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想象、鼓勵創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愛因斯坦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币虼?,我們語文教師應積極創設訓練想象力的情境,促進學生創作思維能力的發展。筆者的做法是:1.借助畫面,想象創作“說”;2.借助表演,想象創作“演”; 3.借助“空白”,想象創作“編”;4.借助問題情境,想象“創”。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創新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睈垡蛩固挂嘌裕骸跋胂罅Ρ戎R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笨梢?,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對于促進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積極創設訓練想象力的情境,促進學生創作思維能力的發展。
下面,筆者就自己在挖掘利用教材的各種訓練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創作能力這一方面,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借助畫面,想象創作“說”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保ㄌK霍姆林斯基語)課堂上我們教師要選擇直觀、形象的內容,生動活潑的教法,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各種想象創作思維訓練中去。
S版教材中每篇課文都配有一、二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這些圖畫常能很快喚起學生觀察、聯想和創作的欲望。我們教師如能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去激發學生的想象,激活學生的思維,定能幫助學生燃起思維創造的火花。如,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我在學生熟讀并體悟詩歌的意境美后,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聯想:無邊無際的深邃的藍天上閃爍著無數顆美麗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銀河可真美呀!接著讓學生展開想象:銀河里面會有什么呢?你想知道答案嗎?那就去問銀河吧。學生看著美麗的銀河景色,很快打開了思維的閘門,張開了想象的翅膀,仿照詩歌句式創作起詩來:“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你那里有沒有漂亮的美人魚?有沒有善良可愛的海豚哥哥?”“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你那里有沒有雪花在跳舞?有沒有晴天雨天?”“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你有多少個星星孩子?他們和我們一樣大嗎?”……
二、借助表演,想象創作“演”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輕松、自然、愉悅的良好氛圍中,才會有創造的意向和行動,才會促進智能的發展,產生創作的思想。教材當中有許多有趣味的故事性課文,教師可讓學生以自由合作、即興創作的方式進行表演,讓學生借助表演去想象創作“演”的內容。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在這種富有情趣,輕松、愉悅的活動中,學生身份發生了變化,換位為課本表演劇中的主角。同時,他們要表演好,必須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弄清不同的角色所具有的性格特點和情感特征,結合課文內容即興創作,想象出不同角色的動作、語言、神情及課本劇情的發展等,故學生又是表演劇的導演、編劇。
如《小母雞種稻子》一課,筆者讓學生自由組合,分小組扮演小母雞種稻子的故事,仔細體會不同人物說話語氣,琢磨他們的動作、語言、表情。重點引導體會小母雞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小鴨的“種稻子太辛苦,我怕彎腰!”,小貓的“鋤草太辛苦,我怕手起泡!”,小豬的“收稻子太辛苦,我怕弄得滿身土”以及他們后來的慚愧心情,啟發學生想象他們說話的神態,再運用各種表情、動作表演,把小母雞種稻子的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同學們面前,讓學生們再一次體悟到勞動的光榮,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在表演活動過程中,不僅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
三、借助“留白”,想象創作“編”
在教材所選編的課文當中,許多課文有著可供學生進行想象創作能力訓練的“留白”。教學時,我們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這些潛在因素,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訓練——想象創作“編”。
教材中有的課文前后省略了中間某些情節,學生在認真讀課文后能猜想出其過程,因此,我們可讓學生大膽想象,創編故事情節。如,《珍貴的紀念》一課,課文省去了小刺猬種花這一情節。教學時,我結合課文內容逐一出示掛圖(抽起小刺猬種花一圖),組織學生讀書討論得出結論(最珍貴的紀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應像有的人那樣在亭子周圍種上花草,愛護它,美化它)后,啟發學生猜想:“是誰種的花呢?什么時候種的呢?怎么種的呢?”這幾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大膽猜想,很快就為課文“補編”上了情節。
另外,在訓練學生編課文情節的練習里,還有較多課文的結尾可啟發引導學生延伸想象,開發學生的創作潛能,續編課文內容。如學了《我長大了一歲》后,我讓學生按照課文的樣子再續編一段,最后一句是“我長大了一歲”。做的時候,筆者首先讓學生總結自己的進步,再用詩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很快就續編出詩句來了:“花兒,花兒,看見我不要搖頭,再也不摘你們了,我長大了一歲?!薄盃敔?,奶奶,看見我不要皺眉頭,再也不挑吃了,我長大了一歲?!薄秩缯n文《好事情》,學了課文后,我們可組織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往下編:聽了媽媽的話,尤拉怎么想?怎么做?
四、借助問題情境,想象“創”
語文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教材之內,我們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搭橋”,挖掘、設計、利用好教材的各種不同角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的學習超越課本,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如《想飛的烏龜》一課,課后思考題就啟發學生思考:“烏龜掉下來后還想飛,請你為它想辦法。”此問題一出,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就起來了,懷著極大的興趣進行了多角度的大膽想象,創作熱情高漲。這個說:“讓烏龜坐在小型飛機吧,很安全的。”那個說:“把烏龜放進透明的袋子里,用棍子挑起來,讓小鳥叼著棍子的兩端飛。”另一個又說:“讓烏龜趴在老鷹的背上,烏龜抓緊老鷹的羽毛,就可以跟老鷹飛了?!薄秩缃虒W《看花燈》一課時,筆者除引導學生觀察書中插圖里的各種花燈外,還組織學生觀看錄像課件——元宵節的花燈。再請學生說一說:“你還見過什么花燈?你自己打算設計什么花燈?”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觀賞花燈后,對花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創造發明的動力,因而敢于奇思異想。聽,有的說:“我想設計一種人們想要多大就變多大、想變多小就變多小的花燈?!庇械恼f:“我想設計一種能上天下地的花燈?!庇械恼f:“我想設計一種能變不同形狀的花燈?!薄f了以后,學生還把心中的花燈畫了下來。
上面例子中,不管學生想出了“烏龜用什么辦法飛”“設計出了什么花燈”,從他們爭先恐后表達自己的創意來看,學生已從課文內容走出了課外,利用課外知識進行了思維的創造,拓寬了知識面。
總的來說,只要我們教師做好各種訓練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創設出各種教學情境,就能激發學生想象創造的興趣和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想象創作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000.htm