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運用史料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已經著重于史料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在歷史課堂上,教師需要運用史料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富有強烈的探究性和思考性,能夠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簡單闡述了史料教學和歷史解釋的含義,重點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和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提升興趣兩個方面討論了運用史料教學培養學生歷史解釋能力的策略,以供各位歷史老師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歷史解釋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95-01
  一、史料教學與歷史解釋的含義
  1.史料教學。
  史料分為文獻資料、實物、口碑、書報四大類,它是可以用來研究歷史、探討歷史的重要物體,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遺留下來為現代人回顧歷史、認識歷史的重要物體。史料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史料的出處以及功能,科學運用在課教學過程中。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的歷史把史料和課本內容相互結合,用這種教學方式,把歷史事件更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歷史,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2.歷史解釋。
  歷史解釋則是以史料和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件進行客觀的分析和判斷。為了提升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就要引導他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添加自己的見解,并且解釋歷史問題[1]。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當選取合適的史料事件,引導學生重溫歷史、理解歷史,并且運用當代史學的理論模式,加深對歷史的印象,從而構建出歷史解釋。
  二、運用史料教學培養學生歷史解釋能力的策略
  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
  歷史教學中,由于歷史的遙遠性很難讓學生理解當時的情景,大量的課本歷史知識也不能激發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所以高中歷史教師應當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清晰且活躍的歷史情景,使學生們能夠感同身受。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選取史料需要以下幾點:一是所選取的史料要具有真實性,不能投機取巧盲目選取史料;而是所選取的史料要有適度性,必須結合課本內容選取具有啟發性的歷史事件;三是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教師在選取史料是要注重把過去與現實相結合,使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化》教學課堂上,教師提前搜集本單元相關人物的視頻,拜倫、托爾斯泰、雪萊等人物[2],展開史料教學,通過觀看視頻使學生了解并觀察這幾個代表人物的特點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與視頻找出拜倫和雪萊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他們二人都是出生在貴族家庭且教育環境優渥,都屬于浪漫主義詩人,把當時的革命實際與詩歌結合進行創作,崇尚自由和解放。不同之處則是拜倫的作品帶有憂郁、孤獨的色彩;而雪萊的作品,富有想象力和向往性,積極向上且對未來充滿希望。教師可以通過PPT來搭建結構圖,制作相關表格,分別展示文學、藝術、影視的特點和知識結構,使學生對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更加明了。介紹音樂發展史時,可以為學生播放典型曲目,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德彪西的《牧神午后》等,為學生創設情境,使他們能夠深刻理解音樂的特點與魅力[3]。課程最后,教師總結所學的內容,使學生表格化地理解記憶,把所學的歷史知識分類,自己整理課堂筆記加深印象。
  2.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提升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合理運用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角色扮演是一種引導性、生動性帶入課堂教學的方法,通過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可以使學生切身體會歷史事件,充分地感知、理解歷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3]。例如,在《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教師可以使學生分別扮演馮太后、孝文帝、大臣、普通百姓等角色,教師挑選史料事件,如馮太后臨朝聽政,培養孝文帝學習儒家經典,閱讀諸子百家的著作。學生看完史料故事即興演出,教師可以在學生表演過程中提出“馮太后創建的制度有什么特點?”等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他們能夠積極的思考,提升他們歷史解釋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之前,教師應當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確定好各自要扮演的角色,以避免在課堂上由于知識欠缺、不善于表達而耽誤課程進度。學習知識在于體會吸收知識的過程,這種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使學生帶動著整個歷史課堂進程的發展,教師則是引導學生如何讓去學習,它是一個具有挑戰力和創造力的活動,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討論歷史問題,并選取合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也就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對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以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關鍵性作用。筆者認為,教師應當從充實自身歷史素養,合理選用史料事件,創新教學方式,完善教學方案等多方面出發,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們能夠在課堂理解消化所學的歷史知識,提升他們的歷史解釋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瑩.萬紫千紅總是春——高中“歷史解釋”素養落實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2018(09):33-35.
  [2]吳巖,張帆.“歷史解釋”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培育——以歷史人物教學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05):41-43.
  [3]張文博.穿越歷史的時空——淺談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中的角色扮演[J].中國民族博覽,2016(02):74-75.
  [4]李稚勇.論史料教學的價值——兼論中學歷史教學發展趨勢[J].課程.教材.教法,2006(09):61-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5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