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大學生課外英語語料輸入情況的調查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技術進步為大學生課外英語自主學習提供了巨量的語料輸入。要實現對這些語料的管控,提高輸入質量,就需要科學合理地管理其學習過程,同時研究創建更加友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問卷調查,觀察當前條件下大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進行課外英語語料的輸入管理情況,為推進語料輸入環境的建設、提升語料輸入質量提供現實依據。
  關鍵詞:語料輸入;自主學習;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5-0149-04
  引言
  語言學習非常依賴語料的輸入,而外語學習者的語料輸入往往十分有限,特別是中國學生的外語學習,更多的是依賴語言課堂的語料輸入。但是,從大學英語課程的安排看,多數學生一周只有6個學時的英語學習課時,就算以英語專業的學生一般每周也不超過20學時的各類英語課堂學時,而且呈現出從低年段到高年段逐年減少的趨勢。在課程體系相對穩定、課時增量可能性不大的情況下,自主學習在保障課外英語語料輸入的質和量方面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語料輸入與自主學習
  1.語料輸入概述
  語料即語言材料,Ellis[1](1985)介紹了語料輸入理論中三種主要的輸入觀。以Skinner[2](1992)為代表的行為主義輸入觀認為語料在輸出上具有決定性作用;心靈主義代表Chomsky[3](2006)等人的輸入觀認為語料激活了人們大腦中的語言習得機制(LAD);Swain[4](1985)等人倡導的交互式輸入觀將語料輸入和習得機制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上。三種觀點都確認了語料輸入的重要性,大致也符合Krashen[5](1985)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的假設。
   當前國內的外語語料相較于10年、20年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除了傳統的教輔材料、圖書資料、報刊雜志,網絡資源更是豐富多彩,從視聽說多個感知維度向學習者提供包羅萬象的語料呈現。值得高度關注的是近年來興起并迅速繁榮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各種語料平臺,為全天候的輸入浸泡創造了可能性。這樣的形勢對于強化語料輸入是有益的,不過要保證學習者課外接觸的語料落在“可理解性語言輸入”的范圍內,就有賴于學習者對于語料的管控,增強自主學習的效果。
  2.自主學習在語料輸入上的效用
   Henri Holec[6](1981)提出自主學習就是 “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Benson[7](1996)認為,自主學習體現學習者在“學習管理、認知過程和學習環境”三方面的自我控制。但是在海量的資源面前,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管理語料輸入過程、改善語料輸入環境的效果似乎并不樂觀。國內關于中國英語學習者在現實條件下進行自主學習的研究眾多,龐維國[8](2001)、彭金定[9](2002)、談言玲[10](2011)等人觀察并探討了中國英語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狀況,發現自主學習意識、行動力、方法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目前還不是海量資訊和技術進步能夠完美解決的。
   雖然已經有不少對中國英語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調查和研究,然而,保持對自主學習的實時觀察有助于歷時地了解自主學習狀況,包括在變化的時代條件下,大學英語學習者管理課外語料輸入的情況,有助于發現其中的特點和變化,幫助提升語料輸入的效果。
  二、大學生課外英語語料輸入的調查
   為了了解普通本科院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進行課外英語語料的輸入情況,我們對本校(普通地方理工類院校)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將調查數據進行了匯總和分析。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福建當地一普通本科理工類院校英語專業1年級2個班62人和3年級2個班52人,英語專業共114名學生和非英語專業2年級3個班103人,共217人。其中,非英語專業來自車輛工程、機械制造、金融三個專業,工程技術類占比約2/3,商業管理類占比1/3,基本代表了該校這些類型專業的學生人數對比。取2年級秋季學期的數據,考慮學生入學普遍英語程度有限、大學學習方法還未成型,到第二年,特別是面對四、六級考試的預期,這些方面會比較穩定,更有參考價值。英語專業采用新生和正處于專業課學習高峰的3年級學生的數據,便于觀察學生專業水平和自主學習的變化。同時,在抽樣總量上控制與非英語專業學生人數持平,以便于專業和非專業之間可能的比較。此外,本次抽樣的班級和學生均為平行班級,不存在各專業內部人為的學習程度、水平、生源、性別等要素的區分。
