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專科生轉專業問題的調查與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轉專業政策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重新選擇的機會,也促進了高等院校內涵式發展。通過對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496名教師、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專科學校師生對轉專業的認知存在行業導向鮮明、對新專業的分析深入全面,轉專業政策起到保障作用等特征,但也存在二級學院間的交互能力不足、學生轉專業后有發展瓶頸、轉專業交流平臺搭建不足等突出問題,需要學校從交互性、發展性、導向性等維度進行頂層設計。
  關鍵詞:轉專業;新專業;轉專業政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2-0191-04
   Abstract: Major transfer not only provides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choose again, but also promotes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496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it is found that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existed in the cogni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upon major transfer: clear industry orientation,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of a new major, and the guaranteed policy of major transfer.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glaring problems in the major transfer, such as the lack of interactive ability between secondary colleges, the lack of strong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tudents who change majors, and the insu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major transfer platform.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college needs to carry out top-level design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interaction, development, and orientation.
  Keywords: major transfer; new major; major transfer policy
   前言
  自2002年復旦大學率先推行轉專業政策以來,各高校根據本校人才培養現狀制定了轉專業政策,以期突破原有的培養機制,推動內涵式發展。當前轉專業的調查對象多聚焦于本科生,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研究相對比較薄弱。本文選擇了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浙藥高?!保└髂昙壷修D過專業的在校生及相關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綜合考量??粕D專業過程中的實際情況,發現問題,分析原因,以期為學生轉專業選擇提供科學指導,為學校修訂轉專業政策提供有效建議。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ㄒ唬┱{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浙藥高專7個學院1-3年級中成功實現轉專業的學生和相關任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共發放問卷496份,回收380份,回收率為76.61%;其中學生問卷200份,回收183份,回收率為91.5%;教師問卷296份,回收197份,回收率為66.5%。其中,教師樣本197人,學生樣本183人,大一28人(15.14%),大二72人(39.46%),大三83人(45.41%);任課教師143人(72.59%),班主任31人(15.74%),輔導員23人(11.68%)。如表1所示。
 ?。ǘ┱{查方法
  筆者圍繞專科生轉專業的動因、準備、看法等問題,設計了轉專業情況調查的學生問卷和教師問卷,題型包括單選題和多選題。通過“問卷星”發放電子版問卷,定向收集各學院轉專業的基本狀態數據,系統把握全校轉專業的現實情況;分析各學院的相關數據和資料,明確學校轉專業的瓶頸和不足;深入了解轉專業方面的現實難題,反思并提出對策與建議。
  二、調查結果和分析
 ?。ㄒ唬D專業的看法
  1. 轉專業的原因。如表2所示,受調查師生均認為,導致學生決定轉專業的主要原因是就業前景、學習興趣、重點專業、家長意見。學生數據顯示,因為績點排名高不想浪費機會的僅占7.03%,因為從眾心理選擇轉專業的只有3.24%。但教師數據顯示,認為學生轉專業是不想浪費機會的占21.32%,出于從眾心理的占24.37%??梢?,該校學生對于轉專業的認識整體比較理性,其盲目程度明顯低于該校教師的判斷,這就避免了有些研究者所擔心的由于學生盲目轉專業破壞正常教學秩序[1]現象的發生。
  2. 轉專業的準備。針對選擇轉入的專業情況,實現轉專業的學生中有71.35%曾對就業前景進行過調查,有65.41%了解過學習內容,有16.22%關注過師資力量。此外,有21.08%的學生提前進行過性格和職業興趣的測試,8.11%的學生進行過政策咨詢,僅有12.43%的學生沒有相關調查準備。這說明,該校轉專業學生大多是在調查、咨詢、測試的前提下進行轉專業的,具有較為充分的準備。
  3. 轉專業的幫助。轉專業學生在尋求外界幫助時,首選的是家長,高達71.89%,其次是咨詢轉專業成功的學長、教學管理人員,分別占52.43%、35.95%,少數通過網上查詢和閱讀書籍報刊。同樣,只有12.69%的教師認為自己在學生轉專業過程中發揮了顯著作用,87.31%的教師覺得學生較少或幾乎沒有來尋求幫助??梢?,在學生轉專業的問題上,家長和學長發揮了比教師更大的作用。   4. 對專業的認識。轉專業學生對自己所轉出的專業,認為“認識充分”的占8.74%,“還算充分”的占76.5%;對轉入的專業,認為“認識充分”的占10.38%,“還算充分”的占70.49%,可見80%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對轉出和轉入的專業有較為充分的了解。但40%以上的教師認為轉專業學生對轉出、轉入專業的認識并不充分,從而導致轉專業的盲目性。
