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運用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在思維方面的訓練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培育。歷史知識是相對枯燥的,但歷史課堂卻可以妙趣橫生,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地選擇一些歷史故事并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從而不僅使教學過程更加有趣,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了解歷史故事的同時學習歷史知識,一舉兩得。
【關鍵詞】高中歷史;歷史故事;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116-01
一、以歷史故事進行課程導入
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課程導入階段是決定一節課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帶著思考和問題進入課程學習的關鍵。
因此教師在課程開始時通過歷史故事的講解,可以使學生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解,也有助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授中國古代的宗法制時,教師為吸引學生的興趣,可以為學生講解褒姒的故事:公元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國后得到了褒姒,對她寵愛有加。前778年,褒姒為周幽王生下兒子后,周幽王為表達對褒姒的寵愛,竟然決定廢黜原來的王后申后和太子,決定立褒姒為王后,褒姒的兒子為太子,此舉使申后之父申侯震怒,公元前771年,其聯合兩國共同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兵敗被殺,西周自此滅亡。在講完故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按照我們現在的思維,周幽王立誰為王后是他的家事,卻為何導致了一個王朝的滅亡呢?這就涉及到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宗法制?!睆亩箤W生在聆聽故事后,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并跟隨教師的引導開始課程的學習[1]。
二、以歷史故事強化知識理解
歷史既是一門人文類學科,同時又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學科,一些知識點需要死記硬背,對于學生來說相對枯燥,也會消磨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熱情,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因此,在教授一些重點、難點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歷史故事的方式,使學生通過理解故事來記憶知識點,從而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2]。
如教師在講授古希臘的民主政治時,怎樣才能讓學生對于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全面清晰的理解,既能看到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前瞻性,又發現其局限性和脆弱性,這都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為學生講述蘇格拉底之死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陪審團制度民主外衣下的局限性,從而對古希臘的民主政治擁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以歷史故事引發學生思考
一個精彩的結尾可以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記憶猶新,從而更好地把握整節課的重點,并由此生發出自己對歷史的感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也可以通過將歷史故事講述作為課程收尾的方式帶領學生們進行復習總結、設置懸念、留下思考。
如在講授一戰、二戰的相關知識時,學生已經對戰爭的整體情況有所了解,但教學過程卻不應局限于此,教師可以通過選取一戰、二戰中那些流離失所的民眾,戰死負傷的士兵的故事,從微觀視角出發,使學生認清戰爭的殘酷性和破壞性,從而思考戰爭帶來的影響,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四、以歷史故事啟迪人生選擇
高中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型的階段,即將獨立開始面對社會與人生,因此高中歷史也承擔著教化育人,啟迪人生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歷史故事的講述,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歷史觀[3]。如在教授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青年時期的馬克思是如何選擇自己職業的,并引導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個人理想與職業選擇進行思考,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腳踏實地追求理想,從而將歷史與現在、未來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4]。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引入歷史故事,不僅可以起到課程導入、加深理解的作用,更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啟迪學生的人生。但教師也要注意,歷史故事要精心選擇,把握好時間,不可本末倒置,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應使歷史故事成為歷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王祎霞.讓歷史故事貫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18(11).
[2]林騰希.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巧妙應用探析[J].名師在線,2018(26).
[3]季麗萍.歷史故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8(Z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