  2.調查方式和目的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由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向本班學生分發問卷,10分鐘后收回。問卷共14個問題,除了第1和第2個問題區分被試年級和專業類別,其他12個問題均為語料輸入相關問題;其中10題為選擇題,分多選和單選,另2題為問答題。我們希望通過對該校1—3年級、英語及非英語專業學生的一個小范圍調查,了解該校和可能推及的類似院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涉及的語料類型、語料的廣度和深度、處理輸入語料的方式方法等語料輸入方面的管理情況,發現當前條件下學生管理語料輸入的特點,為不同學習需求和層次的學習者提供一個現實的學習狀況參考,也為教研人員進行自主學習指導和研究,改善語料輸入效用提供現實依據。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學習動機的相關方面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目的,二是內容。
  在學習目的方面,總體上希望提高語言水平的占比最高,達70.96%;應對作業和考試的選項分別占了約一半,13%左右的留學規劃也屬于現實的需要;只有三—四成是興趣選項?,F實需要影響下,渴望通過自主學習提升語言水平、應對考試及作業的需求非常旺盛;而且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特別是工程類學生應對作業考試的目的性更強。這種帶功利性的學習目的與我們長久以來更加關注通過學習所獲得的競爭能力和競爭利益,而較少考慮能夠形成持續深入學習的興趣的現實呈現一致性。   語料內容的選擇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習的目的。比較意外的是興趣成為了首選,呈現出在實際執行上的“平心而論”;專業和測試的選項之和緊隨其后,反映出選擇上的現實性,特別是英專的學生。專業性的語料在英專、經管和工程類專業上呈現遞減的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實踐選項明顯的少,一方面可能學生參與實踐比較少,另一方面參與的實踐跟英語掛鉤的不多。
  多數學生同時涉及多個感官選項,只是選擇視頻作為語料的,遠超通過音頻和閱讀選項。“既往研究表明:參與學習活動的感覺器官越多,學習效率就越高?!盵11]不過英語專業和非專業學生在閱讀和音頻上表現出不同的傾向:英專的比較平衡,而非英語的更愛閱讀文字。這可能跟后者聽力水平普遍更低有一定關系。另外,此題為多選題,英專學生在每個選項上的人次比(選項人數/總人數)都比較明顯地超過總人數相當的非英專學生,可見前者選用的獲取語料的途徑更多元。
   從語料浸泡程度上看,不論是文字還是視音頻語料,3H及3H—7H(每天約0.5—1小時)是熱門選項。閱讀上總體呈現隨著時長增加,人數減少的情況;只有英專3年級表現出0H—7H間的類正太分布。這一分布在視音頻方面更為顯著,特別是英專的學生;這可能與英專學生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特別是進入3年級的專業課學習會觸發一波學習熱潮有關。而非英語的學生則在閱讀和視音頻兩個方面都顯示出輸入偏好與時長的負相關。
  此外,獲取語料的途徑也呈現多元化,除了傳統的書籍、文獻、現場會、學習網站等來源,以APP為代表的移動端選項異軍突起;富有趣味性而且易于接收的電視節目也是熱門選擇。此外,校內資源成為重要選項,這可能跟相較于其他選項的不確定性和難操作性有關。 英專和非英語的學生在移動端、學習網站和英語節目上存在比較顯著的差異,前者更傾向于從課外和校外路徑獲取語料,而后者更依賴校內資源。
   我們還對閱讀和視聽語料的具體來源進行了問答式調查,總體而言,學生列示的材料來源多為境內網站、媒體、出版社等,境外一手來源比較少。英語學習類網站如滬江英語、可可英語等成為熱門選項,百詞斬、漫聽等APP的受眾也不少。英專的學生選擇更加多元,甚至將網絡詞典作為學習語料;非英語的學生更偏好考試類語料來源,如新東方等,網絡詞典不被看作學習語料。
   針對語料輸入的環境也設計了場所、時段、方式、影響因素等問題,觀察語料輸入的實際情況。
  多數學生喜歡宿舍和圖書館,這也是傳統的自習地點。教室特別是語音教室的選項很少,可能跟這類教室在課外時段的供應限制有關系。自習時段集中在晚上,一般大學生的晚間排課比較少,有更多的富余自習時間。
  在進行語料輸入時,使用一定的輔助手段比較普遍,其中看字幕很突出;單純依賴感官的輸入,如簡單重復和不間斷聽占比最少。英專學生的輔助手段采用得普遍比非英語的學生多;而英專高年級在輸入中的能動性反而比低年段有所減弱。
   在影響因素中可以看到,語料的巨量存在和難度不適是最重要的妨礙因素,說明語料至少在量上的供應是充足的,只是難易不一、形式各異,需要針對使用者進行匹配性處理,方能便利地使用。加上尋找語料的困惑,現存的語料狀況構成了課外語料輸入的重大障礙。
  四、調查的啟示
   本次調查從學習動機、獲取途徑、輸入狀況等方面進行了觀察。
   被調查的學生多數都將課外英語語料的輸入納入到英語學習的范疇中,很少絕對地依賴課內教學和語料;通過課外自主學習的情況比較普遍。學習動機仍然以傳統的功利目的為主,但興趣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這在輸入的實際執行中也有所體現。作為學習的指導者,在激發學生自學熱情上就不能只停留在鞭策和利誘上,應當多考慮興趣的引導和開發,促使學生做更多的自主性探索。
   當前,從學校的傳統資源到廣泛的社會資源,特別是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巨量的語料用于自主學習,不論從數量上還是內容形式上都保證了語料輸入的可選擇性。移動端的應用開發使得自主學習更加不依賴于場所、設備和時間,因而也一躍成為學生們的輸入首選。不過目前移動端的應用還不夠豐富,針對性還不夠強,學生的選擇還比較單一和集中;加之學生對語料輸入的研究和認知不夠,進行“可理解性輸入”的操作比較困難。同時,整體的語料供應質量還不太理想,學生從紛繁復雜的眾多語料中要進行甄別、管理、處理的難度很大,這就需要指導者給予幫助,從內容篩選、分層、編輯等方面對語料進行一定的處理,為學習者提供一個更加友好的界面,降低自主學習的管控難度,保證輸入的可理解性和有效性。當然,教師個體甚至個別研究機構的投入都是有限的,網絡內容的研究者還需要同應用程序的開發方進行更多的合作,讓眾多使用者實現共享。
