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試題分析及出路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古典詩詞傳承著中國古老的文化,是傳統文化中的精粹。鑒于古典詩詞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考把古典詩詞鑒賞作為歷年高考的考查重點,考試題型從原來的客觀題問答轉變為主觀闡述。由于古詩詞鑒賞試題在高考語文試卷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命題動向及考點內容必然會影響到中學的古詩詞教學。本文是針對個人在古典詩歌教學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問題加以分析,探討提高學生詩歌鑒賞水平的方法,提高學生們的文化涵養,將中華文明的精粹代代傳揚。
  關鍵詞:高考;語文;古詩詞
  隨著古典詩詞成為高考的考試內容,教師和學生們更傾注了更多的精力。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水平,傳揚中國的古典文化,感受中華語言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感悟能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情操,文化修養,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自新課改以來,古詩詞鑒賞試題的來源越來越廣泛,題目形式也朝著綜合性、開放性方向發展,要求死記硬背的內容減少,對學生的鑒賞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使古詩詞教學不能只重文學常識的記憶,鑒賞技巧的灌輸,而要擴充學生的課外閱讀,注重積累,以熏陶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同時,也要求古詩詞教學的方式不能過于單一,要注重多樣化教學。因此,通過對高考古詩詞鑒賞試題的形式、內容及考點的分析,可以總結歸納古詩詞教學的重難點,并從題目形式中探究古詩詞教學的可行辦法,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增強學生對詩詞的敏感度,從而提高鑒賞能力。
  1.有的放矢,以問為梯
  我們要了解考情,做到有的放矢。雖然年年高考,年年有變化,但是不變的是考點和主干知識。而考試大綱就是一切高考命題的依據。“不管考卷風云變幻,我自巋然不變”,我們在詩歌鑒賞時一定要進行三問:一問“寫了什么”——表達了何種思想觀點;二問“如何寫的”——使用了何種表達技巧;三問“為什么這么寫”——知人論世。詩歌鑒賞的題目均來源于考試大綱的要求和這首詩固有的特色?!霸娧灾?,歌詠情”,一首詩中最重要就是感情,即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其次是如何表達的?即采用哪些具體的表達技巧。再次,為什么這么表達?這往往與詩人經歷、遭遇、甚至審美追求有關。如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中,情感——借昭君形象表達自己才華橫溢卻入朝見妒,忠不被用卻無辜遭貶,有家卻難歸、漂泊西南的深沉怨恨;表達技巧——借古諷今;這么表達的原因——不敢講,只好用曲筆。任何一首需要鑒賞的詩,我們考生都要這么“問”。問,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問,是一個由淺入深了解考題的過程;問,是一個揣測出題人意圖的過程;問,是一個聯系所學知識解題的過程。問,是答題的階梯。學生如果善于“問”,再掌握好一定的解題方法,考場就能所向披靡。
  2.勾連課本,以熟帶生
  為了體現高考的客觀性和公平性,所有試題的材料均來源于課外。但是幾乎每個考題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他們的影子。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學生已經接觸了幾百篇古詩詞,其中既有課本明確規定必讀必背的篇目,也有課外讀本和唐詩宋詞選讀,還有若干高考真題。這些都是我們考生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知識寶庫。在解題時要善于進行由此及彼的相關聯想,以熟帶生,由已知向未知延展,從而形成對知識進行遷移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某省高考卷的最后一問“請簡要賞析這首詞的結句。”我們就會聯想到詩詞的簡單常識:“結句”也稱結尾,起收束整首詞的作用,往往是一首詞的點睛之筆,通常有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兩種主要寫法。前者如柳永《雨霖鈴》的結尾:“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后者如姜夔的《揚州慢》的結尾:“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焙茱@然,本考卷中屬于后者,以景作結,借景抒情。本題的參考答案即為: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無邊天際,以碧云搖曳表現心緒的不寧,以碧云斜落表現心情的低沉。
  3.“品讀”詩語,批文入情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袁行霈先生說,“鑒賞詩歌要從語言開始,進而至于意象,再進而達到意境,復進而臻于風格……”賞析語言是詩歌鑒賞最基礎的一步,對于絕大多數中學生來說,也許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一首詩,常常有詩眼和關鍵詞,它既與語言有關,又與內容有關,對這些字詞的理解,往往影響到對整首詩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命題者通常喜歡考查對關鍵詞的理解。如今年安徽卷:“請賞析‘軟紅光里涌銀山’中‘軟’‘涌’二字的妙處?!焙本恚骸百Z島注重用字推敲,請對第三聯中的‘藏’‘透’二字作簡要賞析?!笨紙錾希覀儭俺嗍挚杖钡亟庾x一首首陌生的詩歌,考的就是平時的積累的古文學知識和語感。而詩歌的字詞是唯一的媒介,透過字詞,讀懂文本、讀懂詩人,進而和命題者形成共鳴。因為中國詩歌講究含蓄,講究意蘊,所以,這就需要結合語境仔細推敲。透過字面意思挖掘深層含義。尤其要關注寫景詩中的動詞、抒情詩中的形容詞、懷古詩中的副詞,還有倒裝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這些往往就構成詩詞的所謂“詩眼”、“詞眼”,常?!耙蛔诌f情,千古傳誦”。由于有了這個字詞或句子,而使形象鮮活,神情飛動,意味深長,引人深思,富于藝術魅力。如《約客》中“閑敲棋子落燈花”中的“閑”字,從字面上看貌似閑適,實際上表達的是詩人內心的煩躁和焦慮。若不結合語境仔細揣摩,便很難看到字面后隱藏的這一深層含義。
  自新課改以來,高考古詩詞鑒賞試題的分值比重持上升趨勢;選材在以唐宋為主的基礎上,還涉及其它朝代的優秀詩詞;題目形式逐漸向開放性、綜合性和探究性方向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新課標對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要求。同時,為顯示對課堂古詩詞教學的重視性,高考古詩詞鑒賞試題的設計加強了與教材內容的相關性。雖然高考古詩詞鑒賞試題在形式和內容上努力創新,以符合課標對培養學生審美、探究能力的要求,但由于這種評價方式的局限性,在題目形式和參考答案方面還不能完全做到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但隨著高考試題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古詩詞鑒賞題也必將不斷優化提升。
  參考文獻:
  [1]葉真理.基于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的高考古詩詞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47.
  [2]鄂欣. 高考古詩詞鑒賞試題分析及對鑒賞教學策略的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3]郭敏.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試題分析及出路探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67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