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語文教材所體現的生態價值觀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的必然趨勢,生態價值觀的形成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語文學科作為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語文教材作為語文課程的主要載體,蘊涵有豐富的生態文化內容,為培養學生的生態價值觀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本文對初中語文教材中蘊涵生態價值觀的課文及單元活動與練習進行系統分析,從而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生態價值觀提供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生態;價值觀;語文教材
  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變得尤為重要,初中學生正處于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校的教育依賴課堂,語文課程是初中學生的基礎課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對增強初中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當注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利用豐富的語文教材資源,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一、初中語文教材體現的生態價值觀內容
  生態價值觀的內涵是指:“人們對生態和環境在人類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所起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的總的看法”。
  現行版本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共分為6冊,在教材中,課內閱讀篇目共186篇,與生態觀相關的文章共計有44篇,占總篇數的23.6%。除此之外,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還有單獨列出的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倡導低碳生活,與生態環境保護密切相關。
  初中語文教材中蘊涵生態價值觀的課文主要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對自然風光的贊美的篇目。這一類型的文章在反映生態觀的課文中數量較高,占到總數的61.4%。包括的課文有:《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觀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詠雪》、《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與朱元思書》、《野望》、《黃鶴樓》、《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錢塘湖春行》、《小石潭記》、《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東》、《登勃朗峰》、《一滴水經過麗江》、《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湖心亭看雪》、《溜索》、《蒲柳人家》。這一類的課文涉及體裁較廣,包含有詩歌、散文、游記等文體,反映出由古至今,不同時代的作家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此類文章中,中國的自然景物之美被作家加以藝術的手段展現出來,可以使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感悟大自然之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熱愛之情。
  第二類是描寫人與自然相處的篇目。包括的課文有《貓》、《動物笑談》、《狼》、《蟬》。這類課文中,作者通過記錄與動物相關的故事,表現了和動物相處的不同模式。在從古至今人們對待動物的態度的對比中,引發學生對如何與自然界中動物相處的思考,從而使學生能夠形成愛護動物的心理,做到與動物和諧相處。
  第三類是探索科學的篇目。包括有《大自然的語言》、《恐龍無處不有》、《被壓扁的沙子》、《大雁歸來》、《時間的腳印》五篇課文。此類文章,教材中所選擇的體裁皆為說明文。五個篇目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有趣的自然現象,在學生探索科學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自然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第四類是探索生命意義的篇目。包括的課文有《散步》、《植樹的牧羊人》、《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白楊禮贊》、《我看》、《論教養》、《海燕》幾篇文章。此類文章中,作者或從一種生物的特有品質中獲得啟發,或從欣賞自然界的景色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迪,或贊頌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此類篇目,產生對生物優秀品質的肯定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使學生學會尊重每一個生命。
  除此之外,八年級下冊的教材中,有主題為倡導低碳生活的綜合性學習。在此部分,教材中明確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宣傳低碳生活,綠色環保的理念”的活動。教材不僅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還是影響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通過這部分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生態知識的了解不僅局限于書本形式,更引導學生走向現實生活,在實踐中深化對生態價值觀的理解。
  二、初中語文教材所體現的生態價值觀存在的問題
 ?。ㄒ唬w現生態價值觀的文章文體種類較少
  在目前的人教版教材中,與生態環境保護有關的文章文體多以寫景散文和說明文為主,缺乏文體的多樣性。在課文的篇目中,缺乏具有說服力的議論文和演講稿一類的說服力強的文章,缺乏對學生形成正確生態價值觀的強力指引。
  (二)體現生態價值觀的文章內容主題不鮮明
  在已有的反映生態價值觀的課文中,大都是對美好自然景色的描寫以及對大自然現象等知識的普及,缺乏對當今社會面臨的空氣污染、水土流失、溫室效應等問題的呈現。容易導致學生缺乏對當今生態環境惡化現狀的了解,盲目沉溺于對自然美景的欣賞之中,不利于學生形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
  三、完善初中語文教材生態價值觀的對策
  (一)教師合理利用初中語文教材
  1.多元解讀文本,挖掘生態價值
  教材中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在解讀文本時要突破原有的固定框架,挖掘文章的豐富內涵。在初中課本中,有很多課文的全文或者片段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生態觀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類資源,對學生進行生態價值觀教育。舉以下四篇課文為例:
