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實際轉思路創新教學求實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質量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質量對推進學前教育工作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本文聯系實際,就如何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質量問題進行了一些探索,只有聯系實際轉思路,才能創新教學求實效,希望能夠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學前教育;聲樂;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57-02
聲樂課在各種各樣的教育中都有涉及,低至幼兒園,高至初高中以及大學,相比之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有其本身的特點,比如它的授課對象在年齡、接受能力、音樂基礎等都與其他聲樂教學的受眾不同。筆者認為,隨著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要求不斷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必須在質量上有更高的標準,只有聯系實際轉思路,才能創新教學求實際。
一、了解學情,對癥下藥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初中畢業后就進入中職學校開始學習聲樂,他們對聲樂的理解可能就是唱歌,然后對唱歌的概念可能就是跟著老師牙牙學“唱”,依葫蘆畫瓢,至于如何真正學習聲樂,他們知道的確實非常有限。
當我們說到聲樂教育的時候,我們往往注重的是“教育”——怎么去培養學生的聲樂素養,怎么去提高學生的聲樂理論感知能力——這些當然也是重要的。但教師應該明白,自己的學生畢業之后從事的是學齡前兒童的教學,因此,教師應該把重點放在音樂方面,了解孩童的發聲特點,如何教學生帶領孩童發音,怎樣的教學才能讓小朋友們記住歌詞;最重要的是,如何和小朋友們相處,因為他們不像其他大齡學生,經過幾年的上課過程后早已明白上課模式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知道要好好聽老師的話。
中職教師應該了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基礎,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對癥下藥。例如,在《幼兒歌曲教學》這一課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這一章節的重點教學內容,認識到培養學生掌握到孩童發音的重要性,引領學生掌握到幼兒的發聲特點,使學生掌握到幼兒歌唱的基礎知識,學習到良好的幼兒發聲練習方式,明確幼兒歌曲教唱的教學手段。
二、聯系實際,因材施教
既然學生的聲樂基礎基本為零,教師在聲樂課堂的教學中就應該聯系實際,因材施教。老師切忌主觀把學生當成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來籠統教學,這樣的話學生們也只能是囫圇吞棗地學個大概,整體水平容易出現斷層現象,那些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可能就理解得比較容易,而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就聽得云里霧里,可能因此產生厭學心理,上課睡覺,玩手機,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因此,課堂教學應該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學生的音樂底子,采取師帶生、生帶生的方法,讓學生們在自己一步一步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唱歌與聲樂本質上的區別。比如,在選擇曲目的難度上,可以從《小星星》開始教學,而在舞蹈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們做游戲,然后把舞蹈動作加入到游戲中,最后再把舞蹈動作提取出來。例如,在《樂理、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漸加深教學的難度,引導學生從基本的樂理開始學起,讓學生先認識到音、音高和十二平均律的基本內涵,再了解到音程的分類方式,掌握到曲調的變換方式,最后運用所學的知識創作出完美的歌曲內容。
隨著國家、社會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學前教育變成了熱門專業,而對于希望孩子發展才藝能力的家長來說,聲樂教育更是顯得尤為重要。聲樂教育可以說是在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從事的幼兒園類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創新教學,確保質量
作為一名學齡前聲樂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創新,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畢業生。以前的教學方式,一般以老師教授為主,這種方式不免過于死板,限制學生本身的發展。我們知道,每個學生都是有自己所擅長的方面,在中職學習學前教育聲樂專業的學生中,可能也不乏有能自己寫出適合孩童吟唱曲目歌詞的、能用自己的方法讓孩童記住舞蹈動作的,而這些才能在統一的聽講式教學中都很難被挖掘,就更別說進一步的發展了,因此,教師應該嘗試創新,大膽采用新的教學模式。
那么,新的聲樂學前教育教學模式應該是這樣的呢?
首先,新的聲樂學前教育教學模式應該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在進行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私下準備一首喜歡的兒歌,然后再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一起探討曲目的優劣,這樣的學習方法,比老師單純的告知哪些曲目適合用來教授孩童,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同理,進行舞蹈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們自己去領悟哪些動作對孩童來說比較容易可以一帶而過,哪些比較困難需要重點教學。
其次,新的聲樂學前教育教學模式應該讓學生有機會體驗真實的對孩童的教學過程。前面我們已經就如何選曲如何教動作進行了探討,下一步就是授課了。然而,現在的中職學前教育課程很少有親身到學前班等孩童團體面前實踐的。我們知道,理論是檢驗實踐的唯一真理,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聲樂教學理解,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安排實踐內容,即讓學生真正走到學前教育受眾者前去。這樣的實驗內容,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們的學習樂趣,更是對培養他們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素養的一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歌唱指揮》這一課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引領學生步入到實踐活動當中,帶領學生走進幼兒園教學課堂當中,讓學生自主組織幼兒進行教學,充分地應用指揮動作的基礎知識,通過對指揮動作的變換與調整引導幼兒掌握到音調的變化過程。
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體驗教學過程,可以較好地讓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聲樂教學的方法與技能,提高了學生對聲樂的興趣,能夠充分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不斷變高。要解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質量問題,教師應該在教學人才的培養上轉變思路,區別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和其他聲樂專業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因材施教;創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們的思維;讓學生多去幼兒園觀摩、學習,走到孩童身邊去開展教學活動,體驗真正的教學過程。這樣才能更好、更高地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質量,也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萬翔.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質量提高的最新策略[D].成功(教育),2012.
[2]賴桂玲.如何有效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質量的策略[J].北方音樂,2014.
[3]劉世亮,閑談如何提高學齡前教育聲樂專業的教學質量[D].幼兒教育,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