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代教育技術對高職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代社會,創造力的重要性無需置疑,本文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革高職院校教學模式和完善教學體系,實現三位一體教學體系和啟導、探究、綜合訓練的教學模式,同時注重情景教學環境對創新思維的拓展的應用以及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來實現拓展創新性思維,以滿足當代社會對創新性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教育技術;高職學生;創造力
1.教育技術
教育技術是在視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與1970年由美國教育技術委員會向美國國會遞交的報告中首次提出,后來經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修改后形成的一個完整概念。經歷視覺教育、視聽教育、視聽傳播等幾個重要階段。視覺教育注重視覺教具本身的現實性、學生過去的經驗范圍和性質、教室環境和教學目的、學生智力的成熟程度。視聽教育重點探索視聽媒體的特性及其對學習的影響,并資助、生產和提供各種視聽教材,同時重視對教學資源的計劃、生產和應用。視聽傳播幫助人們把研究的視野從靜態的物質手段方面轉向了動態的教學過程,并且更為關注教學信息從發送者,經由各種媒體通道,傳遞到接受者的整個過程。最后發展到現代教育技術。
2.現代教育技術及特征
現代教育技術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理論與技術,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通過對教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
必須承認的是,現代教育技術也只是輔助教師授課、解決教學難點的手段之一,教師在講課中也不要完全依賴現代教育技術,不要把課堂變為課件展示。教師在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時,應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著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體現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引導下,學習新知識,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理解此難點內容的實質所在,徹底掌握此知識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真正掌握并且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院校創新教學模式的體現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課程教學的追求目標在于: 依靠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 同時追求高投入的學習狀態。實現高投入學習狀態的主要路徑在于教學模式的創新。
通過提供交互型教學平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可以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快樂,同時營造現代教育技術背景下的高投入學習狀態,使學生將全部精力、智慧和心理資源都匯聚于課程的問題解決上,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還要運用創新教學模式,改變以往的教師指導模式,轉向學生探究模式,希望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一最終目的。
3.1現代教育技術在工科類學科的運用
工科較文科邏輯性要強,所以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邏輯思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將將復雜的實驗通過PPT、視頻等手段向學生展示,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也更有利于學生進行交互,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課堂教學,積極、靈活地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進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營造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良好學習環境。交互式課堂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和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素養,發揮學生的獨立精神;激勵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能、促進師生互相了解和溝通。
3.2現代教育技術在文科類學科中的應用
文科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現代教育技術學所提供有關增強記憶的方式,比如不斷進行反復刺激、聯想記憶法等等,通過構建交際環境,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造的良好的交際環境中,語言、圖像和聲音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左右腦并用,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促進學生從生動的直觀開始自己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事倍功半的學習效果。
4.現代教育技術對創新思維的培養
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綜合性、運用性、方法性都很強的課程,它集聲音、文字、圖像于一體,使知識信息來源豐富、內容充實、形象生動;實踐和理論有機結合使得教學更具吸引力,便于學生深入思考和反思,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可以提供豐富的資源,鼓勵學生大膽探索,發揮優勢,勇于求異,使學生能夠整合擴充知識,豐富其聯想能力?,F代教育技術還可以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網絡學生可以和教師更好地溝通、了解。但在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對高職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也要重視以下問題:1、不能片面夸大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2、不能完全以計算機模擬代替實驗和實踐。決不能過分追求效果,一味地用地用模擬實驗代替實物實驗,失去科學的精神。3、不能違背教學規律,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課本的重難點選取相關資料,并應注重適當、有度和高效。
5.結語
21世紀教育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造就大批高創新能力人才?,F代教育技術實施創新教育, 已成為大學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教學模式、教育體系,運用科學的手段培養創新性人才,尤其對中國來說顯得更加重要。讓學生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了解現代教育技術及其信息技術文化,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也能為他們將來面對整個信息時代的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榮懷、沙景榮、彭紹東 教育技術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 4-5
[2]石蕊.現代教育技術下學生創新思維習慣的培養[A]中國教育裝備2010年第8期 63
[3]沈舷.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中國西部科技 2014年12月 126
[4]薛亞賓.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高校創新人才[A]科技信息 2015年9月 1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