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明顯發現,解決問題的教學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所以說,解決問題的教學,在整個小學數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生都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方式為主,概括性較低,變通思維能力不強,依賴于教師的指導。因此,教師在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學指導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怎樣幫助學生學會理解題目,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技巧,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呢?通過閱讀各種材料,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淺談我在教學解決問題時的一些方法。
  一、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教會審題
  細致審題,弄清題意,是準確解答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學生往往懶于審題,為了尋求做題的速度,拿到題目就直接根據感覺把題中的數據進行加、減、乘、除,從而導致錯誤。很多學生做錯的原因不是不會,而是馬虎、不認真。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讀”的習慣,加強學生讀題訓練。課堂教學時,可以組織全班學生進行讀題。讀題必須認真、仔細,通過邊讀邊思考,了解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思考條件和問題的聯系,避免缺、漏條件的現象。讀題時,要強調學生注意關鍵詞、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形成等量關系。
  例如:小紅和小明去超市買東西,小紅花了15.8元買了一個文具盒,小明買了一輛玩具車,花了30元,他們一共花了多少錢?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問題要求“一共花多少錢”,強調“一共”要將他們花的錢相加,用加法列式。
  又如:修路隊要修一條長780米的路,已經修了480米,還剩多少米沒修?
  教師要引導學生審清題意,注意題目中“已經”“還剩”,這兩個詞,這是解答這道題目的關鍵詞。
  二、抓住條件,找出關聯,解決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不要求全面,而是要找出關聯。這里強調的關聯,就是指數學的基本原理。要求我們不但要關注數學知識點的教學,更要重視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要先理清數學解決問題給定的已知條件,尋找這些條件之間的聯系,構建等量關系,形成一個框架,從而解決問題。
  (一)綜合解決問題
  對于綜合解決問題,它是由簡單解決問題整合而成,也就是說,綜合解決問題可以分解出幾個簡單的解決問題。在進行綜合解決問題的教學時,解答步驟是很重要的,重點要引導學生明確,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最后解答什么。
  例1:修路隊要修一段公路,這條公路全長1900米,在前4天平均每天修了250米,余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指導學生按照如下步驟解題:
  第一步先算“前4天共修了多少米?”
  第二步再算“余下了多少米?”
  最后第三步算“余下的每天修多少米?”
  這樣的解題方式,既清晰又準確,便于學生理解。
  例2:李強和張明分別從甲,乙兩個村子相向而行。已知李強和張明的速度之比是3[∶]4,李強從甲村走到乙村用2小時,張明從乙村到甲村用多久時間?
  這道題顯然比上一題復雜得多,同樣的還是從已知條件和問題入手。問題要求張明的時間,就需知道速度和路程,就要抓住題目給出的條件是什么。題目給出他倆從甲乙相向而行,就意味著路程是相同的。而李強和張明的速度比是3[∶]4,那么所用時間也就是4[∶]3,李強所用時間占4份,張明占3份。所以,要知道1份是多少,再求張明的時間。
  不管是復雜的題目,還是簡單的題目;是抽象的,還是貼近生活實際的,都存在著數量關系,學生只有正確地找準數量關系,學會構建知識結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題意,更準確、更快速地解答。
 ?。ǘ┝蟹匠探鉀Q問題
  例如:學校圖書館新買來文藝和科技兩類書共560冊,已知文藝書是科技書的1.8倍,新買來的文藝書和科技書各有多少冊?
  首先,先要找出等量關系:
  文藝書 + 科技書 = 新買圖書總數
  這樣一類題目,學生一般都是無從下手,即便知道了等量關系,但文藝書和科技書都是未知的,很難列式。這時候就要指導學生想到運用列方程的方式作答。
  設科技書為X冊,那么式子就變得很明顯了:
  科技書+文藝書=新買圖書總數
  X+1.8X=560
  如此的列式形式簡單、明了,學生恍然大悟,化難為易,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答題技巧,提高了解題能力。
  三、用梯度性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解題技能
  強化數學課堂訓練,是學生形成理性認識的有效實踐活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過程。通過一些習題的訓練,學生就能熟練地掌握解題技能,鞏固已學的知識。
  《課程標準》對學生技能的要求是循序漸進的:會——比較熟練——熟練。要完成教學目標,就必須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訓練,才能使學生把所學的基本解題思路內化為基本解題技能。
 ?。ㄒ唬┗A性訓練
  這部分是授完新課后的訓練,也就是課堂教學時,學生完成課本里面的“做一做”。這樣的安排,是引導學生把知識首先應用于模仿性練習,是課本例題的再現性練習。這樣的模仿性練習,對小學生來說較容易接受,可操作性也比較強。
  (二)提高性訓練
  為了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知識結構和數量關系。教師有必要補充相應的條件或問題的訓練,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
  提出一個條件和問題(或兩個條件),讓學生補充另一個條件(或問題),成為完整的問題。
  例如:一批鋼材,運走了110噸, ,這批鋼材原來有多少噸?
  通過已學的數量關系,并由題中問題展開思維,學生很快就可以明白條件減少了“剩下鋼材的噸數”,于是便可以補充上 “還剩 噸” 這個條件。
  有目的、有組織地訓練,不是單純的題海戰術,而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結構,提高解題技能的有效方法。
  四、有引導性地讓學生自編題目
  教學解決問題時,讓學生觀察題目的結構特點,啟發學生思考:如果是你,你會出一道類似題目,甚至比這題目更值得探究的問題嗎?從而培養學生學會自編解決問題題目。有引導性地讓學生自編題目,使學生認識和掌握各類解決問題的結構特點,以此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第一,給出指定算式編題:如按算式380×5=?編出一道解決問題。
  第二,改編解決問題:泰利水泥廠第一季度生產水泥15萬噸,平均每個月生產水泥多少萬噸?把它改編成:泰利水泥廠第一季度平均每個月生產水泥5萬噸,這個季度一共生產水泥多少萬噸?
  第三,給出指定類型編題:比如編一道含有盈虧問題的題目。
  教師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注意應當讓學生結合實際,編寫他們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這樣,在解答解決問題時,學生就能更好地聯系生活實際,從而提高解題能力。
  總之,教學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總結有效的指導方法,找出最適合學生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題技能,使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ㄘ熑尉庉?周子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8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