   另外,調查還發現大學生由于其多數處于校園封閉性的居住管理模式中,還是比較喜歡在宿舍、圖書館等傳統的自習場所學習,語音教室等具有專業設備和條件的場所開放度太低。 在語料處理還不夠成熟的當下,多開放專業設備、再加之有針對性的語料對于困于自主學習管控的學生來說,還是非常有用的。此外,學生多采用個人默習的方式,交互式的語料輸入很少用到。許多高校組織的英語角、英語講座、社團等形式的課外活動基本是小眾參與,適合學習動機很強、學習管理和認知能力也都比較好的學生。多數學生在課外進行語料互動往往選擇使用更私密、靈活的網絡平臺。一些自主學習平臺還提供用戶共享的空間和實時交流工具,但最好有指導者或者管理者參與組織互動,防止平臺活動過于松散,達不到促進語料輸入的效果。
   本次調查樣本數量還比較有限,學校類型、專業類別、年段數量等還不夠齊全。以后的調查還可以在這些方面有所增進,以期更全面、準確地反映大學生課外英語語料的輸入情況。另外,題目和選項的設計雖然幾經測試,然而代表性和完整性還有缺憾,可以考慮用訪談等調查形式更深入、徹底地了解個案。
  結束語
   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觀念的更新,中國學生在國內學習英語的環境已經與以往大有不同。學生對課堂的依賴度越來越低,自主學習的需求和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傳統的意識和做法仍然保有巨大的慣性,深刻地影響著學習者和教學組織者的思想和行為。新的環境在發展中提供大量語料機會的同時也為使用者帶來了巨大的管控挑戰。這就需要研究者們立足于語料輸入和自主學習研究的成果,充分了解和學習發展中的語料環境,為梳理語料資源、開發友好的語料輸入使用界面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Ellis Rod.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2]Skinner B.F. Verbal Behavior[M].New York: Copley Publishing Group, 1992.
  [3]Noam Chomsky. Language and Mind[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4]Swain M.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In S. Gass and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5.
  [5]Krashen.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1985.
  [6]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1981.
  [7]Benson, P. Concepts of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C]∥R. Pemberton. Taking Control: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6:27—34.
  [8]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1(2):78—83.
  [9]彭金定.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自主”問題研究[J].外語界,2002(3):2l—23.
  [10]談言玲,張榮根,嚴華.自主學習環境下的學習策略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l(2):64—69.
  [11]王鋒,王瑋.優化信息輸入通道改進解剖學課堂教學[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6,15(1):43.
  Questionnaire and Research on Extracurricular English Language Inpu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PANG Yuan, QU Lai-zhi
 ?。╔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361024, China)
  Abstract: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rovides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vast amount of language input for their after-school English autonomic learning.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language input and promote the input quality, we nee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anagement of their learning process and construct a more friendly learning environmen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directed learning of extracurricular English language input at present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alistic reference for the advance of language inpu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language input quality.
  Key words:language input; self-directed learning; questionnaire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53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