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標點扮靚語文教學的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上好一節課,必須關注細節,標點就是最好的入手點。在具體教學中可以添加標點,生動地導入教學;尋找標
點,突破教學的難點;緊扣標點,貫穿課堂的始終。
【關鍵詞】標點;語文教學;導入教學;難點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182-01
標點,就是句子中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性質和作用的書寫符號。在文章中,它比起字詞句段篇來說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常被認為是細枝末節,也被大多數語文老師忽略。上好一節課,必須關注細節,標點就是最好的入手點[1]。我們或以標點來切入,或以標點為線索,或以標點來挖掘,或以標點來總結,都有利于推陳出新,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從而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
一、添加標點,生動地導入教學
運用不同的標點,同一句話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課堂上,讓學生填上不同的標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并從閱讀中找出依據,可以極好地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解讀文本的內涵。
如某老師在教學《紀昌學射》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上不同的標點。
師:剛剛大家對“能手”這個詞的了解和琢磨非常好,現在我們來看一句話。
(出示課件:他是射箭能手)
啟發學生發現:這句話沒有標點符號,讓學生分別填出。???,并讀出自己的感受。
生1:我會填上句號,陳述他是射箭能手這件事。
生2:我會填上問號,對他的射箭技術表示懷疑。
生3:我會填上感嘆號,贊嘆他高超的射箭技術。(老師相繼板書紀昌、飛衛用以替換“他”字)
師: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那就認真閱讀課文,從中找出相應的依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引導學生根據所填標點,讀出相應的語氣。
二、尋找標點,突破教學的難點
尋找文本中處于不同地方的相同標點,以此為線索,串聯起文章不同層次間的內容,反復研讀,挖掘潛在的內涵,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突破教學難點。
如,某老師執教《少年閏土》時,抓住了散落在幾個自然段后面同樣的省略號。
師:“雪地捕鳥”“看瓜刺猹”“海邊拾貝”“看跳魚兒”這些事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撩撥著我的心。而且你發現沒有,在閏土每一次講述的最后,總會出現一個標點符號。
生:(馬上發現)是省略號。
師:找一找有幾處這樣的省略號。
?。ㄉx一處,師出示一處,并請學生說說省略的是什么)
生1:“什么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這里省略了所捕到了其它鳥的品種。
生2:“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這里省略了看瓜刺猹時的緊張刺激。
生3:“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省略了猹逃走的過程。
生4:“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省略了看跳魚兒的樂趣。
師:你看,這些省略號也是這樣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撩撥著我的心哪。聽著閏土娓娓道來、滔滔不絕的講述,此時在我的心里,閏土簡直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
此時,學生無須探討,“見多識廣”“機智勇敢”“神通廣大”等詞已呼之欲出。
三、緊扣標點,貫穿課堂的始終
破除傳統的教學模式,立足標點,把標點牽在手中,理清文本的行文結構,放飛教學的風箏,讓學生在“主體”的天空中享受學習的樂趣,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
教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課時,筆者在導入中利用洗衣粉浸液和食用酸醋做了一個變色試驗,讓學生腦海中出現一個大大的“?”,再適時地板書“?”。一節課里,我以“?”為圓心,以拉直問號的過程為半徑,引導學生在文本閱讀中,尋找三位科學家從司空見慣中所看到的問題,如何把“?”號拉直變成“!”號。當所有的問題在學生的勾畫、討論、探究、發言與總結中得以解決時,我擦掉“?”,寫上“!”號,整個課堂也在此畫上圓滿的句號。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抓住字詞句段篇來進行分析理解已成為思維定式,但是常常被忽略的標點也能成為課堂的亮點與主角。抓住標點,就等同于在課堂中倒入了新鮮的活“魚”,使教學的河水不腐,學生就少了一份厭倦,多了一份歡樂,教學自然成了一座殿堂,越扮越靚。
【參考文獻】
[1]楊華麗.研讀標點 巧用符號 讓小學語文教學更本體[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8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