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題眼學想象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教材解讀
本單元的習作是看圖作文,安排的是“看圖畫,寫一寫”,語文學習要素中明確提出了習作要求:把圖畫的內容寫清楚。
統編本教材中,在第一學段安排過“看圖講故事”和“看圖寫話”,要求學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并發揮想象把圖畫的內容寫下來。三年級上冊和下冊第一單元對如何觀察開展了進一步的訓練,學生對按照一定順序觀察有了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本次習作要求學生根據圖畫展開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習作后,還要求學生對習作進行互相評議,關注圖畫內容是否寫清楚和有沒有錯別字,再根據同學的建議修改,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評改能力。
設計理念
本次習作,要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理清習作的側重點,找到觀察的重點,了解看圖習作的基本要素:誰?在干什么?并聯系生活,想象人物的動作,可能會說些什么,以豐富圖畫的內容,把一個定格的畫面變成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
在本次教學中,可緊緊抓住圖畫的主題“放風箏”中的“放”字,想象放風箏的動作、放風箏的語言,讓故事更有畫面感。
教學目標
1.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展開想象。
2.能通過想象,把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寫清楚。
3.能與同學分享習作,并根據同學的意見修改習作。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出示關鍵 思維“放”
1.暢聊春天趣事。
師:同學們,春天已經到了,到處是花紅柳綠,鶯歌燕舞,讓人感覺舒服極了。小朋友們,春天里,你喜歡做什么呀?
2.出示主題圖中的局部——中間的男孩。
師:瞧,這個小男孩也趕緊脫掉棉襖,沖出家門,來到了廣闊的大自然。同學們,請你們猜一猜他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ㄔO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局部猜全圖。一方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另一方面也與習作要求中的“他們的動作怎樣”相對應。)
板塊二 細致觀察 有序“放”
1.出示習作題圖,回憶觀察方法。
師:是的,這個男孩子就是在放風箏???,放風箏的可不止他一個人呢!同學們,在看圖之前先回憶一下怎樣觀察一幅圖畫。
2.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
師:這幅圖畫可以按照什么順序來觀察?(天空—地面,近處—遠處等)請同學們按照一定的順
序觀察圖畫后說一說圖畫的大概內容。
?。ㄉ鷤€別交流,師生抓住“誰”“在干什么”等關鍵之處點評,并引導學生聚焦天空、草地、風箏等相關元素,再讓同桌互相說一說。)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才能把圖片看清楚、說清楚。)
板塊三 抓住題眼 動作“放”
1.聚焦畫面動作“放”。
師:同學們,放風箏就像是一部小電影,而圖片就像是定格了其中一個畫面,現在我們把畫面聚焦再聚焦,看看這兩個小男孩是怎么放風箏的,他們的動作怎樣。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描述放風箏的過程,教師及時記錄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運用的表示動作的詞。)
2.觀看視頻模仿動作。
師:老師也帶著幾個同學去放過一次風箏,還做成了小視頻,你們想看看他們是怎么放風箏的嗎?
?。▽W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模仿放風箏的動作。)
3.學生根據視頻再次完善補充放風箏的相關動作,用“首先……然后……再……最后……”等連接詞,再次交流放風箏的過程。
?。ㄔO計意圖:這一板塊從整體到局部,主要關注了圖畫中的兩個重要人物——正在放風箏的兩個小男孩,先看圖想象動作,再通過視頻情景再現,模仿動作,完善放風箏過程中的動作及先后順序,理清了思路。)
板塊四 合理想象 聲音“放”
1.想象人物語言對話。
師:同學們,我們在放風箏的時候,除了動作上會放,也要會用語言來“放”。我們在什么時候需要用到語言?
預設:放風箏時,我們會大聲喊:“放!”
看到風箏越飛越高時,我們會說:“快把繩子放得長一些!”
發現風箏搖搖欲墜時,我們會喊:“快跑起來,風箏快掉下來啦!”
風箏高高地飛起來了,周圍的人看到了,會說:“放得真高!”
2.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
語言和對話,再次講述故事內容。
?。ㄔO計意圖:一部電影如果只有動作那就成了默劇,合理的語言在習作中具有推動情節的作用。在充分理清放風箏動作的前提下加入人物的語言,讓故事更加豐富生動。)
板塊五 評析范文 下筆“放”
1.范文巧析,理清寫作方法。
?。?)呈現范文,學生閱讀。
放風箏
每到春暖花開時節,沿江大草坪就成了人們放飛風箏的樂園。
一只只風箏在空中競相飛舞、爭奇斗艷。
地面牽動著風箏的人們在陽光下盡情歡笑:有大人帶著孩子的,有年輕人三五成群的,有老年風箏愛好者來與老友切磋技藝的。
我和弟弟妹妹也來到大草坪放風箏。我拿著線,弟弟手抓著風箏,我喊:“一、二、三,放!”弟弟一松手,我飛快地向前跑去?!肮蔽业母M揎L箏一下子飛上了天。我牽著線,一陣狂奔,風箏隨風飄起來了。我趕緊放線,再牽著線把風箏往上拉,只見風箏慢慢地扶搖直上。妹妹在一旁拍著手大聲歡呼著:“好高??!好高啊!”這時,飛來了幾只小鳥,想跟我的風箏比賽??墒俏业娘L箏飛得太高了,小鳥追不上,垂頭喪氣地“走”了。
我們唱啊,笑啊,歡樂的聲音隨著風箏越飄越遠。
(2)對話交流,嘗試梳理。
細致觀察,注意順序。
緊扣畫面,合理想象。
師:(小結)看,小作者先寫了天空中各種各樣的風箏,突出放風箏的熱鬧場面。接著寫了遠處放風箏的人。最后再把鏡頭拉回來,通過動作、語言等描繪三個小朋友放風箏的快樂場景。有順序,有想象,把畫面寫得清清楚楚。
2.生寫話,師巡視指導。
3.出示評價三星標準。
按序清楚描寫圖畫。
合理想象動作語言。
不寫或少寫錯別字。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對范文的剖析,梳理表達方法和要點,在此基礎上,出示三星評價標準,緊密結合單元要求“把圖畫的內容寫清楚”和習作提示中“動作分別怎樣”“可能說了哪些話”“有沒有錯別字”三個要求,不隨意拔高標準,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雙重支架。)
板塊六 同伴互評 合作“放”
1.現場交流,師生點評。
?。?)投屏呈現學生作品,小作者朗讀。
?。?)結合星級評價,教師在學生的建議下,在習作單上示范點評。
2.同伴互評,樂于修改。
和同學交換習作讀一讀、評一評,結合星級評價標準互相點評,并根據同學的意見修改習作。
師:課后,請同學們根據同學的點評繼續完善自己的作品,再讀給同學、家長聽聽。最后把你的作品貼到展示墻上,讓更多的讀者可以讀到你的作品。
?。ㄔO計意圖:當堂習作是最能體現學生習作水平的方式之一,課堂上留足時間讓學生進行書面表達,并提供評價標準,為學生習作指明方向。教師結合寫的情況,及時反饋,落實評價要求,給學生互相評議提供樣本。)
?。ㄗ髡邌挝唬赫憬贾萁洕夹g開發區學林街小學)
責任編輯 郭艷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