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的綜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劇的今天,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越來越頻繁,為了有效地避免文化上的差異性,我國開始立足于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的有效分析,更好地加強跨文化交際之間的合作。對此,本文站在宏觀的角度,以來華留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依據,具體分析這一類型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的實際情況,根據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期為實現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順暢溝通和交流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020-02
  在華留學生對加強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有著關鍵的推動作用。因此,學術界需要對這一部分群體的文化適應問題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分析,了解跨文化適應問題的具體內容和形式[1]。對于留學生來說,在學習以及生活的過程中,自身的思維模式及理念有所區別,因此難以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這一點不僅嚴重限制了留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還間接的影響了我國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對此,我國高校以及教育學者在教育研究的過程中必須要關注對跨文化適應問題的解讀。
  一、跨文化適應問題的提出
  跨文化適應問題與社會環境存在緊密的聯系,參與者在不同的環境之中會產生一定的轉變,由此所形成的交際能力也就是跨文化適應能力。理論界以及文化學者在對跨文化適應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時主要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有效的考察,大部分學者認為跨文化適應問題與個人的心理適應能力有著重要的聯系,同時兩者都需要一定的反應作為重要的基礎,深入地了解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以及心理健康程度。另外,對于社會文化適應能力來說,其與社會文化環境的具體組成部分存在一定的聯系,具體包括與他人建立關系以及保持關系的能力和水
  平[2]。國際學者在對跨文化適應問題進行研究時已經建立了相對比較完善的研究框架和體系,同時產生了許多具有一定實踐指導作用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的研究涉及少數種族群體、移民群體、留學生以及特殊群體,因此跨文化適應問題屬于一個比較特殊的問題。其中留學生群體的跨文化適應問題最受關注,在對不同的學科領域研究者的學習現狀和研究現狀進行分析時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以個人的興趣以及專業背景為出發點,了解這一類群體在異域文化中的社會實踐形式以及現狀。
  我國作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我國留學生群體的跨文化適應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對此,本文將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對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的內容和形式深入解讀,以此來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二、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的意義
  在對跨文化適應問題進行分析時主要以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為主體,在全球化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國家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因此許多國家之間的交流非常的便利。結合相關的數據統計不難發現,來我國留學的學生數量呈現著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極少有留學生能夠深入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社會運作現狀,學校需要積極的采取有效的解決對策,了解國際留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其進行有效的思想引導以及鼓勵。其中留學生數量的不斷上升,并且教育體制以及管理模式出現了一定的改觀,這一點能夠有效的推動我國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升[3]。要對留學生的情感健康以及學習和生活進行全方位的考量,了解這一類群體的生活現狀以及學習狀態,積極地分析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能力,這一點不僅影響學生個人的發展,同時還直接關系留學生對我國的評價。
  有的學者提出,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會導致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能力的提升受到一定的影響,對這一能力的分析和研究不僅能夠為留學生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一定的依據,還能夠幫助我國深入地解讀西方文化,采取有效的策略,實現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弘揚以及發展。
  如果從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那么可以看出,對來華留學生文化適應問題的分析也具有較為明顯的理論作用和價值,盡管有一部分學者已經對跨文化適應能力進行了相應的界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大部分的研究主要以美國資料為主。其中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比較明顯,現有的西方研究成果無法應用于我國文化的研究現狀,同時也難以更好地解讀中國留學生的適用問題[4]。因此,如果能夠以這一現狀為依據對我國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問題進行分析,那么就能夠積極地彌補理論文化研究上所存在的不足及
  桎梏。
  三、相關研究述評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來華留學生跨文化問題的研究以及分析具有較為明顯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因此有許多的學者開始結合這一現實條件積極的加強對來華留學生相關研究工作的推進,但是大部分研究學者的研究內容比較淺顯,同時數量較少。在對中國學術期刊網中所涉及的論文進行分析和研究時可以看出,主要以期刊論文的形式為主,博士和碩士論文的數量偏少。另外,如果站在微觀的角度來了解目前的學者研究現狀,大部分的研究則主要以不同的跨文化心理學為視角,這一部分的研究以心理學為依據和前提,通過對心理學理論和價值的界定來研究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中的心理因素。有一部分學者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建立社會文化適應量表對影響適應能力的不同指標元素進行評價,具體的項目較多,有的甚至高達30多個項目。為了體現研究的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學者對跨文化接觸者所遇到的社會文化困難進行評價,其中跨文化適應的困難越少就說明來回留學生的適應能力較強。另外,學術界還對抑郁水平以及社會文化困難等因素進行了測量,并提出來華留學生極易出現各類心理疾病,這一點嚴重影響了這一特殊人群的個性化成長以及社會實踐。
  有學者提出了學生的個性特點相對比較明顯,這些也會影響學生的跨文化心理適應能力,在對外向性以及適應能力進行正面聯系分析時還涉及許多其他的影響要素,如靈活性、吃苦能力和反應能力。與其他群體相比,留學生的自信心相對較差,因此有一部分學者將自信心的強弱作為重要的衡量標志,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大部分學者會綜合考量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因為這一點也是個人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重要心理反應形式。通過對學生生活以及學習方面適應能力的分析不難發現,自我效能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質量的能力基礎,有超過95%的學者主要以正面跨文化社會適應能力為主體,另一部分則主要結合負面的跨文化社會和心理適應能力為切入點,了解留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個性發展現狀。研究提出留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中存在較為明顯的神經質特點以及權威感和羞怯感,這些都與學生的跨文化適應能力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對于留學生來說,在進入一個全新環境的過程中,學校必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積極地開展與跨文化適應問題相關的講座,通過設置心理咨詢小組的形式來為其解決一定的心理困惑[5]。
  四、基于跨文化交際學的視角
  跨文化適應問題的綜合性相對比較強,主要以社會學、心理學和人類行為研究為基礎,通過對跨文化交際行為的詳細分析以及研究,了解其中的特點以及因素。其中交際的形式和內容最為關鍵,學生需要結合跨文化適應問題來分析無法順應的各類因素,積極地采取語言手段以及非語言手段來更好地實現對價值觀社交準則的深入分析以及解讀。大部分的研究能夠將理論分析與實際調查相結合,這一研究在來華留學生困惑中所占有的比重偏高。有的學者結合調查發現,有一部分對外留學生無法認同中國的某些價值觀,同時在個人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仍然以本體文化為主體,這些文化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主要以基本道德觀念為依據,因此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除了需要積極地灌輸優秀的文化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教養習慣以及行為準則。
  其中南方留學生的普遍社會適應能力相對較差,這類研究側重于對中外文化差異的分析,在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過程中以個人已有的社會生活背景以及文化為依據,沒有真正的站在不同的文化角度對我國的文化進行考量,因此實際的文化適應能力相對較差,同時也無法更好地融入我國的文化氛圍之中。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能力的分析以及研究對推動我國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和價值,同時也能夠為留學生個人文化適應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學的指導和依據。
  【參考文獻】
  [1]萬梅.關于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的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8(6).
  [2]王健宇.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及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武健,房慧.南亞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研究的現狀、問題和策略[J].大理學院學報,2017(9).
  [4]陳鋒,趙霞,佟曉輝,等.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探析與對策研究[J].中醫教育,2013(6).
  [5]姚瑱.南昌大學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2.
  【作者簡介】
  陳越(1988~),男,漢族,江蘇省南通市人,學歷: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留學生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0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