  《春》這篇課文中,作者充分利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變得生動鮮活,為生態教學提供了可以挖掘的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春》這篇課文時,可以查找與春景相關的資料,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采用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向學生自然之美。當學生沉溺于春景之美時,教師進行適當引導,鼓勵學生體驗生活,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大自然的語言》一文中,作者將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寫入文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系,向學生普及基本的自然知識,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學生科學研究興趣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處,從而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的好奇,鼓勵學生去探尋自然,保護自然。   狼這種生物看似與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但仍然可以給予學生有益的啟發。在蒲松齡創作的《狼》一文中,人類通過自己的智慧戰勝了狼。這種精神在古代社會往往受到推崇,但在如今的社會中,狼已經成為了重點的保護動物,是否仍然應該提倡這種行為?教師可以通過類似的一個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最后,教師應該適當給予總結,如果仍然大肆宣傳殺害狼,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法律,不利于生態平衡,從而激發學生保護生態多樣性的熱情。
  《散步》一文中,有這樣的一個片段: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綠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作者由眼前生機勃勃的景物而聯想到生命的美好,通過景物描寫,獲得了人生的感悟。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蘊涵在自然景物中的昂揚生機,啟發學生關愛自然,體會生命的美好。
  2.合理利用插圖,激發學習興趣
  在新版的教材中,課文中的插圖內容十分豐富。與文字相比,插圖往往可以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傳遞信息更為簡捷直接。初中語文教材中蘊涵著多類與生態相關的圖片,包括自然風光圖、動物形象圖、科學探索圖、人文景觀圖和生活場景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插圖進行講解,簡單直接的向學生指出生態環境的美妙之處和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3.關注生態現狀,鼓勵學生寫作
  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在對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時,可以增加保護生態為主題的寫作。通過寫作的方式,使學生在寫作的準備過程中,積極查閱相關資料,將生態環境教育與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結合起來。
 ?。ǘ┭a充與生態價值觀相關的課文文體
  文學的文體具有多樣性,每一種文體都具有獨特的風格,對作者表達自己情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目前的語文教材中,對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養多依賴于描寫自然景物的篇目中蘊涵的生態價值觀,這類文章多以詩歌、散文、游記為主,缺乏文體多樣性,在教材編寫中,可以補充更多的文體。議論文具有明確的觀點和嚴密的論證邏輯,可以在議論文單元加入與生態保護內容相關的文章。使學生在閱讀課文,學習作家如何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體會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自覺的投入到行動中。演講稿富有極強的感染力,在選取演講稿類文章時可以選取與生態相關的主題,使學生在學習演講稿寫作的同時,受到作家作品的感染,將生態價值觀內化于心。
 ?。ㄈ╅_發符合實際的校本教材
  語文教材的課文容量是有限的,由于語文教材要求內容的豐富性,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不能全部用來培養學生的生態價值觀。教材中所選取的與生態觀相關的內容缺乏一定的針對性,每個地區都具有各個地區獨特的環境狀況,各個學??梢砸罁數厣鷳B環境情況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文學作品進入到校本教材中,使學生通過對周圍生態的了解,從而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有更加直觀的感受,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生態價值觀。
 ?。ㄋ模┰黾訉嵺`環節,倡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初中階段是學生認識世界、感悟世界,形成自己獨特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培養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同時,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在語文教材中,涉及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實踐內容出現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在其他年級的課本中并沒有涉及,這種編排不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構建生態價值觀。語文教材可以在七年級和九年級的課本中加入調查家鄉生態環境現狀、參與環境保護的志愿活動等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教材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每個學年都能夠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的活動中來。隨著年級的增長,在實踐中對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引導應該逐漸深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的發展戰略任務之一,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對初中學生進行生態文化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語文學科具有極強的人文性質,語文教育的性質要求語文教育“不能忽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使他們形成健康、高尚、完整的人格,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資源,培養學生尊重自然、愛護環境的觀念,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吳偉.現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的生態觀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6.
  [2]劉淼.當代語文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2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