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產業價值鏈延伸發展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對旅游產業價值鏈延伸發展開展探究,結合旅游產業發展現狀,本文認為,旅游上游產業的進一步延伸與拓寬、旅游消費品的個性化開發以及在線旅游金融產品的整體開發將成為旅游產業未來價值鏈延伸的主要方向。為了保障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實現旅游產業價值鏈的延伸以及增加值的提升,地區要進一步精細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旅游產業上游發展方向;同時要規范地區旅游產業管理制度,為旅游消費產業的發展提供健康平臺;而針對在線旅游金融產品的開發,相關部門要精準化旅游金融產品的監管制度,為旅游金融產品的合理開發提供保障。
當前,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50%。而旅游產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對國民經濟的增長起著顯著的助推作用。發展旅游產業,不僅能夠優化地區產業結構,構筑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還能產生強外部效應,助力相關產業的同步發展。當前,隨著旅游產業的不斷擴張以及旅游消費規模的不斷擴大,探究旅游產業價值鏈的延伸,激發旅游產業的正外部性對于進一步發揮旅游業優勢,進一步優化地區產業結構,強化地區經濟增長動力,有著顯著的現實意義。
已有研究分別從旅游產業發展模式、拓展戰略等方面進行了深度分析。張旭偉(2018)的研究指出,電子商務的產生為旅游產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化,促進了旅游產業運營模式的改變。許艷(2018)則認為,當前進一步“旅游+”模式,能夠顯著的推動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旅游產品的進一步升級。古圣鈺和吳英偉(2018)則認為在線旅游金融的發展有著顯著的現實意義,而商業銀行服務在其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李紹和王能翔(2018)同樣認為發展旅游金融意義重大,但其認為互聯網推動的作用更為明顯。而從旅游發展戰略來看,加強政策保障、拓展旅游產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往往是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屈有明等(2018)就認為加強資源保護、加強區間合作、完善旅游產品體系以及強化隊伍建設對于山西生態旅游的發展有著顯著的必要性。鄧進(2016)指出開發旅游金融產品要實行差異化戰略,如延期付款模式、預付款模式、分期付款模式以及旅游理財產品等,從而完善整個旅游金融產品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傳統旅行社、商業銀行等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胡撫生(2016)認為出境旅游金融服務的開發有顯著的必要性,但其產生的影響存在差異性,在鼓勵旅游金融走出去的過程中,要切實加強旅游金融服務質量提升的保障機制,從而實現處境旅游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已有研究證實,旅游產業的延伸發展對于產業自身以及地區經濟有著顯著的必要性,而在這一過程中,旅游金融產品的開發、商業銀行及互聯網的推動以及“旅游+”產業的發展是關鍵方向,但旅游產業延伸發展的成功與否仍取決于地區環境、產品體系、政策保障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差異化策略、政策建設、資源保護、區域合作、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旅游產業價值鏈的延伸方向,細化旅游產業未來的發展戰略,并在此基礎上對旅游產業延伸發展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為旅游產業價值鏈延伸提供相關參考。
1 旅游產業價值鏈延伸的主要方向
如前所述,旅游產業具有強大的正外部性,首先,同制造業相似,旅游產業的發展同樣能夠帶動上游產業的進一步擴大;其次,旅游產業能夠發揮橫向帶動作用;最后,金融旅游產品的開發也使得旅游產業價值鏈進一步獲得延伸,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能夠進一步擴大。
1.1 旅游產品的開發與產業的形成
旅游產業的發展首先涉及到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雖然,旅游資源的開發僅僅屬于旅游產業發展的前期方向,但隨著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旅游產品的多樣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成為旅游產業未來上游價值鏈延伸的一大方向。例如,通過回歸自然理念,進一步將旅游資源開發產業延伸到鄉村、山區等地,將旅游產業與農業結合,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聯動發展。其次,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居民對于旅游過程中的需求標準不斷提升,旅游產品如旅游休閑服飾、拍攝用具、旅游便攜產品等逐步獲得親睞,旅游產品生產產業也能夠隨著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獲得擴張。由此,伴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旅游資源產業逐步深化發展,旅游產品產業逐步擴大,旅游產業上游價值鏈獲得延伸拓寬,保障了整個產業前期的經濟利益。
1.2 旅游消費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旅游產業最為直接的帶動作用體現在旅游對食品、住宿、交
