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議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至關重要。這是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的結果,也是增強數學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本文淺析了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反思習慣的相關措施,為廣大教育者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0-0218-01
  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知識,還要教學生學習方法。而反思是對自己所作所為或人生經歷的總結,對自己的思維結果進行再次檢驗的過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幫助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有利于實現有效教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促使其全面發展。
  1 創設“問題情境”,形成反思意識
  數學的邏輯性較強,對于尚未完全形成思維的小學生而言,難以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創設與真實情況不符的情境,誘發學生進行思考。最后,學生提出疑惑并自己進行探究解答,活躍了其思維,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形成反思意識。如在學習二年級的《100以內的乘法和除法》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學生代表一或者是其他數字,組別和組內人員的增減就是算術的結果。如計算8×5時,若全班總共有43名學生,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八組,每組有五名學生,有些小組必然會是六人。這時候,學生就會發現,小組人數不對勁,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質疑、反思事情結果。又如在學習“圓”這一章時,教師引導學生一方面動手操作,另一方面同時提出相關問題:圓的周長怎么計算呢;它與直線之間如何建立聯系;生活中的圓“摩天輪”可以靠尺子測量周長嗎?若不能,又該如何計算其周長;扇形是圓的一部分,它的面積可以用計算圓的面積進行計算嗎?學生自行對問題進行探究,回顧已學的知識,以舊帶新,得出新結論。
  2 進行有效練習,鍛煉反思能力
  一個新習慣的養成需要經過多次反復練習。對數學學習的反思,實質是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運用,將所學知識融入做習題過程中。對于如何能更快、更準確地解題,學生需要做適量的習題,通過有效訓練尋找解題“感覺”。然而,學生并不是采取“題海戰術”的學習方法,而是要有針對性進行訓練。如在學習乘法運算定律時,教師可以導入這么一道計算題2×125×8×195×25×4,學生一般會按照順序進行筆算,這樣既費時又容易出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簡便運算,用結合律來解答題目,計算情況如下:2×(125×8)×195×(25×4)。學生需要反思怎樣計算才較簡單,要懂得觀察算式,記住一些平時常用的等式,盡量把整十、整百的先整合在一起后再計算。再如應用題“兩輛汽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五小時后相遇。甲車的速度是55千米/小時,乙車的速度是45千米/小時,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這是一道一題多解的題目,一種思路是先求兩輛汽車各行了多少千米,再求兩輛汽車行駛路程的和;另一種思路是先求兩輛汽車每小時共行駛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時間即可。教師要讓學生弄清楚題目給出了什么條件,哪些是可改變條件,哪些是不可改的條件。
  3 抓住“錯誤資源”,培養反思習慣
  每次教完新知識,小學生需要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會經??吹綄W生的錯誤,如學生題意理解錯了、應用題單位沒寫、筆算豎式出錯、抄錯數據等。然而,凡事有利有弊。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正好可以成為培養學生反思習慣的材料來源。如在課堂上出現了這樣一道判斷題:整數就是自然數和零。大多數小學生剛看這題目難免心想:這題目太容易了,異口同聲說是正確的。教師在聽到學生答案后,可以不急著給正確答案。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整數的定義,接著學生討論判斷題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書中的定義是:像…-2,-1,0,1,2…這樣的數是整數。顯然,題目把整數的概念外延縮小了。這道題是錯誤的。數學課本里有這么一句話“自然數和零都是整數”,但這不是給整數下定義,只是指出自然數和零屬于整數的范圍。又如學校運來一堆5噸的沙子。修路用去,砌墻用去噸,剩下的沙子是多少噸?學生剛開始接觸這道題時,很容易將看成噸,多看出一個“噸”字,所以答題時候得出的答案與正確的答案不符。這時候,教師要先請學生多看幾遍題目,學生反思下他們究竟在哪一步驟做錯了,然后計算出準確的答案。
  反思,是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亦是培養思維的理想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反思的空間和機會,培養其反思習慣,提高數學綜合素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9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