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中時期學生已然累積了化學的基礎,但他們面對較為抽象的化學知識,又在缺乏化學實踐機會的環境下,始終對化學理解淺薄,難以展開自主的思考探究,教師在高中的教學中,應改變墨守成規的教學形式,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導入生活中的化學案例,讓學生在較為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開化學的探究,消除化學的陌生感,將化學的認知遷移到生活中,獲得生活感知能力,在高中階段強化學生的化學素養,通過理論實踐的形式,在生活模式下讓化學的知識以簡化繁,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策略
引言:高中化學與生活關聯起來,讓化學原本較為枯燥的知識看起來更加靈動,學生可依托生活中對化學材料的認知形成獨立的化學思考意識,基于生活感悟獲得化學的探究能力,教師應將化學的知識與生活情境銜接起來,貫穿化學的知識要點,從生活的視角化解化學的疑惑,促使學生關注化學、喜愛化學,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觀察思考化學的能力。
一、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要求
1.教學生活化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的化學元素,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化學,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化學原理,但學生在生活中很少去了解其中蘊含的化學哲理,他們對化學相對較為陌生,在課堂上學生脫離生活層面對化學進行死記硬背,理論記憶下學生缺乏生活中的化學實踐,實驗的開展中學生也很少動手操作,這樣一來學生對化學的理解始終較為淺薄,化學轉換了一種出題思路學生就容易茫然無措,教師應在生活化的教學空間中,打破環境的封閉限制,讓學生走進更加廣闊的生活環境中,拓展自己的化學視野,形成系統化的化學記憶。
2.教學生活化要關照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師可在講解了生活中的化學示例后,讓學生嘗試去生活中進行化學的情境再現,體會生活中的化學反應,并觀察身邊的化學信息,展開生活化的獨立思考,課堂上互相分享自己的實踐或者觀察結果,提出對化學的獨立認知,走上主動的探究舞臺。
3.教學生活化要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
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培養生活能力的過程,學生在校內學習,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學習必要的社會生活能力。要想培養社會生活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做到身心解放,整體參與,即教師要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從看書本轉向看社會、看生活;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從電腦游戲中轉向親手操作和體驗;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從死記硬背轉向積極思考;解放學生的精神世界,讓他們從知識學習轉移到感受生活。
二、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路徑
1.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支撐,高中化學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要實現化學教學生活化首先要將教學內容生活化,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擺脫空中樓閣的感受。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盡可能地將枯燥無味的化學知識與看得見、摸得著,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生活實物相聯系。
2.教學方式生活化
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傳統填鴨式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教學需要。教師要嘗試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如,在講“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初步熟悉教學內容,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探究實驗:取一支試管,里面裝入3g~4g固體硝酸鉀,然后用鐵夾直立地固定在鐵架上,并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當固體的硝酸鉀逐漸熔化后,取一塊小豆粒大小木炭投入試管中,并繼續加熱.過一會兒,就會看到小木炭塊在試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躍起來,一會兒上下跳動,一會兒自身翻轉,好似跳舞一樣,并且發出灼熱的紅光.有趣的實驗,使學生迅速融入課堂.教師再將這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驗原理揭示出來,就能使學生對學習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的目標。
這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種學習方式。
三、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1.課堂內外聯系教學
化學雖然是一門自然基礎學科,但它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通,化學離不開社會生活,社會生活離不開化學。如學習氯水的漂白作用時,把一朵鮮艷的紅玫瑰放在一個盛有溶液的瓶子中,結果,紅玫瑰變成了“白色”,讓學生探究這個溶液是什么溶液。這個實驗也可以這樣進行:神秘地告訴學生,我把紅玫瑰放在氯水里,“鮮花會褪色”。多數學生會持有驚訝的表情,懷疑的神色,于是,引發他們動手實驗驗證,也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
2.熱點滲透聯系教學
信息媒體是目前與人們生活聯系最緊密的溝通方式,空氣質量、食品質量是目前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航空、軍事、高科技、經濟等各個領域無處不見化學科學的蹤影。如果教師能夠緊緊抓住熱點問題,通過課堂教學,向學生解釋清楚他們關心的熱點問題,解除學生心中的困惑,讓學生明白只有學習好化學,才能解決更多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更有意義的事情,成為更有價值的人,他們就會越來越熱愛化學這一學科。
3.專題教學聯系生活
生活化探究教學,應體現生活化。高中化學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如對于“物質的量――摩爾”教學時可以利用教室里的純凈水,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純凈水的分子數。這一問題,無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探究的欲望,使學生把宏觀物體和微觀粒子聯系起來,從而這一難點被攻克。再如,學習“膠體的性質”時,引入生活中制陶的實例:在制陶時,常遇到陶中含有Fe2O3(三氧化二鐵)而影響陶瓷的質量,你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嗎?又如引導學生觀察探究:豆漿里加入石膏或者鹽鹵可以凝聚成豆腐,在建筑施工中,如果在水泥里加入石膏能調節水泥漿的硬化速度等。這些實例,無一不體現生活化的原則。
結束語
總之,實施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教學中把學生課堂學習的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的直接經驗聯系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世界中體驗,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后雄.從生活經驗到科學概念化學教學起點的教學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9(04).
[2]孫彩霞.化學教學構建生活化課堂的途徑和方法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0).
[3]吳富祥.創設生活化的化學課堂[J].才智,2010(06).
[4]陳春芳.實施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