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中的黑與白分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繪畫的過程中,黑白關系是整個畫面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色彩固然能直觀的表達感情,渲染氣氛,但是不能為了色彩而色彩,畫面中更加需要獨特的視角去分析和把握,必須經得起仔細的推敲。畫面中的黑與白也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觀看世界的方式。
關鍵詞:黑白;視覺;色彩;畫面
1.黑白在畫面中的重要性和影響
繪畫的形式很多,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插畫,動漫,兒童畫,裝飾畫等等……其中尤為注重黑白灰效果的是國畫和黑白木刻的版畫,但所有的藝術創作形式中最開始都離不開對畫面的黑白灰的整體構架。黑,白,灰,看起來單調的三個顏色,深層次的剖析之后,會發現在黑與白的交織下,會碰撞出無限的可能,從而對觀看的人產生更多的思考和遐想。黑與白的畫面碰撞出的火花是激烈的,其中意味更為廣闊,它的影響之深遠,涵蓋的范圍之廣闊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很多人在追求色彩的過程中,經常會盲目的追尋色彩的協調,努力的想要用顏色的變換和邊緣的虛實來表現畫面上的技法和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后來發現,“萬變不離其宗,萬物皆在其中”。其實,我認為的“宗”就是最原始的黑與白的關系。一幅好畫的構思十分重要,但是之后展示的畫面效果還是畫面的黑白灰構成,黑白表現不僅僅是黑與白的對比,更多的是從對象中提取的更深層次的藝術內涵的表達。
2.黑白在繪畫中的視覺真實
繪畫中的黑與白構成也是畫面中最純粹最真實的形式內容之一。海德格爾說:“藝術作品是真理發生的源初方式”,然而真理發生的初始方式也就是自然生發的過程,也就是萬物從中涌現而返身隱于其中的不斷流變不斷生成的隱顯之道。這也正是存在的本性。具象表現畫家群體把自己的藝術實踐理解為一種返回行動:返回純粹視覺,并且通過架上繪畫來向人們展示他們對事物存在的“真實”的視覺追問。在世界繪畫史中,塞尚被稱為現代藝術之父,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他仍然堅持不懈地繼續追問真實。當塞尚談自然對象的幾何形體歸納,并沒有把它作為一種物體表面的樣式化簡單對待,但是現代藝術片面地截取了塞尚的這一觀點,隨后出現的是創新形式的泛濫,使得繪畫不斷走向沉溺于表面樣式化的陷阱。如何在當代繪畫藝術的雜亂無章中堅定觀看之在即“回到繪畫本身”不斷走向回歸視覺本身,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追尋視覺真實,把它作為一種方法和態度,作為一種走向繪畫的起始,去不斷嘗試接近對象的本質存在之美。而在繪畫中的視覺真實也正與黑與白之“道”共生。
注重畫面中的黑與白能讓我們真正地去“觀看”,拋開一些邊緣性的問題變得更加直接,對于我來說,在沒有對繪畫的真實性有所感受之前我常常為了表現客觀對象,而不得不借助其已有的所謂的知識經驗,同時這些所謂的知識經驗又會誤導我對客觀對象喪失新鮮與感覺的敏銳性,導致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所謂的經驗之眼”隨便瀏覽著這個好似相識的對象,在“一些人”的眼里,全都是熟悉的空間結構、色彩關系。這樣去按照已有的知識經驗而被動觀察到的對象,顯然是“視覺幻象”罷了,換句話說,也就是在用別人的眼光去觀察眼前的對象。藝術家把握與認識世界的方式方法是“觀看”的問題,追尋問題,探究視覺表達的方式也是藝術家對傳統視覺與當下觀看方式的質疑,我們是否有繼續畫下去的可能性,而這種新的可能性的,而這種新的可能性的視覺表達與觀看包含了藝術家一種追問的精神姿態。
3.黑白油畫和色彩油畫各自表達情緒的方式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對于黑色的使用都有自己的觀點。在印象派時期的繪畫中,黑色極少出現在畫面中,畫家們都會使用其他顏色來代替黑色,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畫家們開始運用大量的黑色到畫面中,暗黑系的畫面逐漸成為主流。色彩所帶給人們的感受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它不是一個公式,不是說暖色就是代表著歡樂與幸福,冷色就是代表著悲傷與低沉,也不是說暗黑色系就是代表著陰暗和憂郁。彩色的畫面能依靠顏色的冷暖來表達情緒的變換,也許紅是熱烈,也許綠是祥和,也許黃是溫暖,也許藍是安靜,也許紫是憂郁,這樣豐富的畫面在各種顏色的碰撞下其氛圍和營造的情緒很清晰的就能呈現在眼前。每一個人心中對于每一種顏色都有自己的定義,面對顏色豐富絢爛或平淡冷靜的畫面,都不由自主的會與自己心中的定義相交織,對號入座,從而畫面能產生出只屬于自己內心世界的感受和情緒。它不是一個可書寫的公式,卻也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種可能。我認為情緒的產生不是靠顏色來完成,而是靠著畫面的意境來充實的。
黑白的作品無法依靠顏色來碰撞出個人的情緒,只有依靠黑、白、灰的交織和對比來支撐畫面,因此更需要作者去多的觀察對象在技法上更加講究,在黑白畫面中,一個及其微小的細節都能代表著作者某個時間的某種情緒。畫面上感受出的肌理,筆觸,氛圍和構成,都是當下作者的性格,情緒和思想的延伸和展現。
黑白畫在技法上十分講究,不同的肌理不同的材料都能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這十分吸引我,在嘗試不同材料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激動地,因為這滿足了我無限的好奇心,不同的底紋,不同的走向,顏料與油與水與各種材料的交織或相斥,每一種可能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新奇的,在黑白畫面上,我可以更專心的表達我的內心世界,無關色彩,只有情緒的釋放。我認為黑白油畫沒有了色彩的固定思維,更能擴展我們的無限遐想,自我主觀情感能得到最大的釋放和表達。有時候,換一種方式看世界也是極好的,也許能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家,獨步古今的天才詩人拜倫曾經說過,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人生才不會顯得那么沉悶。
4.當代藝術家對黑白的理解和表現
如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鐘愛于黑白的世界,黑白在不同藝術家的手里都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具有很強的藝術沖擊力和視覺沖擊。黑白對比是所有顏色中對比最強烈的一組顏色,它們所組合出來的畫面給人一種神秘感,也許,正是因為這一股神秘感讓當代眾多藝術家為之傾倒,讓人無法不著迷。
嚴格意義上來說,黑與白,是無色的,但是在黑白畫中,經過了藝術的提煉,不同的線條,不同的形狀組成的畫面都在每一個人心中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顏色,人們產生的每一種情緒都可以說是一種顏色。英國的紐卡斯爾藝術家Tom French的作品給了我很大的震撼,看似隨性但卻十分講究的筆觸和個人色彩濃郁的構圖在黑白的兩色編織下,畫面呈現出的情緒十分飽滿。在Tom French的畫中塊面的分割和重組,都隱約體現著生命運動的韻律,線條的粗與細,連續與斷裂,仿佛空氣在畫中穿梭流動,十分生動,一幅幅靜態的作品似乎有了生命,我想,最能讓作者滿意的就是能賦予自己的作品無限的生命力了吧。
參考文獻:
[1]《藝術的理論與哲學:風格、藝術家與社會》邁耶·夏皮羅
[2]《直抵靈的魔力黑白作品》新華網郭小天2013年11月6日
作者簡介:張斌(1992-),男,漢族,籍貫:陜西省西安市,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16級在讀研究生,美術專業,專業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造型藝術基礎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