂上應該以鼓勵為主,著力于正面評價與肯定。那天的課,一開始似乎也是這樣進行的。但是,我鬼使神差般地把矛頭對準一名寫作“失敗”的學生,我的語言開始變得犀利,好像是千萬發炮彈砸向那個女生。她一開始還端坐著,最后就像一棵倒伏的小樹,越變越矮,無聲地流著淚,趴在了課桌上。
在課后點評、反饋環節,不管是學校領導還是教科院領導,都語重心長地指出,我的那節課嚴厲有余,溫馨不足;批評學生時,不應該點名道姓。顯然,課上我傷害了那個學生,成為那節課的“硬傷”。
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平日和藹可親的育人風格去哪了?我對自己的學生為什么變得如此刻???把學生放到平等位置上了嗎?我越想越愧疚,意識到這樣的行為不僅挫傷了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還有可能傷害了她的心靈。當天,我就找到那個學生,真誠地向她道歉。學生的表現卻讓我一驚,她問:“老師,是不是因為我的作文沒寫好,讓您挨批了?”那一刻,我無地自容。
事后,我又到班里,在全體學生面前向她表達了我的后悔之意、懺悔之情,我想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她的傷害。
我知道,表面上我是“敗”在那篇“失敗”的作文上,其實是“敗”在自己的自以為是上。同樣是作文講評課,我可以調整思路上出“作文提升課”。比如,課堂上先讀范文,讓大家學有示范;然后指出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別典型問題,帶領大家現場修改,完成升級演練。我也可以直接上成“作文修改課”,只是主角要換成學生,四五個學生一組,嘗試批閱、修改同學的習作,然后讓學生當堂展示自己批閱的成果,教師再給予適切的點評……
那次“失敗”之后,每當面對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學生準備發火時,我就會想起那堂課,想起那名無辜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顆閃亮的星星,只要用心,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光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