通以及文化用品的消費上,雖然這些產業與旅游產業共同產生并共同發展,進一步地提升消費的個性化,也能為旅游產業價值鏈的拓寬與延伸提供方向。從當前旅游消費產業的發展來看,除了食品與文化用品消費方面,地區的個性化特點表現的比較明顯,而其他產業的發展僅僅是因為其是旅游的必要環節而獲得增長的動力,并未能完全與旅游產業完全融合。未來,民宿、地區文化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個性化交通觀光產業的進一步建設,才能保障旅游產業持續的帶動作用,才能進一步促進旅游產業正外部性的進一步擴大。
1.3 在線旅游金融產品的開發
隨著旅游產業規模的擴大以及現代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在線旅游已經成為旅游產業發展的必要平臺,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的加入以及大型在線旅游平臺的出現進一步促進了在線旅游金融產品的開發。在線旅游分期支付、旅游保險、在線旅游理財類增值產品成為當下的熱門產品,并且實現了旅游與在線金融的穩定融合。這些產品的開發促進了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如在旅游分期支付、旅游保險等進一步擴大了消費者對旅游消費的需求,同時,也使得旅游產業獲得了進一步增值,如在線旅游理財類增值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對金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也使得旅游產業的發展獲得了更多的融資渠道。
從上述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來看,無論是旅游產業上游價值鏈的拓寬,還是旅游產業聯動效應的擴大以及旅游金融產品的進一步開發,都會使得旅游產業獲得更好的發展,都能夠進一步延伸旅游產業整體的價值鏈。因此,進一步探索旅游產業發展新模式,激發旅游產業的潛在動力,實現旅游產業的增值發展十分必要。那么,旅游產業價值鏈延伸發展的過程中,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防范哪些風險?這些問題則需要進一步探究。 2 旅游產業價值鏈延伸發展的相關舉措
采取相關舉措,保障旅游產業獲得進一步開發,延伸旅游產業的價值鏈,才能真正實現旅游產業的正外部性,才能進一步為地區構筑持續而強大的經濟增長點。因此在當前明確旅游產業進一步發展方向,延伸旅游產業價值鏈的過程中,還應當積極采取相關舉措,為旅游產業價值鏈延伸發展提供保障。
2.1 進一步精細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旅游產業上游發展方向
旅游產業規模的擴大以及旅游資源的進一步開發雖然在不斷的推進,但與此同時,由于旅游產業巨大的利潤,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旅游產品不合規生產等現象時有發生。在市場不完善的前提下,進一步精細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旅游上游產業的發展方向,才能為旅游產業的規范發展提供基本前提。例如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地區旅游部門可以有針對性的制定綱要,明確地區支持方向,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并嚴格的進行資源開發的保護,實行獎懲并行的制度;同時,要進一步規范旅游產品的制造,制定明確的行業健康標準以及品牌保護、專利保護制度,既保障旅游產品的合規生產,又保障旅游產業的正當競爭,從而為旅游上游產業的發展設定一個規范前提。
2.2 規范地區旅游產業管理制度,為旅游消費產業的發展提供健康平臺
旅游消費產業的有序開發能夠實現旅游產業的正外部性,帶動地區產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是,旅游強制消費、景區“宰客”、偽劣文化產品等問題也在旅游消費過程中頻頻出現。這種問題的存在不僅會影響旅游消費的進一步擴大,甚至還會影響到旅游產業自身的發展,降低居民對旅游消費的熱情。因此,除了規范旅游開發行為外,地區還應當積極規范旅游產業及旅游消費的相關行為,明確對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相關行為的懲罰措施,實行旅游產業拍照制度,對存在違規行為的企業實行市場進入,為旅游消費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個健康的平臺,促使在旅游市場上牟利的企業能夠提供真實、合理的產品,為旅游消費營造良好的環境,促進旅游產業橫向外部性的逐步擴大。
2.3 精準化旅游金融產品的監管制度,為旅游金融產品的合理開發提供保障
在線旅游金融產品的開發既促進了旅游產業價值鏈的延伸,還實現了旅游產業與互聯網服務、金融服務的有效結合,使得旅游產業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促進旅游產業的進一步增值。但是,在進入金融的同時,旅游產業同時也引入了風險,在線進入產品面臨消費者個人信用、保險的信息不對稱、金融產品收益風險等多項問題,因此為了保障在線旅游金融產品的有序開發以及健康發展,相關部門必須針對在線旅游金融產品的發展現狀,有針對性的對旅游金融產品開展監管,既杜絕金融騙局的出現,同時還應當完善相關的信息平臺,減少在線旅游金融產品面臨的不確定性,降低在線旅游金融產品面臨的外部風險,為旅游金融產品的合理開發提供保障,為金融市場機制進入在線旅游產業營造一個健康穩定的環境。
3 結語
本文基于當前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就旅游產業價值鏈的延伸發展作出探究。本文的研究認為,由于旅游產業發展具有正外部性,因此積極延伸旅游產業價值鏈有著顯著的現實意義。具體來說,首先要支持旅游產品的開發以及旅游產業的進一步形成;其次,要結合地區特色以及相關產業發展情況,促進旅游消費服務的進一步發展;最后在線旅游金融產品的開發也將成為旅游產業未來的一個良好發展方向。為了切實保障旅游產業價值鏈的延伸,擴大旅游產業的正外部性,地區要進一步精細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旅游產業上游發展方向;同時要規范地區旅游產業管理制度,為旅游消費產業的發展提供健康平臺;并精準化旅游金融產品的監管制度,為旅游金融產品的合理開發提供保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