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學校精神,推進跨越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為一所具有民族教育特色的示范高中校,天津市民族中學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悠久的歷史傳統、驕人的辦學成績和優秀的教師隊伍。
建校六十余年來,一代代“民族人”恪守“明德、求知、強身、尚美”的校訓,在“以人為本,激發主體,讓每個人都獲得成功”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了“自豪、幸福、合作、進取”的學校精神。
該校校長劉芃說:“學校精神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在學校精神引領下,民族中學不僅收獲了學生成人、成才的喜悅,而且收獲了教師團隊成長、成功的幸福。
關鍵詞1:自豪
——生態化與人文化并重的校園環境
走進民族中學,寓意各民族學生茁壯成長的校園主雕塑“團結希望之花”赫赫醒目,引人駐足。
漫步校園,隨處可見文化氣象:主樓拱墻上的“民族歡歌”浮雕、“民族之光”歷史文化墻,近現代名人雕像群,體育館的“圣壇”雕塑,還有學生閱覽區以竹簡形式裝飾的荀子《勸學》篇,以及采用我國古典硬木雕窗形制的匾牌、櫥窗、班級標志和以“云紋”裝飾的校園照明設施等,都體現了學校厚重的辦學歷史,彰顯了環境育人的特色。
“學校積極推進生態化與人文化并重的環境建設。在注重校園環境的人文性、教育性的同時,注重融入民族元素?!眲⑵M說。
參加工作16年的教師王菁對民族園有著深深的眷戀。為了不影響教學,她刻意將婚期安排在國慶假期;孩子剛滿6個月,她就擔起班主任和兩個班的教學工作;父親生病,她奔走于學校和醫院之間,從未耽誤一節課。她曾獲天津市教育系統“勞動競賽示范崗”等稱號,所帶班曾被評為區級三好班集體、局級優秀團支部。
“雖然,探索的路荊棘叢生,但有校領導的智慧引領,有全組教師的協力同心,走班教學秩序井然,成績穩步提升?!睋?017屆高一年級組組長的王小彥深情回憶了諸多“第一次”:第一次新課改培訓,新高一各學科的教師不顧路途偏遠,頂著烈日驕陽,冒著大雨滂沱,如饑似渴地投入到對新理念的追尋之中;第一次“選課”,面向學生組織了4次培訓,面向家長也組織了兩次培訓;第一次“走班”,利用年級微信群,雙管齊下,強化管理機制;第一次考試,為了讓學生在入校之初就感受到嚴明公正的考場氛圍,大家集思廣益,制定制度,嚴抓考風考紀。
關鍵詞2:幸福
——師生共同發展的和諧校園
“與擁有幸福相比,對于教師來說,洞悉幸福的真諦更加重要。因為幸福可以傳遞,只有洞悉幸福真諦的教師才可能培育出真正具有幸福感的學生?!眲⑵M說。
在辦學實踐中,學校把“讓每個人都獲得成功”作為終極目標,充分挖掘師生的潛能,張揚師生的個性,為每位教師搭建多元發展的平臺。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政治理論學習、師德形象標準、工作狀態質量、學術研究風氣為標準,開展“和諧處組標兵”評選活動。實施“溫馨家園”工程,以“唱響和諧”為主題,舉辦元旦師生聯歡、評選表彰“感動民族園優秀家屬”等活動;成立“和諧家園”教工俱樂部、“心靈氧吧”心理健康中心,提升改造體育館運動設施,讓教師舒心、快樂地工作和學習。
曾獲天津市師德先進個人、天津市優秀班主任的高三數學教師李艷雁,擔任著集備組組長、班主任和兩個班的教學任務。去年4月,她的母親患重病入院治療。身為獨生子女,李艷雁為了不影響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白天給兩個班學生上課、答疑,下班后搭乘公交車趕到醫院守護母親;夜深人靜,她搬著小馬扎坐到病房的樓道里備課、批改試卷。就這樣,她堅持陪著學生完成了高考的最后沖刺。
英語教師徐璇潛心教改,積極嘗試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在教學實踐中,她使用交互電子白板制作課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用AR技術輔助教學,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向學生推薦各種英語學習平臺,幫助學生實現智能化自主學習。由于勤奮與努力,她曾獲全國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一等獎和全國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技能競賽一等獎的成績。
關鍵詞3:合作
——多元平臺促進教師內涵發展
“民族中學始終將教師發展作為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和真正動力,努力創新載體、拓展渠道,傾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能力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眲⑵M說。
學校認真落實師德、師風建設目標責任制,扎實開展各項師德教育、廉潔從教活動;開展“走近名家,自主發展”系列培訓活動,通過專題培訓、暑期研修和同伴交流研討等形式,促進教師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創新班主任工作機制,打造理念新、能力強的班主任隊伍。如今,“師德好教師”評選活動已成為學校師德建設的品牌活動。
此外,制度化的教學年會、德育年會、青年教師工作會,成為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隊伍整體水平的“加油站”;“智慧團隊”評選、學科網站與資源庫建設、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等,成為推動教師加強學習交流、形成團隊精神的重要載體;以賽促訓,借助各級各類競賽、觀摩,促進教師的職業素養、專業能力的提升;成立“特級教師工作室”和“勞模創新工作室”,發揮名教師在師德培養、專業引領上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學校以智慧課堂項目構建為依托,進一步推廣Pad教學,實現了教學手段的創新。
關鍵詞4:進取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建設
多年來,學校以大沽炮臺遺址、平津戰役紀念館、周鄧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平臺,構建“主題實踐類”課程,將誠信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社會責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學校以“民族和諧教育”為核心,在原有《民族常識讀本》《以人為鏡 以史為鑒》等校本課程的基礎上,先后構建了“民族情”“品經典”特色課程體系。
同時,為進一步從課程建設上深化辦學特色,學校創建“民族文化設計創新實驗室”,以項目學習的方式,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建立起以“華夏文化流變”為主題的系列課程。
此外,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民族情”校園文化藝術節、少數民族體育節,組建“霞光少年”民樂團、“民族之聲”合唱團、民族舞蹈隊和“舞動青春”健美操等文體社團以及毽球、陀螺等少數民族體育社團。去年,學校還成功入選天津市“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薄?
劉芃說,正因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發揮課堂主渠道的育人職能,根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才真正滿足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和多元發展需求。
?。ㄘ熑尉庉?徐德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