 ?。ǘD入專業的看法
  1. 轉專業的有利改變。72.68%的學生和71.57%的教師認為學生實現轉專業后對就業和發展更有信心,56.28%的學生和61.42%的教師認為學習興趣增強,還有近兩成的師生認為學業成績有進步,數據顯示學生和教師在這三項上的認知基本持平。而在另外兩項中,學生和教師的認知出現較大偏差,僅有7.10%的學生認為轉專業之后沒有提升,而教師的百分比是其兩倍多;32.79%的學生認為人際關系得到改善,而教師的百分比還不到其五分之一。
  2. 轉專業的不利改變。該校學生認為轉專業的不利改變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專業能力素養低(43.24%)、沒有不好的改變(30.27%)、學習興趣沒預期高(27.03%)。排名前三的教師數據分別是:學習興趣沒預期高(55.33%)、融不進新的同學關系(48.22%)、跟不上學習進度(42.64%)。數據顯示,在沒有不好的改變這一選項中,學生比老師樂觀,學生的30.27%是教師9.64%的三倍,與跟不上學習進度的情況相對應,教師認為跟不上學習進度的42.64%是學生17.30%的約三倍。如表3所示。
  3. 不適應新專業的主要原因。學生認為不適應新專業的主要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缺漏課程太多(37.84%)、學習能力不夠(28.11%)、選專業盲目草率(12.43%);排名前三的教師數據分別是:缺漏課程太多(54.31%)、選專業盲目草率(51.24%)、學習能力不夠(49.24%)。如表4所示。
  4. 學生對自己轉專業的態度。轉專業學生在全面思考衡量后,對于自己的選擇,19.13%的學生覺得非常正確,56.28%的學生覺得還不錯,21.86%的學生覺得既來之則安之,希望有機會再次改選的僅占1.64%,表示后悔的僅有1.09%,可見絕大部分的轉專業學生都能滿意并安心地適應新專業的學習生活,與本科院校五成受訪者認為應該提供2次轉專業機會[2]差距較大。這種差距可能是學生層次和學制長短造成的。
  (三)對轉專業政策的看法
  1. 轉專業的限制條件。有59.35%的學生認為學校可以適當放寬轉專業條件,讓更多人有機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與學生看法有所不同的是,36.96%的教師認為現有的限制條件合理,28.93%的教師則認為應該進一步增加轉專業的限制條件。造成這種認識偏差的原因是學生和教師的關注點不同,學生傾向于轉專業機會的獲得,而教師傾向于關注學生是否充分具備了新專業學習的能力素養,以免造成不利改變。
  2. 轉專業相關輔助支持。針對轉專業前的培訓和專業測試,44.16%的教師認為兩者都需要,27.41%認為只需要進行培訓,21.32%認為只需要進行測試,僅有7.11%的教師認為兩者不需要。針對學校提供的轉專業政策宣傳咨詢等工作是否到位,大部分師生持肯定態度,認為詳盡到位或較為全面的學生占63.94%、教師占51.77%;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師生認為僅達到了解目的或比較模糊(如表5所示)。可見對于轉專業政策的宣傳和咨詢,學校和各二級學院還應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避免因了解不到位造成的盲目選擇。
  3. 對整體政策滿意度。調查顯示,師生對學校轉專業政策的滿意程度差異較大,86.88%的學生認為滿意或比較滿意,認為一般和不滿意的教師分別占38.58%和7.11%(如表6所示)。教師提出的建議主要是:開設對專業進行全面分析的講座、學生家長座談會或咨詢會,構建完整的轉專業服務平臺,合理安排轉專業申請及入讀時間等。
  三、反思和建議
  調查發現,該校轉專業存在學院之間的交互能力不足,轉專業學生的發展后勁不強,轉專業交流平臺的搭建不足等突出問題。破解以上難題,需要學校從交互性、發展性、導向性等維度加強頂層設計。
  1. 提升交互能力。各學院學生在轉專業方向上多為單向流通,學院間的轉專業交互能力不足,沒有形成可持續的交互與循環。以近幾學期的統計數據為例,接收轉入學生最多的是藥學院、中藥學院,轉出學生最多的是食品學院、醫療器械學院。與此同時,藥學院、中藥學院幾乎沒有選擇轉出的學生,食品和醫療器械學院則很少有選擇轉入的學生。這就意味著,轉專業限制條件越寬松、名額機會越多,前者承受的是學生大量涌入造成的教學資源緊張,而后者則是優秀生源的大量流失,顯然不利于學院自身建設和均衡發展。所以,應積極探索提升交互能力的對策:以本學院的優勢專業為突破口,結合行業優勢、就業前景和發展信心,做好轉專業前期的宣傳工作,每個學院都要爭取“引進”其他學院的優質生源;拓展跨專業選修課的形式、輔修制形式等多種形式,以期提升學院之間的交互能力。
  2. 培養發展后勁。學生在轉專業之后,因缺漏課程多、新課程難度大、專業能力素養較低、學習興趣沒有預期高等多方面的影響與限制,導致發展后勁不足。各學院應從實際情況出發,不僅做好正常的教學管理工作,還要商討和制定適合轉專業學生培養的具體方案,如補修課程的實施方案、新專業課程難學的應對方案、疏解學習壓力的輔導方案等,有效提升轉專業學生的適應性。同時,更多地發揮任課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調查顯示,對于轉專業學生是否存在著培養困難,有33.50%的教師認為非常困難和困難,21.32%的教師認為可能存在困難,學院應針對教師在轉專業學生培養方面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對癥下藥。
  3. 加強多元互動。轉專業存在學校、學院、教師、學生、家長之間信息不暢的問題,需要加強相互間的溝通交流。從“轉專業原因、轉專業尋求幫助”的問題中,學生選擇“家長”的百分比分別占35.68%、71.89%,可見家長意見是影響學生轉專業選擇的主要因素。但事實上家長所掌握的信息往往是片面或滯后的,如果學校、學院能為其提供詳實周全的專業建設及對應的產業發展信息資料,必將有助于家長在為孩子提供意見參謀時更為客觀、科學,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選擇失誤。對于轉出學生多、轉入學生少的學院而言,更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使其充分認識到孩子所學專業的優勢和發展前景,通過家長留住優質生源。當然,更重要的是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僅幫助學生了解轉專業的相關政策,更要給予學生專業指導,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理性的認知和判斷。此外,還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轉專業后在新專業群體中容易成為“邊緣人”,缺少與“老生”交流的情感基礎。教師和班主任、輔導員應更多關注他們的人際關系,做好心理疏導,幫助其更好更快地融入新專業新集體。
  參考文獻:
  [1]李愛國.大學生轉專業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9(23):35.
  [2]蘇強,張東,周健民,等.本科生轉專業問題的調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5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