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生活教育”思想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數學教學中,若教師只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使學生獲得應有的教學效果,這樣會造成教學質量較差的現象,也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喪失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正處于思維成長發展的階段,他們自身的思維習慣及對知識的認識主要來源于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習慣,組織具有活力、吸引力的課堂教學活動,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愛上數學這門課程。在數學教學中,筆者使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論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吧罱逃敝傅氖怯蒙顏磉M行教育,給生活以教育,為生活的向上發展而開展教育。從二者的關系上看,可以說是生活決定教育;而從二者發展的效率上看,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當前的教育模式大多都偏向于理論化,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因此,應該適當引用生活教育的模式進行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的魅力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不同的數學知識圍繞著我們的生活,可見,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是緊密相連、密切相關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數學課本為教學依據,將其中的知識點與生活密切相連,以此創設出充滿生活趣味的數學課堂。學生在富有生活趣味的教學活動中,能更快接受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關于時間的生活情境。在上課前,為學生展示一個轉動的鐘表,讓學生感受小時、分鐘、秒鐘的差異性,通過觀察,學生可以很容易發現這三者的規律。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借助課間休息的15分鐘,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建立時間的觀念,使其學會分辨小時、分鐘、秒鐘。數學來源于日常的生活,又為日常生活服務。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挖掘數學信息,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慢慢建立數學的邏輯思維,從而愛上數學。
二、教學中搜集生活素材,培養思考的習慣
“生活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生活中的素材來進行數學教學。數學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通過運用生活的素材進行數學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千克和克》的過程中,學生在最開始學習的時候會對這兩個單位有疑惑,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生活實例來啟發學生思考。首先,要求學生找到幾袋大小不同的零食。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零食袋子上關于零食重量的描述。第三,一起討論克與千克的區別,認識這兩個單位的聯系。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活動可以發現,手上拿著感覺更重的零食,它的袋子上標注的凈含量數字更大,且一般的零食都是以克為單位標注的。但是也有學生發現,有些零食的重量標注的單位不是克,也不是千克,而是毫升,比如牛奶、汽水等。通過這種觀察,學生認識到了數學中的單位克、千克,了解到1千克比1克要重,從而加深了他們對這兩個單位的印象,在之后的學習中,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使用舉一反三的方法進行理解掌握。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激發其學習的靈感,使其養成愛動腦筋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中探索生活難題,激發學習興趣
在生活中進行數學教學,要做到使用生活中的小問題進行知識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分蛋糕的教學情境展開教學。在學生過生日的時候,會有好吃的生日蛋糕,在吃蛋糕時,一家4口人要怎么分才能分得平均呢?每一個人能分到多少?學生在這個情境中,會回憶起自己吃生日蛋糕時,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分的,最常見的方法是將整個蛋糕橫切一刀,再豎切一刀,這樣一個完整的圓形蛋糕就會被分為4份,每人一份,大小相同。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生日蛋糕大小的圓形,讓學生自己在黑板上畫出分蛋糕的方法。通過幾組蛋糕形狀的比較,學生可以明顯地看到,同樣的分法,有些學生分好后,四塊蛋糕大小相似,有些學生分的蛋糕卻是大小不一。針對這種現象,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分數的性質,每一份都大小不一樣的還是分數嗎?[14]的蛋糕是怎樣分出來的?這種極具啟發意義的問題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分數的特點,使其了解到,什么樣的數才是分數,分數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生活中學生經歷過的實例來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可以豐富其數學思維,激發其學習的興趣,使其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
四、教學中回歸生活實際,應用數學
數學不僅存在于學習中,同時也被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正所謂“學以致用”,學習的最根本目的在于運用,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生活技能。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帶領學生回憶除法的相關內容,明白除法的準則。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設立一個日常的生活問題:小芳去學校的小賣部買本子,每個本子賣0.6元錢,小芳現在身上有4元錢,請問,小芳能在小賣部買幾個本子?她買完本子后還剩下多少錢?學生在做這個常見的小問題時,可以通過之前學習的數學來解決,使用4除以0.6,但是他們會發現,沒有辦法整除。通過聯想,0.6元一個本子,如果買7個,就要4.2元錢,錢不夠用,如果買6個,就使用3.6元,還能剩下0.4元。通過這樣的思考活動,學生認識到,4元即40角除以6角得到的答案是6,還余4。通過這個常見的數學小問題,學生能體會到數學除法中的變化性,認識到余數的含義,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一環扣一環的連續性活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應用到數學,比如每天起床鬧鐘響的時間、紅綠燈路口閃動的數字、買東西時找的零錢等等,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生活完全離不開數學。所以,將數學學習中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是學生學習數學后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數學生活化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的特點,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一種很有實踐意義的教學方法,能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與有趣的生活問題結合起來,做到寓學于樂,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果。隨著教育理念的逐步發展,小學數學教學正在走向生活化,作為數學教師,應該注意在教學活動中以生活實例進行數學教學,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數學與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在二者逐步融合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習興趣、生活技能,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水平,愛上數學。
?。ㄗ髡邌挝唬航K省啟東市南陽小學)
?。ㄘ熑尉庉?吳 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